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解析《人鼠之间》

2020-11-12

鸭绿江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斯坦贝克棚屋乔治

费 婕

约翰·斯坦贝克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一生著述颇丰。他于1929 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恰逢当年美国证券市场崩溃,遭遇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因此,他通常被视为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先锋派作家以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激进分子的代表。《人鼠之间》是斯坦贝克于1937 年创作的小说,出版后不久即改编为戏剧上映。在两个领域内皆声名斐然,奠定了斯坦贝克主流作家的地位。

小说以工人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在政治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的历史场景中,工人们积极上进,努力奋斗,意图实现草根阶层的社会流动。然而,社会现实冷酷无情,他们到底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美好梦想终究崩溃瓦解,诸般辛苦徒劳无功,种种希望彻底破灭。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的世情,深切地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歌《致田鼠》,正如田里的老鼠一般,农场工人们在现实中是那样渺小而卑微,个人性格中的弱点和缺点更是会阻碍梦想的实现。他们无法反抗命运的安排,最终梦想破灭,徒剩痛苦和悲伤。

一、美好的奋斗梦想

农工们和土地紧密相连,土地于他们就意味着一切。即使身处冰冷的社会,农场的工人们自始至终怀着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一美好梦想。他们认为,有了土地,就可以稳定地自给自足养活一家人,甚至还可能在下雨天和冬天不必外出干活,而是围坐炉旁喝酒,温暖而惬意。

列尼体格强壮,乔治头脑清明,他们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组合,相依为命。为了有效而合法地保护关照列尼,乔治对外称呼他为表弟。非常细致地照顾着他,处处为他考虑。他不让列尼多跟别人交谈,以防惹事生非。乔治和列尼计划着要找到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他俩设定好了种种细节。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那些安抚心灵的词句,期盼着避开烦恼,获得新的希望。

他们绝非小说中唯一每天都满怀梦想和期待的人,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连名姓都没有、仅被人们称为“柯尔利的妻子”的女人。步入婚姻之前,她美丽、天真烂漫,期盼着成为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她保持着处女之身,没有与柯尔利之外的任何人有过性接触。

类似的,还有库鲁克斯,那位居住于斜倚在谷仓墙壁上的小棚屋中的黑人马蹄铁手艺人,也怀揣着梦想。唯有如此,方可平抚时时刻刻萦绕着他的可怕的孤独感。就连牧场工人坎迪,另一个被社会所抛弃的人,也为每个人的美梦所感染,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愿望。

他们追求梦想,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有人能抚慰他们的孤寂。对于这些人来说,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正是那个小小的梦想源源不断地给予他们能量和动力,令他们可以忍气吞声、付出一切,继续生活下去。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不仅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更可能换取他人的温情和友爱,从而不会感到孤单。

二、孤独的精神世界

人们内心的孤寂,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也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乔治在开篇的演讲中就称:像他一样的农工,都是没有家庭、不属于任何地方的人,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列尼倒是认为,他和乔治其实不属于这个群体,毕竟他们还有彼此,互相照顾帮扶。

在生活中列尼不能离开乔治,他对小耗子温柔呵护,也很不情愿离开小狗,皆因他不擅长与人交谈。事实上,他觉得很孤独和痛苦,非常渴求温柔的感情。列尼时常会盯着河对岸远处的山坡,他梦中时常会有那些来来回回的兔子们,如此种种都昭示着,面对大自然,他是那样的孤单寂寞。

只有在圣诞季,主人要到棚屋去取大家狂欢饮用的威士忌时,库鲁克斯才会被想起来,其余时候总是为世人所遗忘。在棚屋中休憩,他只能在黑暗中独处,并忍受着可怕的种族歧视。他从未与别人沟通交流,对那些鄙视轻蔑他的人极度憎恨。列尼头脑迟钝、为人和善,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是特别安全可靠的倾诉对象。因此,库鲁克斯只愿意向列尼表露自己的心绪,不必提防。库鲁克斯深深地体味着孤独,他需要一个能靠近的伙伴,但除了偶尔向列尼倾诉,其实谁也不能亲近。一个人若太孤独,会生病甚至会疯掉。他的灵魂深处,遭受着极深的痛苦和悲伤。

