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经济不只“吃吃喝喝” 还需补齐文化短板

2020-11-11陈越

公民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重庆消费经济

陈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左手啤酒,右手烤串,满满烟火气……夜市、夜游、夜消费,夜间经济持续发力。璀璨灯火中,山城夜间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今年7月,重庆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提出,将从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建设多元化夜间消费场所、培育丰富夜生活业态、打造夜间消费品牌、推动夜间经济创新升级发展、完善夜间经济功能配套等6个方面予以推进,加快夜间经济发展,着力将我市都市区打造为“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的夜间经济消费力强,内容也较为丰富。不过,学习、休闲,特别是文化等方面产品与服务供给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消费升级,居民对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上升,我市夜间经济的文化短板亟待补齐。

餐馆夜间销售额是白天数倍

“今天想吃火锅,就约了朋友在这里。” 傍晚6点不到,江北区九街商业街一家名叫“亖火锅”的店门口便排起了长龙。“我已经排了快一个小时的号了,前面还有5桌就轮到我。” 何俊峰是重庆太极集团的一名90后员工,家住黄泥塝,附近的九街商业街成为他下班后常去的地方。何俊峰说,这样的情况很常见,这条街上的餐馆生意都很好。记者当即去取了一个等餐的号,显示前面还有27桌排队。放眼望去,隔壁的“大虎”老火锅,门口也坐满了排号的年轻人。

“忙得很,晚上生意肯定好得多!我们就指望晚上赚点钱!”“不好意思,冰汤圆已经卖完了,等一阵才会再有!”……在九街,各餐馆老板和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都表示,晚上的生意比白天好很多,销售额是白天的好几倍。一家经营小吃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小吃店平均日销售额在1万元左右,其中晚上的销售额能达到7000元。除了餐馆,主打夜间经济的酒吧、KTV等场所更是如此。

在重庆江北区观音桥、渝中区解放碑、九龙坡区杨家坪、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等商圈,记者看到,晚上人群熙来攘往,或在路边购买小吃,或进商场购物,或进餐馆就餐,好不热闹。

“重庆城市消费60%来自夜间,大型综合商场晚上6点到10点的销售额占全天的60%左右,夜间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西部前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专员王明健说,重庆夜间经济框架已基本形成。

文化休闲产品相对匮乏

烫着火锅、喝着夜啤酒,好不惬意。数据显示,重庆中心城区有1.32万家火锅店面,内环以内区域火锅店密度最大,高达21.7家/平方公里,有网民称,“在重庆找一家火锅店比找一台ATM机还容易”。尽管以“美食之都”著称,但重庆夜间经济的未来却远不止于“吃吃喝喝”。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市民都认为,告别忙碌的白昼,属于自己的生活才随着夜色拉开帷幕。“火锅、中餐、日式料理……甚至各种特色饮食应有就有,但是文化类的‘耍事还不够多!”市民们希望,文化休闲方面的内容还需进一步丰富。

实际上,我市已布局了商旅文体融合的“1+10+N”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从重庆美团娱乐休闲项目供给来看,运动健身、理疗养生、酒吧、KTV的供给比例靠前,运动健身以23%的占比排名首位。

“每天晚上8点后,是健身房人最多的时候。”姜来是渝北区新牌坊某健身房的教练,他告诉记者,健身房营业到晚上11点,目的就是为都市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提供更多的健身时间。“有很多客户都是11点才离店,他们认为晚上运动更能释放一天的工作压力,回家也能睡个好觉。”

此外,文艺演出行业在重庆也非常受欢迎,演唱会、话剧歌剧、戏曲艺术、音乐会、舞蹈杂技等文艺演出场次平均每月40场,中心城区热门剧院也高达20家。在渝中区大坪时代天街重演时代艺术中心,重庆本土喜剧团队——“扯馆儿”刚结束一天的演出,身为团队一员的演员曹芮霖谈到,“扯馆儿谐音方言扯拐儿,意为幽默好耍的人,方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根基,我们主要以喜剧幽默的形式,将重庆文化进行传播推广,最终打造成为属于山城重庆的本土文化地标!” 截至目前,“扯馆儿”抖音官方号播放量高达1.1亿人次。剧场演出均为晚上,场场爆满,场场售罄,一票难求。

“由此可见,市民对文化市场的需求很大。”王明健说,虽然我市文化休闲的“夜间模式”已具雏形,但文化表演、博物馆展览、深夜书店、体育竞技等的产品仍相对匮乏,业态单一,传统促销手段难以奏效,夜间经济需要再营销创新。

塑造文化内核 融入特色元素

如何让重庆“夜间经济”不仅只有“吃吃喝喝”,还能使其更加完善和丰富?

王明健表示,开辟消费新战场的夜经济,是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培育好、发展好、引导好夜经济,必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建议融入体验元素,积极打造多样化、主题性、特色类的夜间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引导博物馆、剧场、美术馆、展览馆、体育馆等场所增加全方位沉浸式文化体验消费项目,不断激发和满足消费者的夜间消费需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杨帆说,同时塑造文化内核,围绕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做足文章,把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等丰富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深度融合到景觀设计、场景打造、业态创新、产品研发、服务管理等各方面,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此外,要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夜间消费环境。增设重庆城市夜间公共交通,优化、延长营运时段,方便消费者夜间出行。加快公共区域夜间指引标识的多语种化、智慧化建设。

猜你喜欢

重庆消费经济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