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老鼠
2020-11-12袁传宝
袁传宝
一、老鼠在《诗经》中跳跃
按照中国传统天干地支纪年法,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是鼠年。
谈到老鼠,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蛇鼠一窝”之类的俗言谚语。
在中国十二生肖属相中,最不受待见的莫过于老鼠了。老鼠能够进入十二生肖而且稳居第一宝座,古往今来,颇为人们不齿。
最早将老鼠作为反面形象,通过暗喻,借以嘲讽现实生活中那些坏人坏事的,可以追溯到《诗经》年代。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能发现老鼠在其中多次出现。
首先出场的是《诗经·魏风》中《硕鼠》一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诗中的“硕鼠”即大老鼠。诗的意思也通俗明了:“大老鼠呀大老鼠,请别再吃我的粮食了!我长年累月地伺候你,你什么时候关心过我啊!我就要离开你这个坏家伙,前往那一片乐土!乐土呀乐土,那里没有大老鼠。”
三千多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农耕文明的传统社会阶段。彼时,农业落后,衣食维艰。老鼠与人类争抢粮食,进而为敌。《硕鼠》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大老鼠痛恨而无计可施的心情,更进一步隐约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鱼肉百姓的贵族剥削者的抱怨抨击。《硕鼠》这首诗流传千古,以至于后来中国人形容贪得无厌的腐败分子,称之为“硕鼠”。
《诗经·鄘风》中的《相鼠》,也是以老鼠为主角: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阅读《相鼠》,身临其境地感觉自己正处其中,耳闻目睹有人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斥责:“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讲礼仪。要是做人没礼仪,为何不死还活着?看那老鼠有牙齿,做人怎不讲节制。要是做人没节制,不死还想等什么?看那老鼠有肢体,做人怎能不讲礼。要是做人不讲礼,为何不去快快死?”
《相鼠》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复类比,意思并列,各有侧重,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写得隐晦又高雅。诗明则描述老鼠,实则是写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
《相鼠》应该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就连汉代那些温文尔雅的大儒读后也感觉“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此诗的语言最粗鄙最暴力,是《诗经》三百篇所独一无二的。
《相鼠》以老鼠为“主角”,老鼠如果能听懂,会表示很无辜,躺着中枪。
《诗经》中写老鼠的诗句还有不少,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如《召南·行露》中说:“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意思是:谁说老鼠没有牙呀?它为啥能在我家墙脚打洞?
再如《豳风·七月》中说:“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到了冬天,人们堵住老鼠洞,往里面熏烟。对付老鼠打洞,可见当时的人们也已有经验。
很多读者认为,《诗经》中都是温文尔雅的文字,或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以上描写老鼠的那些直接明了、下里巴人的语句难登大雅之堂。其实《诗经》中的很多诗歌是民歌,语言直白,毫不掩饰,表达劳动人民真实质朴的情感,其语言犀利讽刺,暗喻酣畅淋漓,把那些奴隶主剥削阶级比作是偷吃农民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的田鼠,狠狠地讽刺了奴隶主贵族那贪得无厌的嘴脸。
从《诗经》开始,老鼠就作为负面典型,历来被人们痛骂痛打,只能在中国传统生肖中期待十二年一轮回的美好形象了。
二、《史记》中有只老鼠?
