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的交流與選擇
——現代外國文化名人訪華事件研究

2020-11-12鮑國華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0期

鮑國華

現代外國文化名人對中國的影響,長期以來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并産生了相當數量的研究成果,爲這一課題的進一步開掘提供了不少啓發。現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是: 多宏觀把握,少細緻分析;多理論總結,少實證探究;對外國文化名人訪華的過程尚少全面、準確的梳理,特别是一些史實還没有完全弄清。在史實尚未厘清的前提下進行理論分析,其論點難免有落空之憾。因此,對於現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相關史實的鉤沉與實證,可以爲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迄今爲止從傳播學與接受史角度考察現代中國的文化傳播空間及現代知識分子文化心態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從這兩個角度立論,有助於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確立中國文化和中國知識分子的主體性地位,避免在考察中外文化關係過程中將中國文化作爲被動的接受者,而忽視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貢獻。因此,考察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分子在文化交流中主體性地位,可以視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一個新的理論視角和學術增長點。

“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後,中國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在尋求國家富强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除大量譯介外國文化與文學的經典著作外,他們還邀請在世界範圍内産生巨大影響的文化名人訪華。此舉一方面擴大了這些文化名人在中國的影響,另一方面也使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得以近距離地觀察和瞭解訪華者的文化傾向和理論主張,以之爲探索中國文化發展道路的理論參照。在諸多具有訪華經歷的現代外國文化名人中,有五位對現代中國文化影響巨大,他們是: 泰戈爾、愛羅先珂、羅素、杜威、蕭伯納。上述五位文化名人均爲相關領域成就卓著并産生世界級影響的文化巨人,在現代中國更是擁有大量信徒,其文化主張具有廣闊的傳播空間。然而,五位文化名人的訪華,在擴大自身影響的同時也引起相當大的争議。具有不同知識背景和文化主張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對訪華文化名人態度各異,有的甚至尖鋭對立。每一位外國文化名人訪華,幾乎都伴隨著一場曠日持久的文化論争。這使得泰戈爾等人的訪華事件,不僅成爲現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而且成爲映射現代中國具有不同知識背景和文化主張的知識分子之面貌的一面鏡子。因此,將五位外國文化名人訪華作爲“文化事件”來考察,一方面可以總結他們在現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地位與意義,另一方面又可以從傳播學和接受史的角度,考察當時中國文化界對於外來思想的選擇、接受與傳播的空間,以及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心態。

泰戈爾作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作家,爲衆多中國作家所景仰。泰戈爾在胡適、徐志摩等人邀請下訪華,先後蒞臨北京與上海,參加文化活動并巡迴演講,受到熱烈歡迎,但也引起一些知識分子的非議。圍繞泰戈爾訪華事件的文化論争,成爲1924年中國文化界一個重要的言論主題。愛羅先珂是著名詩人和世界語運動的推動者。在現代中國知識分子開展世界語運動的大背景下,愛羅先珂訪問北京,受到魯迅、周作人兄弟的接待。魯迅的小説《鴨的喜劇》從構思到完成,均與愛羅先珂密切相關。愛羅先珂的訪華,推動了現代漢語的建設與推廣。羅素和杜威是現代西方世界影響巨大的兩位哲學家。前者鼓吹的“基爾特社會主義”曾對梁啓超等人産生重要影響;後者則是新文化代表人物胡適的導師,其實證主義思想通過胡適的宣導在現代中國文化界大行其道,聲名遠播。兩人都曾來華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羅素對中國文化的有關言論後來結集爲《中國問題》一書;杜威則在胡適的全程陪同下,影響更大。兩位哲學大師的訪華事件,各顯特色,具有鮮明的可比性。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訪華只持續不到一周的時間,但與上海文化人士的交流,也成爲當年中國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特别是蕭伯納的訪華,受到以宋慶齡、蔡元培爲代表的國民黨左派和以魯迅爲代表的中國左翼文學界的接待,使其訪華事件,具有更加不同尋常的文化内涵。

上述五位具有訪華經歷的外國文化名人,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無論在具體專業範圍内,還是在整體的文化觀念上均對現代中國産生了巨大影響,也引起了廣泛的論争,在現代中國文化傳播史上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可以説,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是考察現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有價值的研究個案。而將這些個案予以整體觀照,又呈現出一部較爲全面的現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因此,對於這些個案的研究,不僅有助於進一步考察現代中外文化關係史與文化交流史,而且對於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亦能提供相應的歷史和理論參照。

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首先從宏觀角度概述外國文化名人訪華現象及其文化史意義;其次從歷史細節入手,分别考察五位文化名人訪華的過程、影響,着重於挖掘訪華事件産生的文化論争情況及意義;之後則在個案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外國文化名人訪華事件及其相關論争在中國文化發展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意義。相關研究從史料鉤沉和整理入手,將實證研究與理論分析相結合,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以泰戈爾、愛羅先珂、羅素、杜威、蕭伯納五位現代外國文化名人爲研究對象,以其訪華事件爲考察中心,全面搜集上述五位文化名人訪華的相關史料,包括他們訪華的起因、具體過程及影響,特别是將同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相關言論加以整理、彙集,以編年的方式,編寫五篇“外國文化名人訪華大事記”,彌補現有研究成果在史料梳理與實證考察方面的不足,并爲理論分析提供堅實的史料基礎。在以上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理論考察,運用比較文學、傳播學、接受美學等理論,通過分析文化名人訪華事件及中國知識分子的相關言論,探究現代中國的文化傳播空間以及現代中國知識分子選擇與接受外來思想的文化心態。在研究過程中,應注重“大事記”的史料價值,從而爲進一步的理論探索提供堅實的史料基礎。由於相關史料繁多,且多未經發掘、整理,因此,許多史料需要重新開掘,并做到追根究底;同時要保證準確翔實,避免出現硬傷。同時還應注重在充分佔有史料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從傳播學和接受史角度展開分析,理論研究最終落實在對現代中國文化傳播空間與知識分子文化心態的考察之上,而避免由史料出發又回到史料的研究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