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20-11-11杜国琴
杜国琴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关兴中学
当代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也应致力于开展创新型教育。结合时代特点来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与时代相接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更好的适应创新性的社会环境,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一、情境式体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驱动
情境式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具体的教学场景,这种场景具备一定情绪色彩,能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并且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情景式体验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要注重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
美国的教育家施瓦布曾经说过:投入到探究过程中是更好的学习科学的方法。美国学者韦尔奇(W.Welch)等人认为:“探究是人类寻找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辞海》从语义学的角度,将探究解释为“深入探讨,反复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二要在课堂上巧妙的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从而使他们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新知;三要师生双方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四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引导。
三、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行动纲领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学要回归生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其课程内容编写也体现了以生活为主题。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而言,怎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生活,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研究课题。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而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尽量采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来阐述理论观点,或举出一些生活的实例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将书本理论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现,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学有所用,又学有所趣。
四、信息化运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高效课堂教学,是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实践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演讲式、辩论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具体的教学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动力即在于创新。我们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都应认真研究、大胆实践教学创新,主动应答时代发展的挑战,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