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身在井隅,心向星光
2020-11-10张霖
张霖
摘要:基辛格作为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针对国际秩序进行的合理有效深刻的分析,对于探索潜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其著作《世界秩序》一书深度分析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的运行规则,是了解分析历史局势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意识形态;家国理念;世界秩序
对历史的探讨和思索,是历代学者永恒的话题。笔者粗略地学习了《世界秩序》以后,对“家国”观念有了一些浅薄的理解,将在本文中予以简述。
何谓国家?从世界史观的角度看,国家这样一个概念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后开始逐渐明晰。由于欧洲在近代史上的强大,因此这样的体系理念从西欧诸国的内部格局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且笔者认为,正是这样一种对于自我国家的认同感,助长了整个西欧的强大。
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历史中,西欧诸国相较于邻近的穆斯林文化或者中华文化而言,其军事,政治,经济等层面可以说是全方面被碾压。但为何最后只有西欧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呢?
在西方建立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核心的家国体系时,同时期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形成了数千年的巨大舒适圈中。一个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封闭而自我舒适的环境使得整个中国缺乏甚至是退化了前进的动力。在中华封建文明到了垂死挣扎阶段的时候,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了它最后一击。
这也正应了汤因比先生的文明发生论——所有的文明都是由于挑战而导致人类被迫应战,而迎战的结果就是文明。如果所有人都和环境友好相處,这便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悲剧和诅咒,因为那样就永远无法创新了。这也是中国无法跳出自己封建领域这个舒适圈的原因——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谁还需要进步呢?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抛开民族情感和法律道德不谈,这最后一击实际上就是让落后文明中广大有先见之明的人、智慧的人开眼看世界,然后以星星之火,慢慢地呈现燎原之势。
我们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其实横向对比世界各主要大国,他们受过的屈辱少吗?法国经历了五次的体制变动,英国自十七世纪开始,就根本没消停下来,美国用惊天动地的大战才站住了脚,稳住了家门。这是内乱。外部呢?法国的版图一变再变,德国的但泽走廊问题一直困扰到二战,波兰被德军装甲部队闪电般横扫,北欧三国在二战里没撑过几个小时……众多血淋淋的例子展现了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国家舒服过头了,忘记了学习,忘记了居安思危。直到被别人的铁甲舰叩开大门,才逐步承认了自己的落后。
日本原本同样闭关锁国,“黑船事件”发生以后,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在遭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中落败。几乎是立刻主动开放进行明治维新,摒弃封闭、自大的心态,接受现代文明,从而快速搭上现代文明的快车,跻身强国之列。
将这些文明做对比之后不难发现,进步的发生无不起源于危机的降临,而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摒弃夜郎自大的心态,居安思危才能更好地前进。其实古人很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其实历史是什么,说来说去,就是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身边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个人都应当学习一些历史,才可以避免重走历史性错误道路。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么说可能难免有屋下架屋,床上施床之嫌。这是我的浅薄,但也是我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