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2020-11-11李登华

医疗装备 2020年20期
关键词:胰管乳头状黏液

李登华

南昌市第三医院CT/MRI室 (江西南昌 330009)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属于一种胰腺肿瘤,其多发于胰腺导管上皮,临床上较为少见。该病肿瘤组织多于导管上皮局限性生长,但若随主胰管或分支胰管生长,易导致主胰管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累及其他正常组织,因此,尽早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并明确其性质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multipl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是目前临床判断肿瘤疾病的最常用手段,具有薄层分辨力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清晰显示病灶情况[2]。但临床对其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3例疑似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16例;年48~79岁,平均(63.27±3.46)岁;其中体检查出43例,腹部不适4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本研究已经南昌市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超声提示胰腺存在可疑囊肿,胰管存在扩张表现;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无精神异常,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中枢系统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对造影剂过敏。

1.2 方法

应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嘱咐患者于扫描前8~12 h禁食,并于扫描开始前口服800~1 000 ml温开水,促使肠道充盈,且对其进行呼吸训练,避免大幅呼吸影响诊断结果;将扫描电压设定为120 kV,电流设定为90~160 mAs,螺距设定为0.983~1.0,层厚设定为0.60~1.25 mm,重建层厚、重建间隔设定为5 mm;待平扫结束后,采用高压注射器于患者肘部静脉注入1.5~2.0 ml/kg碘海醇对比剂,注入速率为2.5~3.0 ml/s;观察对比剂于动脉期(20~30 s)、静脉期(50~60 s)、平衡期(120~180 s)走向及变化,扫描范围于膈顶至髂棘水平;静脉扫描期采用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reconstruction,MPR)重建图像,根据主胰管走行手绘曲线,曲面重组图像从左上至右下获取。

1.3 临床评价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恶性判断标准:图像中存在壁结节,主胰管直径>10 mm,分隔厚度>2 mm,病灶内部存在钙化表现,侵犯周围血管,胰周淋巴结呈增大表现,转移病灶及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病灶直径>30 mm。所有图像均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师依据良恶性判断标准进行独立检阅,存在疑义图像需经探讨后得出最终结果。诊断结束后,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入选83例患者,51例行穿刺活检诊断,32例行手术病理诊断。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得知,57例为恶性,占68.67%;26例为良性,占31.23%。

2.2 MSCT诊断结果

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诊断灵敏度为96.49%(55/57),特异度为88.46%(23/26),准确度为93.98%(78/83),见表1。

表1.MSCT诊断与穿刺活检或多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例)

2.3 MSCT诊断影像学特点

MSCT图像中,主胰管型可见主胰管呈扩张状,胰腺组织存在萎缩表现;分支胰管型可见胰腺内部可见单囊、多囊性肿块阴影,且可见分隔,病灶壁呈轻度强化;混合型可见胰腺头部存在多房性、囊性肿块,主胰管呈扩张状;乳头状癌可见主胰管呈扩张状,且连接囊性肿块,主胰管内部存在强化结节,结节呈不规则匍匐状生长。

3 讨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是中老年群体多发疾病,其好发于胰腺导管上皮,易导致主胰管、分支胰管出现囊性病变[3]。该病病情隐匿,发展缓慢,无显著临床特征,绝大部分患者多于体检时发现,但其长期发展易引发胰腺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明确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49%、88.46%、93.98%,表明MSCT具有较高诊断价值。MSCT具有较高薄层图像分辨力,其横轴位可将胰管扩张程度与囊性病变良好显示,进而利于观察胰腺导管、腔内壁结节等情况,且其可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增大表现,进而判断胰周脂肪于胰腺炎发生过程中表现。增强扫描期间,囊性病变、强化程度、胰腺与四周关系及软组织密度,均可清晰显示,进而利于判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4-5]。CPR是MSCT后期处理技术,其可于1帧图像中展现主胰管结构,且可显示主胰管与囊性病变交通情况,同时有研究显示,CPR展示效果等同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故其具有良好诊断价值[6]。此外,MSCT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等优势,操作期间仅需指导患者屏气,故患者接受度高,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本研究的入选样本量较少,且未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方式进行对比,故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局限。临床需增加样本量研究,进一步探讨MSCT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提供依据和方法。

综上所述,MS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有良好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其良恶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胰管乳头状黏液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病变的MRCP特征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