有个千古名联“鼠无大小皆称老,鹦有雌雄都叫哥。”从对联就能看出,鼠这种小动物,它的名字的确特殊——天生带“老”成。
身为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国人心中,老鼠是一种机敏而又灵性、狡猾而又奸诈的小动物,它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不例外,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不少名人与老鼠的典故。
老鼠哲学
李斯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李斯年轻时的经历: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聪慧过人,好学不倦。成人后,因办事干练,被举荐为看管粮仓的小吏。一次,他看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后来,他来到粮仓,却看到这里“官仓鼠,大如斗”,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的是宽大的房舍,而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扰。因为粮仓平时很少有人光顾,这些老鼠竟然毫不怕人。
“老鼠哲学”引发了李斯对人生的感悟。他感慨万端,喟叹无比: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与平台。人的贤与不贤,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譬如老鼠,在厕所里吃粪便,惊恐不安;而在大仓里吃粮食的老鼠,却不受打扰,安逸自在。
司马迁在《史记》中叙写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其目的是为李斯的命运埋下伏笔。据历史记载,李斯是一个很现实、很物质的人,他能力很强,但缺乏信仰和原则。其后当秦始皇驾崩后,贵为宰相的李斯和宦官赵高同流合污,假传圣旨令太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即位。李斯以为自己做出了跟“官仓鼠”一样的正确选择,其实是给自己挖掘坟墓。没过多久,他就被胡亥、赵高下狱,满门抄斩。
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李斯的智慧,也许还比不上“官仓鼠”。
李斯死了,他的“官仓鼠”形象却长久地流传下来,成为后来诗人创作的源泉。他们借“官仓鼠”讽刺那些不劳而获、榨取民脂民膏、胆大妄为的贪官污吏。
首鼠两端
成语“首鼠两端”来源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丞相、武安侯田蚡娶妾,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和大将灌夫等去祝贺。田蚡倚仗自己是汉景帝王皇后的亲兄弟、当今皇帝汉武帝的亲舅舅,故意怠慢灌夫。生性耿直的灌夫不甘其辱,气愤不已,破口大骂。田蚡立即拘捕灌夫及其全家老小,准备抄斩。魏其侯窦婴请求汉武帝过问此事并力保灌夫。田蚡与窦婴在庙堂相争,汉武帝命群臣平议是非,御史大夫韩安国摆出一副骑墙之态,既说窦婴有理,也说田蚡没错。田蚡贵为丞相,十分不满,将他喊上马车责怪,抱怨韩安国模棱两可、首鼠两端的态度:“我和你身为三公之重,一起对付一个失势的老秃翁,你还这般摇曳不定!”
故事中,首鼠意为犹豫不决,两端意为拿不定主意。田蚡抱怨韩安国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张汤劾鼠
张汤,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其父亲是长安(今陕西西南)县丞。
《史记·酷吏列传》记载了他“审鼠”的故事:“其(张汤)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故事如下:张汤小时候,有一天,父亲外出,临走时一再嘱咐张汤好好看家。谁知,张汤被一本书迷住了,爱不释手。一只老鼠趁其不备,偷走了肉。父亲回来后不见肉,以为儿子偷吃,大发脾气,狠狠地打了张汤一顿。
张汤怎能不恨这个偷肉贼,发誓要把它“捉拿归案”。他找来一把小铲,挖遍屋内的鼠洞,终于逮住了老鼠和偷吃剩下的肉。他把老鼠用绳子拴住,张汤审讯拷打这只老鼠,一本正经地开始审问。老鼠自然不会答话,张汤就用木片把它夹住,动起刑来,疼得老鼠吱吱怪叫。最后,张汤写了诉状,以劫掠罪判处老鼠死刑,亲手用锋利的斧头把它剁成了碎块。张汤的父亲看见了,觉得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老狱吏,非常吃惊,便慢慢地培养他练习办案。
后来,因鼠而立志的“审鼠大侠”张汤为吏治狱,官至廷尉、御史大夫。曾编次律令,他用法严苛,协助武帝推行兴利政策,权势显赫一时。后人遂以“劾鼠”比喻为精于治狱之典。
鼠窃狗盗
鼠窃狗盗,指小偷小摸,像老鼠一样的少量窃取,像狗一样的钻油偷盗。此成语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故事源自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大臣叔孙通说农民起义只不过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秦二世大喜,升了他的官。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鼠盗,是对盗贼称谓,影响深远。明朝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八回中写道:“僖公曰:‘北戎屡次侵扰,不过鼠窃狗偷而已。今番大举入犯,若使得利而去,将来北鄙必无宁岁。’乃分遣人于鲁、卫、郑三处借兵。一面同公子元,公孙戴仲等,前去历城拒敌。’”明朝文学家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七十五回中也写到:“鼠窃狗盗之徒,何足虑哉。”
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偏值近来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综上所述,在《史记》中乃至在历史上,“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经常作为负面形象而出现,从此就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