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1陈小拉

报刊精萃 2020年13期
关键词:梯形数学模型建模

陈小拉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第七小学

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摇篮时期,为了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方面的兴趣和热情,必须采取最先进,最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此驱动下,建模思想的作用便愈发明显,利用数学的建模思想,可以将高难度的数学知识用最简便的方式展现出来。

一、创设情境,提出建模问题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更好地描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认知的局限导致其对于抽象的数学模型存在理解困境,因此,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感知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数学模型的概念,体会数学模型的存在,为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平均数的概念为学生构建如下情境:体育课上,两组学生组织踢毽子比赛,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12,9,9,6;第二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11,10,8,6。请问哪一组学生获胜?为什么?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答后,教师调整题目:在新一轮比赛中,第一组原来受伤的同学归队,第一组学生成绩分别为11,10,8,6,9;第二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12,10,9,7,最后体育教师根据两组学生的比赛成绩判定第一组学生胜出。面对这一结果,学生的质疑声很大,有的学生提问:体育教师根据什么评判第一组胜出?如果是根据两组的总成绩,显然并不公平。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进一步提问:那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保证比赛裁判的公平性?有的学生提出了平均数的概念,教师以此为切入点渗透平均数的相关模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由此可见,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平均数的抽象模型融入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迁移中完成对模型的初步探索,并树立建模思想。

二、分析问题,探究建模方式

在问题的启发下,教师应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过渡,总结建模的相关信息,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建模方式。

例如在“长方形面积”相关知识的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有关面积的相关内容,复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理解其用途,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把握学习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出示长方形纸板,提出问题:要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哪些因素呢?或者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在讨论中给出几个答案: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根据各种猜测,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验证自己的观点。在对3 个不同的长方形纸板的面积测量中,学生逐渐摸索出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大胆推论,建立模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样的探究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质疑到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完成了建模,还实现了理性思考。

三、引导实践,建构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对于数学原理、定律、公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理论,理解数学模型,为数学模型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实践探索是促使学生知识生成的重要方式,也是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途径。

例如在“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转化思想,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并讲解梯形各部分名称,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说一说梯形的面积公式,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这一环节,教师开门见山,给出数学模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结合模型探究推导过程。接下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探究,要求学生绘制、测量、剪裁,思考应该将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转化,并记录下转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各组学生的巡视指导,发现各小组的实践方法明显不同。有的小组剪裁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并通过调整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出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并由此计算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有的小组剪裁直角梯形,用相似的拼接方法计算梯形面积;有的小组对梯形进行剪裁,即将梯形转换为三角形,并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不同的操作方式殊途同归,教师针对方法进行点评,以深化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考。

四、解决问题,应用数学模型

学以致用是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在学生完成建模后,应结合实际问题为数学模型的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以促使学生了解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而启发其逆向思考,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结合生活情境设计开放性题目:在如今的饮品市场上,奶茶称得上是“超级网红”,口感上佳的奶茶通常是用香浓的牛奶和优质的红茶配制的,而牛奶和红茶的不同配比决定了奶茶口味的差异,如有的奶茶中牛奶与红茶的配比是2 ∶1,有的是2 ∶5,你能否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份奶茶,并结合不同的配比方案记录口感,找到你最喜欢的奶茶配方?这样的教学指导将比例的数学模型融入生活中,促使学生在开放性实践探索中完成了数学模型的应用,进而提升了数学建模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融入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中,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建模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探究建模方法,设计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建构数学模型,设计实际问题,并结合情境对实际问题进行解析,获取相应数据资料,从问题中探究数学模型的特征,进而实现知识的生成与应用,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不断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梯形数学模型建模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自卑的梯形弟弟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费马点”数学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