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撰深峭 骨苍力厚
——关仝《秋山晚翠》赏读
2020-11-11□兰葙
□兰 葙
《秋山晚翠》五代后梁·关仝 绢本设色 140.5cm×5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约907-960),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画家。其早年师法荆浩,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米芾称其“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图画见闻志》称之为“关家山水”,并说他的山水画往往“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大石丛立,矻然万仞,色若精铁……”论者谓其晚年成就较之荆浩更能青出于蓝,是荆浩画派的有力继承者。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
关仝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村山驿的生活景物,能使观者如身临其境,“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山水画,大处以神奇峻拔见长,而在“坚凝如铁”的深沟绝壑、长峰峻岭中又往往精微地布陈着楼观亭榭、渡口磴梯,体现出一种萦回曲折、掩藏无尽的意趣。其“大而得神,小不失妙”的山水画画风,为后世北派山水画艺术开拓了一条雄强博大、高迈含蕴的道路。宋代的李成、李唐、赵伯驹、许道宁、萧照,元代的唐棣、王蒙,明代的王履、蓝瑛,乃至清代和晚近的许多画家都深受其影响。
《秋山晚翠》代表了五代陕西的地貌特征。作品庄严肃穆,用笔古拙而沉雄,画面云气充盈、神秘而灵秀。画家把“石体坚凝”“色若精铁”的主峰置于画面正中,山涧寒林秋树丛生,涧水悬瀑而下,气势壮伟;流泉飞瀑自山巅蜿蜒而下,滋润世间万物;坚实雄伟的巨石,笔力雄浑,墨色凝重,被画家皴擦出厚重结实的质感;一丛树木苍古而茂盛,以朱色赋染树叶,将画景带出秋意。通幅观之,画面充盈,纵横博大,气势雄强,用笔肯定、简约,可谓“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体现出一种阳刚壮伟的气魄。
《秋山晚翠》以景观气势的呈现作为主要手法。若由观察者最近的一端看起,可见山路行至画作左方一直蜿蜒至山顶的寺院,细致的护栏沿路而设,至山高处又有小桥流水,流水顺势而下形成多段细小的瀑布;跨过小桥沿山坳而上,可见一处庙宇或塔顶隐约出现。山峰相互连结却又各自独立,壮观雅丽。此图巨细靡遗,在细微处亦不含糊,甚至连树枝及树叶的间隙皆历历可见、各有姿色;而山岩的细部纹理则彰显出宏观上的壮阔,呈现出如同天作一般的自然风雨雕蚀。此外,山川岩草的架构和细部处理更凸显了立体感。这些都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细腻用心。此作注重营造气势,除远峰巍峨耸立外,由中景斜出至前景水际的山脊也带有无比的魄力。图中,远山各自高耸矗立,无论是描绘陡峭的山壁,还是临水岩石的数个块面,直率而粗放的线条都传达出山石雄伟的气势,而这种表现正是关仝最擅长的。
据画史记载,关仝不善描绘人物。此作通幅虽不见人影鸟兽,但画家却并非意在表现一处人烟绝迹之地,而是由近景至远景安排了山路、小桥、瀑布、水流,最后使观者的视线休憩于隐匿在右上方的庙塔中。或许这才是关仝的立意之处。欣赏此图,观者仍能从人为的建造物和画家的图像设计中,细细琢磨时人的生活逸趣和艺术成就。
从构图上看,画幅两侧甚为促迫,似曾被裁切,原作或本为屏风,后再改装成立轴形式。此图画上无款,钤有明纪察司半印及“秘园”“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作品的边幅有王铎题撰:“此关仝真笔也。结撰深峭,骨苍力厚,婉转关生,又细又老,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大家体度固如此,彼倪瓒一流,竞为薄浅习气。至于二树一石一沙滩,便称曰山水山水。荆关李范,大开门壁,笼罩三极,然欤非欤。己丑十月王铎濡墨琅华馆中。”王铎的描述除了讲述此画的画风外,还向我们讲述了当时四位几可齐声的著名画家分别是荆浩、关仝、李唐、范宽。虽王铎认为此作为关仝真笔,但从关氏传世作品中并无可靠的画迹可以比对。所以,此图是否为关仝所作,仍有待研究。从风格和表现技法观察,此图与燕文贵(约967—1044)的画风略近,成画时代或可置于北宋中期,约1040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