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2020-11-10曾华清
曾华清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化学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高中化学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难度,其概念性知识众多,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会在心理打退堂鼓,造成学生学习的压力和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大教师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复杂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化学思考和学习。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和途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在高中化学教学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一些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很难,没有信心学好,而采取懈怠的态度。这样即使教师再努力地教,学生也不可能牢固掌握化学知识。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存在某些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感到化学学习的枯燥。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积极探究教学方式,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采用生活化知识。进行课堂导入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我们通常会采用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目的是将学生带领到课堂学习中,深入思考和学习,所以这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采用生活化的知识,让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当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得到提高,也会对课堂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在课堂引导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场景进行引导或者比喻,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乙醇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者物品中乙醇最多吗?答案是酒;还有我们在打点滴的时候医生会用棉签蘸乙醇在我们手上擦拭,这说明乙醇有消毒的功能。那对于酒而言,为什么放置的时间越长就越香醇呢?通过与生活结合的方式开展化学课堂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课堂学习中。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社会热点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去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在为学生讲蛋白质这一化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三聚氰胺假奶粉”事件,通过社会事例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情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口头或者板书的教学方式,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只能是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思考能力自然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样学生的主体位置得不到体现,同时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沉闷,学生也学得没有趣味。在新课标推行后,很多教师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将情境教育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转变了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金属化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别对苏打和小苏打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平时生活中常见,但是没有去关注的物品进行仔细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分析苏打和小苏打的物理性质,再到分析它们的化学性质,从而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物品进行探究和学习,进而让学生思考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點内容,促进学生思考。
三、开展生活化实验。培养学生探索欲望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操作,这也是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把握实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去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对化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够真正感知到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也是现代化学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即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探索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实验,激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人会把醋倒进热水壶中去清洗水垢,我们学生在学习化学后,可能知道是醋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了反应,最后溶解在水里面,就达到了清洗的目的。但是当我们没有醋怎么办,是不是可以采用其他的物品来代替。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此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多种物品进行实验操作。比如可以用柠檬酸、小苏打、食用盐等。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并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