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利申请促进机制研究
——以韶关学院学生调查为例

2020-11-12丘志敏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申请专利韶关专利申请

丘志敏,霍 英,魏 军

(1.韶关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韶关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3.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广东 佛山 52804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的获取有着多种途径.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大程度凸显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上.而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同样体现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及授权在多数高校中并未得到更多的重视.

专利是受国家认可并在公开的基础上进行法律保护的专有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创新活动驱动经济发展,其中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1].近年来我国专利授权数量稳步上升,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45.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8.2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5.7 万件,位居世界第一[2].这说明我国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专利申请与专利保护在今后社会生产活动中将会是一种新常态.因此,大学生了解一定的专利知识,掌握专利申请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专利保护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也很有必要.

1 大学生对专利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基于问卷星小程序对韶关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一至四年级21个班共1 008人推送调查问卷,以学生自愿、感兴趣为原则,收回问卷调查282份,有效问卷调查282份,调查人数相对推送人数占比为28%.被调查者涵盖智能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物理学6个专业,其中一年级84人,占29.79%,二年级100人,占35.46%,三年级91人,占32.27%,四年级7人,占2.48%,其中四年级学生由于临近毕业,样本量较少,但整体样本分布仍较合理.

1.1 大学生对专利认知程度调查

首先设置了5个专利基本常识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1)是否知道向国家哪个部门申请专利?不知道人数241人占85.46%;

(2)对专利类型的了解程度?了解13人占4.61%,完全不了解或了解一点269人占95.39%;

(3)是否知道政府对成功申请专利的奖励措施?了解10人占3.55%,知道一点93人占32.98%,完全不了解179人占63.48%;

(4)您了解专利有效期限吗? 了解47人占16.67%,不了解235人占83.33%;

(5)您登录过专利查询或申请的网站、平台吗?知道此类网站、平台且登录过的人数13人占4.61%,未登录过269人占95.39%.

基于上述5个问题的作答情况,再由学生判断自己对专利申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纵轴坐标表示该选项的百分比.

图1 大学生对专利了解程度调查结果

1.2 关于学生在申请专利方面的意愿调查

设置了3个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请问您是否曾经拥有过一些创新性的产品或想法?160人占56.74%给予了肯定回答.

(2)您是否就申请专利的问题咨询过老师或相关懂行的人员?回答咨询过的人数25人占8.87%,没有咨询过或没咨询渠道的人数257人占91.13%.

(3)如果学校(或学院)成立专利协会,组织专题讲座,普及专利基础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促进专利申请中的各项技巧,您有兴趣参加吗?①很好,有很大兴趣人数167人占33.33%.②有点兴趣,或许可以去尝试一下人数167人占59.22%.③不感兴趣21人占7.45%.

1.3 调查结果分析

从1.1中大学生对专利申请基本常识的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专利相关问题知之甚少.在图1中调查结果中,回答十分了解占比1.77%,回答一般了解的占比8.87%,回答不是很了解的占比50.71%,回答不了解的占比38.65%.对专利基本无感的人达89.65%,这部分同学较难有发明创造的主动性,从一定角度来说,很多同学的创新潜能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有10.64%的同学对专利有着一定的认识,这些学生通常是因为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或身边的学生与专利打过交道而稍有了解,他们对技术问题的创新性思考或许会比前面大部分人多,但专利的申请也有一定的门槛,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性想法会被门槛挡住,一纵即逝,难以付诸行动,从1.2关于学生专利意愿的调查正说明了这一点.

从1.2调查显示,有56.74%的同学有过一些创新性的产品或想法,绝大部分学生(占比92.55%)主观上也愿意尝试对专利申请了解,但实际情况能进入到专利申请流程乃至授权的却凤毛麟角.因为缺少入门的领路人,导致基本的专利查新检索、如何找到合作的专利代理事务所等都会形成门槛.大部分的学生对专利申请感兴趣,超过一半的同学会有创新性想法,但能通过有效途径完成咨询交流的只占8.87%,更遑论真正进入专利申请流程及授权. 1.2 的调查情况看,说明高校中引导学生进入专利申请的途径狭窄,有效平台缺乏.

为了进一步验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通过soopat专利检索网站,输入“韶关学院”对专利权人进行检索,并通过学校教职工名录系统比对区分发明人身份是老师还是学生,调查韶关学院学生专利申请情况.数据统计会有一定误差,但基本能反映学校老师、学生专利申请概要.从2001年6月22日年到2020年1月20日,韶关学院共申请发明专利277项,获授权81项,实质审查中139项,其中学生参与83人次,约8.7人次/年,学生没有排名第一情况.2018年1月1日年到2019年12月31日,共申请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35项,学生参与项目62项125人次,约63人次/年.学生排名第一的有16项,主要为美术学院结合毕业设计的外观专利申请.韶关学院学生在校人数现在约为2.5万人,而且实际情况下参与人不一定参与到专利申请的流程.从数据分析看,学生对专利申请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也基本反映了学生对专利的认知程度与调查基本匹配.

2 大学生专利申请困境调查分析

2.1 学生心目中专利申请困难情况调查

设置了2个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您心目中的专利申请成功的难易程度?回答容易5人占比1.77%,一般57人占20.21%,困难或很困难220人占78.01%.

(2)您认为大学生如果有新颖的想法或作品却没有申请专利的原因(多选)? 由于选项较多,回答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柱体长短表示该选项所占百分比的大小.

