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帮学生树立和谐价值观

2020-11-11

报刊精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课堂教学

蒙山县第一中学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式教学法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是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单个框题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成为我们每节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慢浸润给学生,使学生价值观目标的升华是顺势而导的,是水到渠成的,不是生硬的教条教学。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并理解他们的感受,懂得为学生设身处地的着想,才能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教学中就可以不着痕迹的在情境中,在小组合作中,在讨论探究中,在分享收获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在师生互动,和谐交流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长期积淀、逐步积累起来。这是学生自觉内化升级的过程。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应报以长期性的期待,循序渐进。

二、和谐的解读

“和谐”思想在我国也历史久远。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命其乐官典乐要做到:“诗言志,歌永(通咏) 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古汉语中,和谐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广雅·释诂三》说:“和,谐也”),最开始指乐律的调和。由于乐律来自对自然之声的发现,古人还把和谐看作自然的法则,并把万物的差异与互补之平衡解释为“和”,如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主要就体现在“和”上。“和”在古汉语中,常作为动词,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

到了现代《辞源》的解释是“协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的含义应该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适当、匀称、协调。概括地说,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与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它强调是人滋生的心灵的和谐与自由,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要求的是和睦相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崇尚的是合群聚众,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的是天人调和、天人合一。

三、教学案例分析

1.人与自然的绿色和谐

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里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感受:比如放学了看见有的空教室还亮着灯;厕所自来水忘记关哗啦啦的流;在食堂吃饭,看见有的同学很浪费,白米饭、鱼,菜、肉等都倒到泔水桶里面了。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环节拍一些相关照片做成PPT展示出来,通过照片直接的感官刺激,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现象对不对,并献计献策。最后让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新时期的我们如何将勤俭节约的精神发扬光大,如何让学校真正成为我们的家园,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形成倡议书:学校是我家,节约靠大家。

2.人与社会的红色和谐

政治生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框内容,在课堂教学可以联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运用幻灯片投影广西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找一些对比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广西发展的成就,通过时事热点分析来深化学习这个知识点,加强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借此可以微观切入蒙山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谈谈家乡的发展变化。一旦涉及身边熟悉的内容,学生的热情容易被激发出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她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各族人民一起努力,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3.国家与国际的蓝色和谐

哲学生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中,我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中、美的影响,对全球的影响引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想藉此机会再提升一下学生的感性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以设计提问环节: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怎么做呢?然后学生踊跃发言,有说要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有人说要抵制美国的产品,国家取消美国产品的进口;有人说要上网发表严厉的抨击……——我赶紧止住话头:“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光靠一腔热血去抵制、去抨击就可以了么?一时的义愤能改变现状么?”我们富有正义感的青年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网上发表一些评论,开展一些集会抗议,来表明我们的情感和态度,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诚于中,就会发于外。但是,过激的言行就要停住了。大家之前在《经济生活》中学过,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能意气用事,不应损害中华民族复兴事业极为需要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不应损害当前稳定的政治局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然后引导学生:我们的愤怒和抗议,不能只是局限在一时一地,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态上,而是要把这股爱国主义的精神,理性的落实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并且长期发挥作用。爱国,就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而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提升报效祖国的本领。然后回归知识点:部分带动整体的发展。

这样的方式很受学生的喜欢,既穿插了他们关注的时事热点,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里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写写时事评论,或者适当安排课前三分钟的时事演讲,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治课的生命在于时政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社会生活,使其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的认同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民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对学生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不能“一刀切”,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大家的能动性,这样才会使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悟性上都有所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课堂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