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拙议小学音乐的律动教学

2020-11-11

报刊精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律动肢体小学生

沙城镇第一小学

和传统单一、单调和枯燥的歌唱课相比,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通过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进入音乐的世界,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形成和谐愉快的音乐课堂,一方面,可以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乐中,在游戏和表演中完成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这种将音乐教学与表演、节奏等教学整合起来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一、“律动”的内涵

20世纪初,音乐家达尔克罗兹提出“律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律动”教学法开始得到推广。“律动”,即“用耳朵听音乐、用身体感受音乐、用心灵体会音乐”。用具有节奏性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律动”的内涵和外延更广,不仅指简单的身体语言,还包括音乐游戏、音乐表演等。和传统单一乏味的歌唱教学相比,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律动”是音乐课堂中完整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作用

结合音乐律动的内涵我们知道,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律动教学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音乐学习的兴趣往往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紧密相连。然而,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单一、乏味的歌唱教学,难以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运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是单一的、单调的歌唱教学,而是将音乐与肢体语言如音乐游戏、音乐表演、歌舞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诠释音乐的内涵,让音乐的形式更加丰富、音乐的内涵更加完善,有利于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表演和表现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往往通过模仿形成。而教师在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则是通过音乐、肢体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单一的歌唱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能力,束缚了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表演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动静结合”的模式,为音乐之美增添了更加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元素,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音乐感、节奏感等,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跟着教师“动”起来,沉浸在音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实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启蒙教育。对于很多孩子而言,他们的音乐基础是零,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源于心灵,具有直接性。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加强对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感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去协调音乐,促进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形成。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而“律动”的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有针对性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肢体语言、身体动作,培养小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形成“律动结合”的音乐课堂。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应当成为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律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结合音乐的内容,编排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的肢体动作,动作应当是有趣的、有节奏的,让学生自信地、愉快地感知音乐。

(二) 设计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律动游戏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表演形式,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音乐律动游戏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律动游戏。例如,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已经有了“害羞感”,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敢大胆地表现出来。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营造表演氛围、心理沟通以及竞赛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结合乐曲的风格,编排一些小节目。如情境表演、故事表演、舞蹈表演等,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音乐的审美和感知能力,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

(三) 不断丰富音乐律动的形式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律动的形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乏味的。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律动形式,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例如,角色游戏律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基本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为主题。因此,教师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音乐律动游戏。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律动的形式有很多,除了角色游戏律动,还有表演律动、听觉律动、舞蹈律动等,形式多样的律动形式,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律动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种通过肢体表现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的形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调的歌唱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律动教学,全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律动肢体小学生
和谐律动
动静之间
肢体语言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肢体写作漫谈
我是小学生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