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1-11

报刊精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能力数学生活

滨海县正红镇第三中心小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都采取了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我表达与自我思维的发挥,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新课改后,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完成新课改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主要是让小学生能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新经验,最后习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让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实践兴趣,就需要教者吃透教材、巧设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如案例《秒的认识》,教师提问:“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如:拍一拍,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最后得出“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最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这次的教学活动有重点和难点,教师在难点的把握过程中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生活情境或途径,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通过证实或证伪以获得知识,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渐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达成自学、乐学的小学数学学习态度。

二、建构学生数学实践思维,提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品质

数学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时间的学习、空间的学习、数量的学习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子,教师应学会抓住生活数学的知识,建构学生的数学思维。流畅的数学思维,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品质保证。如《秒》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在1分钟内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时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时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这样教可以使学生既在掌握知识中学习,还可以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同时还会迁移思维方法解决其他问题,这就是一种数学自主学习下的创新品质。

三、加强应用,优化过程,增强小学数学自主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在问题解决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无论是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空间观念的强弱,都集中反映到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上。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如: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如果课前教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对这些问题理解得比较透彻,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这要求教师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变得富有现实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空间,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能力数学生活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