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屏时代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达
2020-11-10刘嘉
刘嘉
摘要:当前,手机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阵地;而“5G”的到来以及视频网站上视频剪辑技术的简便化,使得全民成为“记者和主持人”成为现实。面对众多素人的竞争,作为专业的主持人该如何凸显自我,又不失专业性素养,这是在新形势,新竞争面前对专业主持人提出的新课题。本文从小屏时代的大环境分析、主持人的个性因素以及如何加强个性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屏时代;个性化表达;主持人
一、小屏幕时代的来临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让“人人都是新闻记者”变为现实,媒体从业人员和普通大众手中的手机“小屏幕”成为发布信息和收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各大社交媒体也纷纷顺应潮流,开发了方便小屏发布和接收的平台,例如: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等。为了适应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主流媒体为了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在不断的寻求“大屏”和“小屏”之间的融合。连一贯以严肃和严谨著称的“新闻联播”也开始利用主持人发布有利于“小屏”传播和收视习惯的短视频内容,一时间引起大家关注。小屏幕的受欢迎与其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制作的简化以及内容的短小是分不开的。当前,手机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4G”甚至是“5G”技术的兴起,更是让“小屏”成为了大阵地。而“小屏”传播的平台如“抖音”、“微信视频号”都将原本相对复杂的视频剪辑简单化了,技术的支撑让随手拍随手就可以发布成为了现实。小屏幕传播的视频一般都在三分钟左右,最长也不会超过5分钟。这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的要求,以及生活的习惯。在等待地铁、公交车的间隙可以填补时间的空白。
正是因為小屏幕传播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只有那些个性化的内容才能在众多的短小视频中脱颖而出。那么在小屏幕来临的时代,专业主持人在三分钟的小视频里如何在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素人的竞争中凸显出来,取决于主持人是否能够很好的运用个性化表达这一因素。
二、主持人个性表达的组成因素
布封曾经说过“:风格即人”。虽然指的是作家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而这种创作个性与作家的个人风格与语言风格是相结合的。如果套用到形容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体现上也很恰当。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达体现在节目中应该分为“观其人和观其言”两个方面。
一是观其人:主持人在节目中有其外在的形象要求,这包括形象、着装、表情、手势、体态等。这里是主持人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主持人外在个性色彩的直接体现。在小屏幕传播中,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事实上也更能帮助树立专业性和权威性。比如在一些关于医学类知识的传播视频中,穿白大褂的主持人传递的内容会更给人一种权威感。而在一些传递生活类小知识的视频内容里,主持人的一些特色着装,如汉服等,会给人传递出更多的节目背后隐藏的信息。主持人在短视频里眼神与表情的合理运用也会给视频所传递的信息增添交流感,并且会是引导受众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央视主持人刘芳菲在微信上开了一个视频号,视频中的刘芳菲面带微笑,眼神在镜头与镜头外两点一线的自然交换,让受众产生一种仿佛是在和一位自己熟悉的朋友聊天的亲切感。另外,主持人在短视频里重复几个态势语言,也是形成个性化表达的一个重要的符号。这些态势语言或者在开头,或者在节目中间运用,可以重复形成定式,成为构成特定的节目风格的一个要素。
二是观其言: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体现了主持人的思想观点、知识水平。而要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除了包含嗓音条件、气息、语调等技巧的基本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语言的组织以及表述能力。由于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同,学识和修养不同,个性化语言的体现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已故著名主持人沈力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她主持《膳食与营养》节目时,编导给她的稿件中有这样一句话“您懂得了膳食平衡的道理,就应该举一反三”,她把“应该”改成了“还可以”,避免了命令式的口气。而这看似简单小小的一个改动其实就让主持人的个性色彩和形象丰富了起来。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玉树大地震时期的《新闻直播间》里有一段2分06秒的现场报道。这段报道放在现在的小屏幕传播当中仍然会是一个经典。在这段报道中,主持人语言简洁精炼,却不失生动鲜活,更是在整体结构空间里有效的传递了信息。这段成功的报道与主持人的深厚语言功底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无关系。
三、如何加强化个性表达
在小屏时代,作为一名主持人如何利用好个性化表达这些因素呢。这需要主持人从主持的外在形象、内在修养和语言表达上去下功夫。做一个真实、朴素的人,不去追求超脱于现实需求的奢华,不媚俗,不从俗。在体态语言的表述中力求简洁、大方,利落,不扭捏作态,不虚假浮夸。在形象以及着装上符合个人以及节目的风格、气质,应该起到衬托个人和节目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提高情商的修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这本书中说:“有效人际交流的一个决定习惯因素是人们运用情绪同步性的熟练程度”。成功的领导和演说者都是善于调动公众情绪的人,善于运用共情力,把观众牢牢的吸引住,这是主持人应该具有的影响力的核心,也是真正个性体现的关键点。主持人的逻辑化口语表达更是体现个性化的核心因素。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谈到了“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金字塔原理的逻辑表达也非常符合小屏幕传播的短视频。在三分钟的内容里,主持人首先表达主要思想,使受众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从而引导与激发受众继续看下去的探寻心理。而主要思想下一层次上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不断进行疑问并回答的对话,受众就能非常清晰的了解短视频所要传递的信息。央视主持人刘芳菲最近有一组讲解中国国学文化的小视频非常引人注目,小视频里每次就一个主题内容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讲述。而之所以能让人看完后还能记忆深刻,得益于刘芳菲在组织语言时对语言逻辑的把握。比如有一期节目中,刘芳菲讲解了“腰缠万贯”这句成语的来历,一开篇就用了一句话点题“中国古人出门啊,最少不了的就是盘缠”,紧接着围绕着这个主题,她就抛出了第一个逻辑层次“盘缠的来历”,既提出了问题,又吸引受众带着问题继续关注,在解释盘缠的由来的同时也讲述了中国古人对于财富的态度,普及了学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认知。加上刘芳菲得当的衣着,流畅的表达,以及在镜头前的自然情感流露,顿时一位知性的女性形象跃然眼前,大大提高了视频的可看性和权威度,不失为小屏幕传播内容的典范。
综上所述,在小屏幕传播成为热门的当下,大屏幕和小屏幕的融合也是未来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全民皆可当记者、当主持人的当下,媒体从业人员唯一能凸显自身优势的就是充分了解小屏幕传播的特点的同时,研究如何结合自身的专业更加规范、快速、清晰的传递出信息给受众,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实力,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