小说中的每一个梦想者都一样遭受着无法达成共识的孤独的折磨。在农场里,柯尔利的妻子表面是压迫阶级,但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却是挫败而沮丧的,她被丈夫视为物品而非同等为人。尽管有些虚荣,且品行不端,但她其实异常孤独。她徘徊在大农场的外围,渴望着与人接触,就像她家乡的那些姑娘们时常凑在一起那样。她与自己并不爱的柯尔利结了婚,被整天盯紧,不可能与任何其他男性有任何接触。她困顿在梦想山谷中的小村里,无法向外界踏出一步。当列尼回应她的率真与她分享自己的梦想时,她充分表示理解。

当听说列尼打断了柯尔利的手,她并不悲伤亦或恐惧,反倒满怀着欣赏与好奇接近列尼。她实在受够了无人可说话,与人沟通的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她径直走过去,跟列尼诉说起自己的生活经历、美好的梦想和现在的种种情绪。她虽是有钱人的妻子,但她更渴求的是陪伴,是来自于他人的理解和关心,以排解空虚和孤寂。与列尼的交谈,实在是自她在到农场前最后一次与他人畅谈以来,最开心最高兴的一件事情了。斯坦贝克打破了阶级对立,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大加深和丰富了他的作品内涵。

三、残酷的社会现实

大量的季节工,没有自己的土地和固定的居所,只能在农忙时节打短工维持生计。20 世纪30 年代的美国,经济崩溃,他们被大量遣散,无工可做。只得携家带口乘坐旧卡车一路西进,期望着能在沿路的农场找到一份活计。然而,由于农场主拼命压低工钱,他们多数人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都难以满足,更不可能最终实现梦想,拥有自己的土地。

故事中,库鲁克斯被主人称为“黑鬼”,他虽然很愤怒却并不能改变什么。坎迪在遇到列尼和乔治之前,精神和肉体都处于痛苦之中,没有人帮助他。坎迪年纪渐长,四年前受过伤,无法做更多的活。他没有亲人,只有一条又瞎又老的牧羊犬一瘸一拐地陪伴左右。就这样唯独的一个老伙伴,只因棚屋中的其他人觉得它不再有用,很碍事,后来也被射杀。当他偶然听到乔治和列尼的谈话,他拿出了全部积蓄——350 美元——想要加入他们,购置一小块土地,以期结束贫穷孤独的流浪生涯。

列尼打伤柯尔利之后,乔治极不情愿地看到他落入柯尔利的手中。安抚列尼时,乔治嘶吼出那熟悉的叠句,随后这成为了他朋友的墓志铭。最终,为了让他免遭私刑的痛苦,乔治怀着深切的感情,扣动了扳机,令列尼得以解脱,自己却陷入了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之中。列尼的突然死亡,终结了所有的梦想。

结语

小说通过设置铺垫和伏笔,展现读者难以预料的结局,也是全书里的终极讽刺部分——乔治杀死了列尼。两个处于最低层的笨拙工人之间的友情,正是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矛盾。列尼死亡,乔治失去惟一陪伴自己左右的朋友。美国梦本是普罗民众秉承的信念,众生机会均等,只要足够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就有改变自己人生的可能。然而,在斯坦贝克笔下,农工的命运就像田鼠一样,无论梦想有多么美好,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奋斗,冷酷现实的摧残和无情命运的戏弄,终将令一切都落空。梦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反差和激烈的冲突,美国梦渐渐蜕变甚至成为梦魇。

在一个需要机巧的时代,一群没有心机的人无法把握命运的脉搏。不管曾经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还是鄙视他人的梦想,抑或已对梦想心灰意冷,故事里所有人的梦想,都注定是要失败破灭的。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激发着人们的怜悯之心,触及情感的最深处。底层农工的处境和遭遇,与经济恐慌时期美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现实是残酷的,他们持续处于迷茫与失落之中,美梦最终幻灭。

猜你喜欢

斯坦贝克棚屋乔治
胡迎建
寻找荒野棚屋
乔治的宇宙大爆炸
乔治和他的斧子
通往伊甸之路——斯坦贝克女性描写所传达的主题探析
找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