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其精华,打造高品质课堂
——以中班韵律活动“小小按摩师”为例

2020-11-11

报刊精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节奏感韵律节奏

安华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韵律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韵律活动是最容易出效果,也是最难出效果的,因此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活动环节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活动中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真正做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取决于教师能否把握好幼儿学习的度,把握好了事半功倍,把握不好,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将韵律活动开展得绘声绘色,找到幼儿音乐的契合点,我在中班韵律活动“小小按摩师”的磨课和反思中,感受到将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能对目标达成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导入 开门见山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指幼儿教师利用一定的技巧、方式或策略,采取相关行动拉开教学活动的序幕,使之能顺利进入活动主体部分的过程。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稳定幼儿情绪,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与探索,最终使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导入要简明。

比如,在“小小按摩师”的韵律活动中,我第一次导入是这样的:

二、话题交谈,引入课题。

1.感受并熟悉音乐的性质

师:我们先来听一首音乐,听完后告诉我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欢快、开心、想睡觉)

师:看来这首音乐你听了很舒服。

师:这是一首欢快、开心、听着很舒服的音乐,那你知道这段音乐里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吗? (在敲鼓、在敲腿)

师:嗯,像是在做按摩。没错,这首音乐的名字就叫《小小按摩师》,

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感受下,按摩师是在用什么样的动作按摩?

(播放音乐,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对做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已经按耐不住,不由自主地在按摩,那我请几个小朋友来示范下,你刚才是怎么按摩的?

(教师将留意到好的幼儿进行上台示范,并给予鼓励)

导入在一开始还是比较紧凑的,但是到后面就散了,拖的时间太长了,尤其在教师巡回的时候,幼儿无所事事,教师也无所适从,如果动作做了,那么接下来的活动就无法开展,如果不做,又不知道该干嘛,而且,一开始音乐就放了好几遍,幼儿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调皮的几个孩子已经在开始聊天,做其他事,最后又将好的幼儿进行示范,无疑又增加了无趣,将幼儿的兴致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单单导入过程整整开展了10分钟,占用了几乎一半的时间。

于是,我经过反复思考,将导入活动做了调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扰,重新设计如下:

1.感受并熟悉音乐的性质。

我们先来听一首音乐,听完后告诉我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开心)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节奏。

听到这个音乐,你们想做什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做简单的动作。)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做。

做了调整后导入更加精简,直观,对音乐也更加熟悉,一开始感受,接下来自由发挥,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和空间想象,对之后的节奏感有了更明确的感受,但又不会拖很长的时间,幼儿的注意力也在把控之中。

三、互动 去其糟粕

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具有“动作思维特征”,所以动作对幼儿理解音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动作适合音乐,音乐与动作合拍,幼儿就比较好理解,反之,幼儿就会特别茫然,教师在组织时也会特别辛苦。所以动作设计的是否合理,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教师要从幼儿的发展水平出发,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动作。

比如,原先“小小按摩师”里的动作是这样的:

准备:4×8

捏脸:8×8,1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8组;

甩手:8×8,2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4组;

捏脸:8×8,1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8组;

捶背:8×8,2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4组;

捶腿:8×8,前4个8拍1拍一下,中间2个8拍,2拍一下,最后2个8拍1拍一下。

我以为我将动作这样固定下来,哪一拍做什么动作,做几下,会很清楚,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发现幼儿除了捏脸能听出来节奏外,其余段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幼儿要么看我做,节奏总会偏慢,要么不知道做什么,完全不在状态,能看出来的就是在音乐中下段在做该做的事,我经过反思,发现其实是在音乐交接地方有过度,只有在中间段才会有明显的节奏,中间段误导了幼儿,经过改进,设计如下:

准备:4×8

捏脸:8×8,1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8组;

甩手:8×8,2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3组,最后2个8拍准备下一动作;

捏脸:8×8,1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8组;

捶背:8×8,第1个8拍准备,中间2个8拍一组动作,共做3组,最后一个8拍准备下一动作;

捶腿:8×8,前2个8拍随意敲,中间2个8拍1拍一下,之后2个8拍2拍一下,最后2个8拍1拍一下。

这样改的目的是为了重点让幼儿去听节奏感强的地方,这首音乐虽然有几处节奏感很强,但是如果我们去数节拍,却会发现很难数清楚,也很模糊,而如果你一段一段去听会发现可以辨别其中的层次,对幼儿的要求在于仔细倾听,去感受音乐,而不在于幼儿动作一定做得多少规范。

三、评价 一语中的

比如,在“小小按摩师”里,一开始我将评价多的表现在你记性真好,你做得很好,你们合作得很好等这些单一的好上,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到底好在哪里,幼儿也只是默默地接受这个好,下一次的评价都没有基础上的进步。

四、启示

在韵律活动“小小按摩师”的活动过程中,我做了很多调整,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设的目标和需求,也从教师关注的设计过程到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感觉引导困难,或者幼儿不在状态的情况,是否是目标制定的太高,或者动作太难,教学活动幼儿不敢兴趣,尝试做下调整,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节奏感韵律节奏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书的国度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轻快漫舞
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