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迷路,是什么体验?
2020-11-11象妈
文/象妈
方向感好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一个路痴的痛。
14岁的时候,我到爸妈工作的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爸妈要工作,而我负责买菜做饭。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出门要穿过好几条街巷。
我每天最害怕的就是出门买菜,因为回家总是迷路。在我眼里,那些巷子长得完全一样,我根本不清楚该从哪条路回家。所以,我只能眼睛一闭,拍脑袋决定,出门10分钟的路程,回去至少要花半小时,绕了一圈又一圈才找到家门。
后来发现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少,女生居多。上大学时,我们上课的教学楼,有的人走个一两遍就记住了,简直是活地图。而我一个室友,大学4年都没走顺。我很纳闷:为什么有的人方向感会这么差,而有的人却可以“手中无导航,地图自在心”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大脑GPS系统
在人脑内有一个区域,因为和海马长得像,被称为海马区,这个海马区责任重大,不仅负责和记忆有关的东西,还有识别道路等功能。
1971年,美国科学家奥基弗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它们的海马区内有一些专门负责记住位置特征的特殊神经细胞。当一只老鼠在房间的某个特定位置时,它的海马区就有一些神经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当老鼠移动到其他位置时,其他神经细胞也变得活跃。
奥基弗把这群细胞叫做位置细胞。位置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记忆地点的特征,就是记忆去的地方有怎样的特征。比如你们去学校,位置细胞就会记住学校建筑长什么样。
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大脑中的位置细胞就会被激活,根据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把信息跟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一张“地图”储存在我们大脑里。
不过,光有位置细胞还不行,还不能准确定位,还需要一种网格细胞,它的功能有点像导航仪。
科学家发现,在海马区附近的一个叫大脑内嗅皮层的区域,有一种细胞——“网格细胞”。它们在大脑中可以形成一个位置坐标系统,类似于卫星定位系统中的经纬度,可以帮我们判断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帮助大脑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和导航。
你可以玩一个游戏,在客厅用块布把自己的眼睛蒙住,看看能不能走到卧室。你会发现,虽然眼睛被蒙住了,但是还能摸索走到卧室,这就是网格细胞在起作用。
除了地图和导航仪,我们的大脑还自带“指南针”,它就是方向细胞。
当我们的头转到某个特定的方向时,大脑里的方向细胞就会特别活跃,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方向。所以,如果你总是找不着北,可能是因为方向细胞不够活跃。
通过位置细胞、网格细胞以及方向细胞,再结合我们的眼睛等感官,最终构成一套大脑“GPS”定位系统。
那些像活地图一样的人,位置细胞、网格细胞、朝向细胞可能都比较活跃,而路痴的这些细胞往往没那么活跃。
男生的方向感比女生强?
在生活中,路痴的女性可能多一点,东西南北分不清,前后左右才容易理解,而男性方向感往往更好一点。
有研究表明,男女方向感之间的差异是进化的结果。在远古时期,男性外出狩猎,必须走得远爬得高,才能获得更多的猎物。久而久之,他们的方向感或者空间感更强,而女性主要是待在住所附近采集食物,她们更擅长通过一些地标来记住来回往返的路线。
男性主要是对整个空间的把握,而女性需要借助一些参照物。所以,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女性不知道参照物,很可能会迷路。
路痴还有救吗?
路痴还有救吗?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发现,认路功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
有科学家研究过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要通过严格的职业资格考试,比如要记住伦敦上百条像迷宫般的道路。而科学家发现通过训练后,他们的海马体变得更加发达,对道路识别记忆能力变得更强。
那路痴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出门多留意路线。出门多看地图,记住自己是怎么走的,注意街道边的标语指示牌。另外,尽量依靠自己,因为路痴一旦和其他朋友一起出门,她根本不会去想路该怎么走。
其次,不要总是依赖导航工具。如果太依赖导航,自身的大脑导航能力也会悄悄退化,偶尔不用外界的导航帮助,可以培养大脑的导航能力。
一句话,经常独立去记忆和认路,也会让方向感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