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1-10肖建伟
肖建伟
【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双盲法对10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均分(n=54/组)。参照组取传统治疗,研究组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比对不良情况、各指标值。结果:实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各症状指标和实际情况均比参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应用治疗后,各相关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各因子指标恢复正常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219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其患病率占小儿肺炎的10%-30%[1],发病可急可缓,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干咳,肺部体征相对较少是本病的特点之一,部分患儿有肺外表现,常见的有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心肌炎、肝炎、肾炎、皮疹等,少数患儿出现风湿样关节痛、急性肌肉疼痛等,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支原体肺炎病程长,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有效缓解症状,并能减轻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2]。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基本数据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试验起止时间,10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机经双盲法均分(n=54/组)。参照组男女小儿各占比44.44%(24/54)、55.56%(30/54),年龄1~12岁,均值(6.12±0.55)岁;研究组男女小儿各占比48.15%(26/54)、51.85%(28/54),年龄1~11岁,均值(6.05±0.32)岁;对试验中基本实施比对,结果无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使用辉瑞制药生产的希舒美(批准号:H10960167)的使用剂量为10mg/kg,1次/天,坚持5天。
研究组阿奇霉素剂量按10mg/kg,將本品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配制成0.1g/ml,再加入到0.9%的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最终将阿奇霉素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液体,然后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分钟,连续静点5天,停药4天后根据病情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剂量按10mg/kg,每天1次,连用3天,再停药4天,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按上述用法连用3个循环后停药。
评估不良情况、各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SPSS22.0软件,以卡方形式对比(%)率计量资料,以t形式对比(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2 结果
2.1比对不良情况
研究组不良情况人数比参照组少(P<0.05),见表1。
2.2比对各指标水平
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比参照组优(P<0.05),见表2。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在小儿群体中常见,一般在秋冬季节发病较高。其病情发展缓慢且严重,对机体各系统造成损伤[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经上呼吸道上皮出现损伤情况,导致大量生长因子、细胞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进而出现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随之出现哮喘症状。使用X线诊断,肺部出现阴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以往常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将小儿的临床症状予以缓解,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其药物浓度在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以不稳定状态存在,长时间使用效果不佳[4]。
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第二代药物,其药理作用较优,渗透性、吸收性、耐酸性均较强,血浆半衰期较长。将多种细菌予以杀灭,服用药物后可在短时间内吸收,生物利用度可达到37% 左右。阿奇霉素药物无肝脏毒性,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为主要药物,序贯疗法主要将同一种药物转换形式进行治疗,将生物利用度十分相近的药物转换为口服方式,经药物剂型准确转换,控制不良反应发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效果显著[5]。根据患者的血药浓度调整使用剂量,序贯疗法主要将治疗的整个过程实施分割,分别为不同形态的药物治疗,保障了小儿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支原体肺炎小儿开展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药物利用度较高,安全性显著,各炎症指标趋于正常,提升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春红.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5):85-87.
[2]刘颖安.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7.
[3]尹燕.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7):56-57.
[4]石瑾.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59,66.
[5]雷红文.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与药物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4):47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