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行干预性护理预防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2020-11-1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温保温手术室

许 娟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 455000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和麻醉后常出现的现象,在手术中患者体温低于36℃则为低体温[1]。有文献报道,低体温具有降低机体代谢,减少耗氧量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组织和器官对缺血和缺氧的耐受力,但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术后寒战、切口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因此,有效预防患者在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干预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价值展开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20例手术室患者。纳入标准:(1)意志清醒并能正常交流者;(2)无严重精神疾病者;(3)对此次观察知晓且同意者。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2)合并严重心、肝、脾、肾疾病者;(3)患者或家属其中一方不同意者。将上述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其对应的基本资料为:性别(男/女)为[(28/32)和(31/29),χ2=0.30,P>0.05],年龄为[20~60(45.3±4.6)岁和21~65(46.1±3.2)岁,t=1.11,P>0.05],手术类型(腹腔手术/盆腔手术/胸外科手术/其他)为[(22/17/12/9)和(23/19/10/8),χ2=0.66,P>0.05],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术前手术器械准备、心理疏导、术中手术室环境管理、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干预性保温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人员在术前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避免心理应激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进而造成术中低体温;术前60min左右,为患者穿上加温式弹力袜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的同时有效避免低体温;术前30min左右,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环境预热,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5~28℃,完成术前准备后再将温度调至24℃,预防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将患者运送至手术室过程中根据季节、转运途中的温度环境适当为患者进行遮盖,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维护患者术前体温。(2)术中: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上下分体式被子,领口剪成U型,避免患者肩部裸露在外;预先在手术台上放置循环水变温毯,给患者体表加温,若手术时间比较长,简单的电热毯保温效果不明显,则需配合使用充气式保温毯维持患者体温平稳,必要时还可为患者提供加热体位垫;此外,实施体腔内保温,对患者经静脉输注的液体根据其性质进行加温处理,输血时将库血放入35℃~37℃水浴箱中10min左右,在此温度下血液成分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可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但在对液体进行加温时不应超过41℃,对生理盐水等冲洗液进行加温,避免术中低体温;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将二氧化碳加温至37℃可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风险;护理人员还可以对呼吸器进行加温,有效预防患者呼吸道散热,造成机体局部温度持续下降。(3)术后:转运过程保温护理同术前一致,术后护理人员严密监控患者体温及病房的温度,加强患者体温的动态监测,及时正确补水、补钠,维持患者水盐平衡,按时进行供氧及保温护理,患者术后输液时根据液体性质酌情进行加温处理,对维生素、青霉素等不宜加热的药物,不进行特殊的加温处理。

1.3 观察指标 (1)体温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后30min(T1)、手术开始后60min(T2)、手术开始后90min(T3)、完成手术时(T4)的体温情况,若体温<36℃则为低温;(2)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输血率的记录;(3)应激指标:术前及术后采集患者静脉血5ml,以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应激指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水平;(4)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体温变化比较 T0时刻两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T1、T2、T3、T4时刻干预组患者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0~T4时刻干预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变化幅度(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温变化比较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3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NE、E、Cor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干预组术后NE、E、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除了疾病引起体温过低外,环境因素、术中保温不到位及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也会造成机体温度异常[4-5]。低体温对手术室患者极为不利,较大的体温波动会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物质,引起围手术期强烈的应激反应,应激指标NE、E、Cor水平随之升高,对患者心跳、呼吸、麻醉苏醒等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引发或加重疾病,应当引起医护人员重视[6]。因此,在手术中采取有效保温措施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尤为重要。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术中体温及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这一结果也与张悦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改善原因:术前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了心理应激因素引起生理应激反应,对患者回心血量、微循环造成影响;保温式转运、术前预热手术室环境温度、术中暴露部位合理保温、加温毯持续控温、加温处理输液与呼吸器等措施全方位地预防患者体温散失,使患者术中维持相对恒定的温度,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术后保温式转运、输液加温同样也减少了患者的体温散失,动态体温检测则能够掌握患者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患者低体温情况进行干预,填补了常规护理在预防术后低体温的缺失。因此,通过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手术患者进行全程性与前瞻性的低体温预防,取得良好保温效果,使患者体温保持相对恒定,降低患者手术前后身心因素导致的低体温风险,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与良好预后。

综上所述,实施干预性护理对手术室患者低体温有着重要的预防作用,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平衡,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并且减少患者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体温保温手术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能“保温”的雪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