图2 有创新性的想法或作品却没有申请专利的原因调查结果

2.2 调查结果分析

认为专利申请困难或很困难220人占78.01%,说明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要完成专利申请存在较高的门槛,信心不足,而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学生即使有好的创新思想也会因为畏难而难以前行,丧失主动性.实际上,专利作为一种受保护的创新行为或技术,它能被认可并授权的技术门槛有高有低,低的如橡皮和铅笔的简单组合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专利,技术要求高的则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或机构皓首穷经数十载,花费大量的金钱才能完成新的突破.调查显示,研发成本在“5 万元以下”的专利占比最高,达到27.0%;其次是“10~50万元”,占比达到 24.1%;研发成本在“5~10万元”的占比为 22.5%[3].可见,专利研发成本不一而足,但低成本完成专利研发,也算是一种常态,说明在校学生进行专利的研发具可行性.高校作为一个各种学科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地方,在专利研发上有着自身的优势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因势利导,有效引入市场需求,有效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调查看,大部分同学还是非常认可专利带给自己的利益所在.图2调查结果,一方面分析学生有创新性想法时却未能申请专利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当前管理体系中存在一定改进的空间,学校未能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或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资源优势,达到提升高校科研成果,更好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3 大学生专利申请促进机制分析

3.1 大学生专利申请意义分析

3.1.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我国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做到规范化、体现一定范围的公平性,但容易限制扼杀学生的个性,包括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考核特点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匹配[4].因此,如何更好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向是高校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双因素理论得到社会公认[5].针对大学生学习而言,“保健因素”主要体现在较为良好的教学条件方面,如师资、设施设备、基本的管理体制等,但“保健因素”通常仅能使其安心学习,而不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需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即所谓的激励因素.成功申请专利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因素.通过成功申请专利等,使学习富有成就感,学习“成绩”得到认可,让学生直接体会科技创新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它使得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习可以很好地提升个人成长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非常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3.1.2 有效补充创新创业活动

当前高校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创项目更多针对的是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与科技创新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高校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对学生的普及度仍然不够,参与者范围大多局限于理工科的少数学生中,科技创新氛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参与专利申请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专利权的授予来自国家正规机构,有较好的客观性、公正性,作为一种评判人才的标准,具有较好的权威性.专利申请的门槛可以很低,使得它参与面较广,只要有巧妙的想法,人人均可申请,特别有利于在全校形成良好的科技氛围.

3.1.3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很多专利是一个系统的技术问题,往往关联着各个学科知识,专利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往往需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专利申请的提出、查新、申请也通常是一个较为漫长而细致的过程.这些特点对于技术基础仍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团队协作显得更是犹为重要,而在方向性问题上,往往需要老师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通过专利申请可以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协作,在创新启发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的协作精神.

3.2 促进大学生专利申请措施思考与建议

图2列举了学生较为认可的妨碍专利申请的一些因素,通过高校管理体系的完善,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消除或部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

调查中“不了解专利申请过程,缺乏相关的指导和帮助”、“缺乏专利方面的法律意识”、“对自己的想法或作品缺乏信心,觉得难以申请到专利”高居前三,且均超过6成以上.说明高校在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利申请相关问题上仍存不足.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成立校级及各二级学院专利申请协会,协会邀请学校不同专业且有较丰富专利申请经验的老师担任顾问,做好宣传工作,并定期组织相关专利申请的讲座,对学生提出的专利申请意向,指导初步的专利文献查新检索,联系专业老师进行前期分析及专业指导.同时对有相关经验的老师,要求在课堂上考虑多引入相关专利申请事例,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并把他们引导入门,有条件的学院可以专门开设创新类课程,强化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掌握专利申请相关技能.

对于“政府或学校设置的激励不够,申请专利的投入与产出不相当”、“与学业冲突时间不足”等问题.由于专利申请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完成,当激励足够时,“时间不足”不会成为羁绊,所以核心所在还是激励问题.考虑政府层面已有相应专利资助政策,作为高校,主要以专利申请获取创新学分形式作为激励措施.鉴于当今社会学习的多样性,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学分范围内,由专利申请所获得的创新学分替代课程学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不需要进入实质审查,相对容易获取,因此,应该防止由于激励过头导致的负面效应,导致强调专利申请所带来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专利申请对人才培养的初衷.

对于“资金不足”问题,首先应认真及时学习国家关于专利申请的减免政策;其次可以与专利事务所加强业务联系沟通,减少学生专利的代理费用;三是考虑在协会内部加强人员培训,自行撰写专利申请书,直接以自然人身份申请,条件成熟时学校内部成立专门撰写专利申请书的辅助机构.

当然,促进高校大学生专利申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探讨与分析.在如何有效推广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的地方.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创业周活动组委会的贺信提到“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再生力量”,大学生作为有着一定专业技术基础的青年人,正是迸发创新技术及理念的最佳人选.通过对韶关学院282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说明,超过一半学生对专利申请是有意愿的,但由于对专利认知程度不够,学生对专利申请普遍感觉面临较多的困难.因此,高校要更好地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梳理管理体制,改善激励体系,培养大学生的专利意识和专利申请技能,尽可能解决大学生在专利申请中面临的困难,最大限度释放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和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促进国家往创新型社会的转变.

猜你喜欢

申请专利韶关专利申请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Joseph F. Engelberger
韶关札记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便携式热解炉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专利申请三步曲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韶关福彩: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