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差异
2020-11-11浙云
中外文摘 2020年5期
□ 浙云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总结起来,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思维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尼斯贝特曾提到这样一个实验:被试者需把“熊猫”“猴子”“香蕉”三个事物中的两个归在一起,结果表明美国人倾向于把“熊猫”和“猴子”放在一起,而东亚人倾向于把“猴子”和“香蕉”放在一起。尼斯贝特认为,这是因为美国人关注逻辑分类,而东亚人更加关注整体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归因方式。
东亚人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更倾向于进行外部归因。但西方人更加关注个人特质。例如,当日本运动员高桥尚子在获得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时,她说道:“我有世界上最好的教练,最好的经理人,还有全世界支持我的人——这些事情集合在一起,然后才有了这块金牌。”美国运动员海曼在其获得奥运会200米蝶泳冠军时,她却说道:“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我能力的时刻……我知道我能打败她,深信不疑……这个夜晚是属于我的。”对变化的看法。
从“物极必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成语典故中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喜欢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把此种思维方式视作一种智慧。然而,美国人却倾向于预测世界会继续沿着现在的发展方向发展。在一项实验中,被试读到一则关于一位贫穷年轻人通过努力上了大学的故事,然后需要回答这位年轻人变为富人的可能性有多大。结果显示:美国被试认为可能性并不大,而中国被试认为很有可能。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助于人们在文化交流中克服“投射偏见”,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