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文化自信教育

2020-11-11

报刊精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中华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月塘初级中学

2016年,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文化强民、文化强国的方向。作为语文老师,理应在教学中努力落实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让我们的民族能够在将来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强国梦。

1 落实文化自信教育意义重大

历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经典诗文。它们是我们的文化之源,是13亿华夏儿女最深刻的精神烙印。如“日进不息,久则可以上达”的攀登精神;“一寸丹心图报国”的一心报国的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壮烈之气;“民贵君轻、立君为民”的民主思想。它们始终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思想源泉。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专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语文教材也全面增加了古诗文教学的内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培育他们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他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更加自信而从容地去建设我们的祖国。作为语文的老师,我们教习古诗文时,就是要从小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中国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在灵魂深处萌发自信力,带领我们的民族更加自信地参与国际竞争,最终实现强国梦。语文学科就是教习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学科,其特性决定了初中古诗文教学对践行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2 落实文化自信教育的方法

习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文化自信的目标,做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为之不懈努力。依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历,我觉得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中落实文化自信,方法主要有:

2.1 在“吟咏诵读”中感悟经典之美,培育文化自信

中华经典诗文音韵和谐,极富美感,“以读为本”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带领学生吟咏诵读诗文,能让青少年学生按照“认识——了解——感悟”思维路径,感悟经典诗文的艺术美,进而培育孩子們对母语和本国文化的亲近之情。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吟咏诵读”中感悟经典之美,培育文化自信呢?欣赏朗诵视频、古诗配乐吟咏、教师吟诵示范、学生个人表演读、朗诵比赛、诗画创作等方式,都是不错的举措。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吟咏诵读”中才能真正感悟经典之美,才能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亲近感和自信力。

2.2 从古诗文“思想和精神”的挖掘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与传承,中华经典诗文中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智慧总结,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丰富和全面。初中阶段的教材有许多这样的典范之作。如“大道之行也”有先贤的美好理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孔夫子的虚心求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有孟子的人格光辉……

学习这些文章,先贤们的的思想主张和精神魅力,将潜移默化地在青少年心中滋长。不单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美好情操,获得人生启示,而且可以让他们从小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深邃和美好,从而在心灵中滋生自信的种子。

2.3 以“授之以法”来提高初中学生传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可是,由于经典古诗文都是用文言书写而成,现代人阅读起来有困难重重。加之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老师过于注重应试能力和文言知识传授,花大量的力气去教学文言文翻译,课后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对译知识。这样的教学致使优美的古诗文成了学生的负担,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导致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大减,试想:一提到古诗文,学生就会想到“深奥难懂、大量背诵”,避之唯恐不及。学生如何会喜欢中华经典诗文?文化自信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在古诗文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提高成效:一是从训诂学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明白“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原古阶段;前者大多是一字就是一词(单音节词),后者大多是两字一词(双音节、多音节词),但基本语素保持不变。”巧妙利用这一特性,教给学生文言文对译的基本方法(扩充法——像组词一样,由单音节词扩充为双音节词即可完成翻译)。例如下列句子的翻译:“初(当初)权(孙权)谓(对——说)吕蒙(吕蒙)曰(说)”;“水(水中)陆(陆地)草(草本)木(木本)之(的)花(花卉),可爱者(可爱的)甚蕃(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教给学生这一方法,文言文中80%以上的实词都可以用扩充法轻松対译,学生只需要识记少量的古今异义词和虚词,学习任务量锐减,孩子们的学习兴致会不断高涨。若能长期坚持,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才会更加亲近和热爱中华经典诗文,进而培养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之根。二是组织经典诗文朗诵赛,让学生在配乐朗诵中体会古诗文的艺术魅力;也可以通过欣赏名家古诗文朗诵视频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文化涵养。三是在教学每篇经典诗文时,通过讲写作背景故事、作者奇闻趣事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文章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四是在教学每篇经典诗文后,带领学生阅读当代名家所写的赏析性文章,了解名家“心中的经典”。这样可以将经典诗文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对经典诗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喜欢上中华经典诗文。

总之,经典古诗文是我们的思想之母、智慧之源。我们不仅要从自己要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教育青少年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小,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中华文化的幼苗,让他们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尽早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中华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