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高昂序曲
——纪念郭村保卫战胜利80周年

2020-11-12林金龙

大江南北 2020年7期

□ 林金龙

今年是郭村保卫战胜利80周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郭村保卫战发生的历史背景,探索其胜利的伟大意义,弘扬铁军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郭村保卫战的历史背景

1938年10月开始,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战略意图,在初建江南茅山抗日根据地不久,即率部东移北上。陈毅亲自部署,精心组织,指派管文蔚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进攻长江中的冲积沙洲扬中县,以便相机在长江北岸建立抗日桥头阵地。1938年10月和1939年4月上旬,挺进纵队两次攻打扬中,终使扬中回到了人民手中。陈毅又调回东进吴淞地区的叶飞部与管文蔚的挺纵合编,组建了新四军挺进纵队共同驻守扬中,牢牢控制了新四军挺进江北的江中跳板。

1939年3月,周恩来到云岭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对新四军提出了“哪个地方空虚,哪个地方危险,哪个地方有敌人,就向哪里发展”的“三原则”,同时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进军方略。1939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进一步要求,“新四军只有坚决而秘密地执行以一部坚守江南现区,主力向北发展的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江北去,才能保全武装,继续发展”。根据中央指示,新四军挺进纵队适时向江北发展,并在江都嘶马大桥、吴家桥一带,建立了新四军北上抗日的桥头堡,为新四军东进北上做准备。

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却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极力反对。他积极执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订的“限共、溶共、防共、反共”的政策,于1940年3月偷袭新四军皖东五支队领导机关驻地半塔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急调叶飞挺进纵队主力一部驰援半塔集,加上新四军五支队和苏皖支队兼程东返,内外夹击,击溃了韩德勤的疯狂进攻,取得了半塔集保卫战的胜利。

当时苏北地区的形势异常复杂,日、伪、顽和中间力量交织在一起。郭村位置特殊,西边10里外是鬼子高邮、邵伯的据点;北边几里外是顽固派韩德勤部的张星炳保安三旅;东边离泰州20多里,南边是宜陵、塘头,是地方实力派苏鲁皖边区游击队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的地盘。“二李”政治上属中间派,虽与韩是隶属关系,但与韩矛盾很深。郭村处于三股势力的结合部,挺纵进驻郭村正好可以利用日、韩、李三方之间的矛盾,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但郭村是二李的地盘,为稳定中间派,孤立顽固派,打击日伪军,尽量避免与二李发生摩擦,陈毅审时度势,先给李明扬写信,说明新四军进驻郭村是作暂时休整,后又不畏风险三进泰州城做稳定二李的工作,团结二李共同抗敌,促其保持中立,不做韩德勤的殉葬品,并为新四军制订了“联李、孤韩、击敌”的斗争方略。

郭村保卫战的战斗过程

李明扬、李长江见移驻郭村的新四军群众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大有长期驻扎之势,便多次派人到郭村要求新四军撤出郭村返回吴家桥,双方发生了争执。1940年6月25日,李长江通牒挺纵,限挺纵三日内离开郭村。面对危急形势,挺纵迅速电告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中原局刘少奇来电,要求挺纵固守待援,争取政治优势。

为贯彻陈毅的“联李、孤韩、击敌”的方针,挺纵领导管文蔚、叶飞即派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调查科长周山进泰州城与二李谈判言和,竟被李长江扣留。

此时,新四军挺进纵队梅嘉生部已经与陶勇合编为苏皖支队,在苏皖边界活动。在郭村的部队只有挺进纵队1团和4团2000余人,敌我比例为10:1。是撤还是守?挺纵连夜召开会议,讨论对策。大家认为郭村各方面工作都有一定基础,若放弃,将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摧残,令人痛心,而在郭村打,有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有胜利的把握。挺纵党委研究后上报中原局和江南指挥部,郭村易守难攻,还是在这里迎敌为好。陈毅很快来电指示,而且语气坚决,切不可孤军在郭村御敌。经反复权衡,在苏北特委书记韦一平,副书记惠裕宇和挺纵参谋长张藩的支持下,叶飞下决心坚决保卫郭村,除再次电告陈毅求得支持外,立即进行布防,抢筑抢修工事。6月27日,当时在二李部任政训员的中共地下党员郑少仪得知二李将于28日凌晨向郭村进攻的紧急情报,连夜通过封锁线,将情报送到郭村,为新四军的防御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28日,李明扬假借去兴化开会离开泰州,由李长江调集3个纵队的游击军,加上韩德勤派给他的张星炳保安三旅,共13个团的兵力对新四军挺纵驻地郭村进行了四面包围,轮番进攻。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在苏北特委和郭村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叶飞、乔信明指挥挺纵1团孤军作战。他们将部队收缩于郭村和西周村坚守,同时利用李部之间各路互不配合的弱点,采取积极防御,机动出击的战术,逐次打退进攻之敌,稳住了郭村阵地。7月1日,李长江部第三纵队八支队担任队长的共产党员陈玉生率部起义,到达大桥地区,控制了长江交通要道,防止了江南顽敌增援。李部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四大队担任大队长的共产党员王澄、连长姚力等人也率部在泰州北面的港口起义,逮捕了李部第二纵队五支队队长陈冬生,俘获五支队重机枪连的全部人马,开进郭村投入郭村保卫战。7月2日,挺纵转守为攻,经内外夹击,李长江的顽军全军溃败。7月3日,陈毅赶到郭村指挥,新四军乘胜追击,7月4日打下塘头,5日直逼泰州城下。为落实“联李、孤韩、击敌”的方针,争取中间势力,迫使二李放弃反共立场,陈毅决定不攻泰州城,并再次与二李谈判,主动送还俘虏、枪支,退出郭村。这让二李感动不已,表示愿与新四军重修旧好,保持中立,联合抗日。

至此,历时8天的郭村保卫战胜利结束,此战共消灭李长江三个整编团,俘虏700余人,缴获步枪600多支、轻重机枪10余挺,取得了政治、军事双胜利。

郭村保卫战的历史功绩及意义

郭村保卫战是新四军渡江北上的前哨战,是我党我军成功运用统一战线策略的光辉典范。这次险象环生、峰回路转的胜利,成了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激发了苏北人民的抗战热情,团结了中间派,震慑了顽固派,为新四军东进黄桥奏响了一首高昂的序曲,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郭村保卫战为新四军东进黄桥建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做好了军事组织准备。郭村保卫战胜利后,7月5日粟裕率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在郭村南部的塘头与陈毅率领的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会师。新四军三大主力齐集江北后,根据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在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于氏姊妹楼宣布取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总指挥,并将塘头会师的三支队伍整编为三个纵队,一纵司令员叶飞,二纵司令员王必成,三纵司令员陶勇。塘头整编后,新四军统一了建制,统一了指挥,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战斗力大大增强。苏北部队整编后,陈毅组织新四军团以上干部讨论在何处建立根据地,经民主决策,最后决定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郭村保卫战的胜利及新四军塘头整编和苏北指挥部的成立,开启了新四军苏北抗日的新篇章,为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