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载烽火时代 抒发家国情怀——介绍四位浙籍烈士的红色家书

2020-11-11郑昌儒

大江南北 2020年4期

□ 郑昌儒

这里我收集整理了几位英烈的红色家书。这些家书不仅记载了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历史,也承载着绵长而醇厚的骨肉亲情,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共产党员、革命志士心系家国的情怀,为了革命胜利和祖国富强、人民幸福,不惜英勇献身的豪情壮志。

周饮冰,原名周涓,1913年10月17日出生,浙江平阳县水头镇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走出校门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初他任中共瑞安县仙降区委书记,1937年参加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白区工作团工作。1937年10月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周饮冰任该总队驻温州办事处副主任,其寓所温州九柏园头17号成为办事处办公地址。1938年3月,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改编为新四军后,周饮冰任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主任,积极为新四军提供后方支援,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新四军。5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省委机关由浙南游击区迁入温州城区,通讯处成为省委的交通联络中心。10月10日,通讯处被国民党浙江省当局查封,数人被捕。次日,周饮冰奉命到温(州)台(州)防守司令部交涉,结果也被扣押,转囚于上饶盘石渡李家村看守所,同年冬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刑15年,转囚福建浦城陆军监狱。1942年2月,他组织难友越狱未成,6月,敌人以“组织煽动犯人暴动”的罪名将其杀害。

周饮冰关在狱中4年多,多次与其胞妹周珊珊等家人有书信往来。他在信中写道,“只要国家,民族有前途,我们个人才有前途”,“要设法克服困难,坚定抗日救亡信心”。他写的多封家书只留下一封,现存温州烈士纪念馆,那是他牺牲前一年年底写的。他给胞妹信里说:“企望着在这个大时代里。我们中国目前政治有一个很好的转变,配合整个的军事趁着这个机会来一个大反攻。今天我们全监人已得到监方许可,请求中央政府‘请缨杀敌’的代电已发出。不近(即明年元旦)就会在各报纸上登载……”周饮冰身在狱中仍时刻关注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甚至准备上前线“请缨杀敌”,血洒疆场。

孙 晓 梅, 1914年5月 出 生,浙江杭州富阳龙门镇人。1938年10月,她与胞弟和本族3个进步青年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指导总队第八队(女兵队)学习后,分配在新四军政治部所属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组,在薛暮桥指导下做农村调查和民运工作。她于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底调任中共长江工委委员,做政治交通工作,出入敌占区,侦察敌情,护送干部,运输物资,先后护送谭震林、汪大铭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师生等安全过江;1943年3月任中共北山县委妇女部部长,在句容县宝华山一带从事秘密工作。4月27日,她完成护送新四军干部安全北渡长江的任务,返回途中不幸落入日本宪兵队的魔掌,被枪杀在宝华山峁。她牺牲时仅29岁,她的尸骨一直无法找到。

薛暮桥于1984年6月写诗赞颂孙晓梅烈士:“二十年华正帷幄,文精武壮女中魁。昔日洒下一腔血,今日腾起千枝梅。”孙晓梅参加新四军后曾经表示:“在我认为最值得干的事,虽百死我亦不辞。”她多次给她母亲、姨妈和胞弟写信。她给她母亲信里说:“我是一个有理想和勇气的青年,我不会被人家利用和愚弄。我有我的人生目标、理想前途,我有天赋的顽强心,我不怕任何压力、威胁、非议”,“我们除了为大众谋福利而奋斗外,个人的利益本来就放在后面的。‘全忠不能全孝’,这是历来的忠臣义士的名言”,“我们要解放全人类,首先自己就应该有勇气来改革”,“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只有牺牲自己的幸福。我相信,只要在全人类得到解放之后,我也一定会被解放的……一直以后,我也可以保证,我已立誓,我要为我的理想斗争到底。”

孙晓梅给她姨妈的信中说:“国不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关头,望母亲能以国家为主,民族至上,莫以区区儿女情,而埋没子孙前途。梅等虽非岳飞以及其他人可以比拟,且亦无岳飞之时机、境遇,然古人之精神,堪为梅等学习,想姨母及母亲亦必同情也……正因为人类不应残杀,然人已残杀我,而我不能自卫乎?想三四年来,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尸骨纷飞?多少人战死沙场?想人生不免一死,不过死得其时而有所值乎?望姨母劝慰母亲,一切从远着想,莫听无稽之谈,而效井底之蛙语,一手不能掩尽天下人耳目,公理最后终能得胜利。”她随时准备“死得其时而有所值”,“要为理想斗争到底”!

杨炎宾,又名典鹤,浙江玉环县人,生于1921年。他于1937年12月到平阳县参加闽浙边临时省委举办的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0年两年多的时间里,一边积极从事党的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1940年,杨炎宾转入地下活动,离开玉环,担任中共临海县委书记和台(州)北联络员兼三门特派员。1942年7月,他在三门县海游地方被捕,押送至临海,被关在西门外台州监狱。由于受到严刑拷打,杨炎宾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最后牺牲在牢狱中。

1940年上半年,杨炎宾遵照党组织决定秘密离开家后,先后给父母亲写过4封信。在信里,他深情地表达对年迈双亲的无限眷恋,诉说了作为共产党员义无反顾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心愿。他决心选择后者,舍弃前者。他在信中写道:“本该于年终返家,奈因事忙不能抽身,望大人恕罪……当然家中人(对我)的记念,我是时刻不会忘记的。同时,你们一年老一年,我何尝不知道。但是,父亲,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共聚一堂,欢度除夕之夜,但是,你如果长命的话,你总可以看到将来的……我不愿自己无声无息地升官发财,做那些被人仇视的事。我之所以在外,不回家中,是为了我那志向的实现……”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语言!谁说英雄人物不重感情,只不过他们在遇到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相矛盾的时候,选择抑制个人的感情、牺牲个人的一切。

陈展,原名陈圣福,1917年出生,浙江乐清市虹桥镇人。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参加虹桥战时青年服务团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从中受到教育。1938年6月14日,他怀着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瞒着他的亲人,背井离乡,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动身前夕悄悄地在妻子林杏华枕头底下放了一封告别书。

到达延安后,他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学习期满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任被服厂政治教导员,并随师部到山西。1940年4月,他被调到新十旅政治部任军法干事并审判员。1943年10月,太行军区与一二九师分开,陈展任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军法干事,驻东沟村。东沟村遭日军多次“扫荡”,到处是残垣断壁。陈展随部到达该村后,与农民一起挖窑洞,带头拉牵播种、挑水扫院,并和他们促膝谈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太行英雄赵恒德率领的一支抗日游击队,在石太线清泉车站抓获日军中将林木川三郎,交由军法处看管。日军为了抢回林木川三郎,于1945年1月2日调集优势兵力包围了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堡下村和政治部驻地东沟村。军分区机关和部队立即投入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军法处押着林木川三郎随军分区机关转移,政治部主任率部和民兵一起进行反击突围。陈展率警卫班战士沉着应战,几位战士相继倒下,只剩下他坚持和敌人战斗到底。子弹打光了,陈展继续与敌人徒手搏斗,最终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28岁。战斗结束后,东沟村支部和民兵打扫战场时发现陈展双目怒睁,手握拳头,浑身血迹,棉衣棉裤都被撕破了。

离家时,陈展写给妻子林杏华的告别书说:“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千千万万的父母孩子的生存和幸福,我只好横下一条心,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忍心和家人告别了。别难过,莫悲伤,也不要到处找我,即使到处寻也是找不到的,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胜利后回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