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
2020-11-12王小兵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书记、主任王小兵,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背景、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背景
目前,我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信息化为中国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机遇不能有任何的迟疑,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任何历史性错误。从世界各国来看,各个大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国家的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我国提出要用信息化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
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推进信息化的重大决策,包括《“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农业农村部相继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系列文件。
从全球来看,数据进入了爆炸增长的时期。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18年末的测算,2018年至2025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由33ZB增加至175ZB。其中,中国的数据增长量将保持30%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所有地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实际上,中国从2018年开始已经成为数据总量最多的国家,已经超过了美国。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美国作为头号经济大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60%,英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几乎都超过了50%。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为34.8%,距离美国的60%相差20多个百分点,差距较为明显。
数字转型是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农业来讲,数据转型包括两个大的转型,一个是数字转型,一个是绿色转型。数字转型有一个一般规律,就是首先是信息的数字化,如何把信息变成数据,然后就是业务数字化,最终是要实现整个农业农村的数字转型。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些年,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一点可以从一些数据中看出来。
目前,农村宽带网络覆盖已达98%,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率为95%。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33%,其中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为18.6%。
这些年,数字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就是农村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快速发展,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速。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7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975亿元,增长27%。特别是在新冠肺炎发生之后,电子商务,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往年的速度更快。
物联网方面,我国已经在9个省份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在全国开展苹果、大豆、棉花、茶叶、油料、橡胶等6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此外,在一些县里,已批复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13个。
截止到目前,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已经认定了210个。
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信息进村入户已经进入到整省推进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已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38万个。
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核心关键研发滞后,传感器自主水平低,缺乏专用芯片,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研发刚刚起步;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农业产业中的现实问题成效不明显,生产环节尤其薄弱;农业数字经济显著滞后于二、三产业,据统计,2018年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的18.3%、服务业的35.9%;信息服务的精准性、普惠性有待提升。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数字转型重大机遇
从整体上判断,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数字转型的重大机遇。农业是数字资源最丰富的行业,农民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最迫切,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最为巨大;数字技术对农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速度将明显加快,从这一点来讲,“十四五”规划是一个重大的机遇;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就是说,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将为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最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时代,共生型的组织会加快发展,在共生系统中,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涉农企业、行业组织,都应该成为一个相互共生的关系。
农业数字转型将成为必然选择
日本的数字农业发展起步较早,结合日本的实践,我国发展数字农业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利用传感实时在线数据和历史记录的数據,构建动植物生长模型,实行精准化种养,最大限度发挥动植物生长潜力,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利用北斗导航、智能农机、5G网络等,实现精准无人作业,提高农机效率;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精准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利用农业机器人,把劳动力从艰苦、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农业作业无人化、自动化、轻简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将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实现智能化生产,降低农业从业门槛。
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下一步该怎么做?从总体思路上,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预测预警和优化投入要素结构两大核心功能。就是说,大数据必须要有预测预警的功能,做到先知道,同时要优化投入要素结构,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具体来讲,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国家或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国家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大数据中心,同时也应该建设相应的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而地县则主要是做到数字技术的落地。在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要加速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要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数字资源体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农业项目,包括涉及到信息化的项目,在立项之初就明确数据共享义务,应该考虑这个项目会形成什么样的数据,形成什么样的系统,并在验收时把数据是否已经实现汇聚、整合作为前置条件。此外,要建立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共享数据的制度机制。如果数据孤岛、数据壁垒不打破,大数据中心也不可能建立,这里面需要制度和标准来保障。
条块结合,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
以单品种全产业链为主线建设条数据,也就是说包括苹果、大豆、棉花、粮料等单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因为大数据必须落地,所以要以县域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为单元建设块数据;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大数据要把握住三个环节:采集、分析、应用,这三个环节必须形成循环,并且是一个闭环。因为不是说把数据收集起来了就完事了结,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分析上还要有一些模型,最终关键是要应用,以应用来带动发展。
加快数字技术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数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力度;在政策上,需要将农业传感器、智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日本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先例,一般农机补贴30%,智能装备补贴50%;布局建设一批农业大数据试点示范县和农业农村数据经济示范区;前瞻性探索5G和区块链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场景;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
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的数字经济,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个,一个是在农村可以布局一些数字产业的产业形态,要把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作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以此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要挖掘农村在推进数字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潜力,培育新经济,这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很大的价值潜力,也是农业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要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要坚持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起领头羊突破口的是电子商务,要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为重点,也要将工业品下乡考虑进去,来进一步发展农业农村的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内容电商、品质电商、社交电商、视频电商等。政府要起好带头作用,政务的数据该如何最大程度地开放,把农业农村部门包括涉农部门掌握的政务数据的公共价值发挥出来。
强化农业的信息服务
要把政务、事务、商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享作为“牛鼻子”工作。要通过服务把数字技术落地,落到千家万户,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一些农民爱用、常用、易用、好用的APP;大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力争今年实现全国行政村基本全覆盖;要统筹推进城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务,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根据“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演讲内容整理而成,未经演讲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