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现状与优化思考
2020-11-10钱伟捷
钱伟捷
摘 要: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不仅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有了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亦得到质的飞越,大众对地域文化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此类精神追求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作为地域文化至关重要的传承载体,图书出版行业需要发挥勇于创新,导入更加多元化、系统化的工作管理模式,以此来挖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针对此类情况,相关从业人员应该从多方面展开深入调研,分析当前地域文化图书出版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科学合理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现状;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土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特性异常丰富,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壮丽的文化版图。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交融,最终成就了海纳百川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大力推动了中国在国际文化传播事业方面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到“中国梦”,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相关的工作实践,从288家出版社搜集归纳了近1800余种图书,从中分析当前我国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的科学优化路径。还望个人之见,能为广大图书出版业同仁提供可行的一些参考建议。
二、当前我国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现状
(一)地方出版社的责任担当与文化构建意识越来越强
例如,西藏人民出版社作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一所综合型图书出版社,肩负了西藏地域文化在历史、教育、政治、文艺等方面的出版任务,始终贯彻西藏地区特色地域文化的深度拓展方针。另外,杭州出版社的地域文化构建工作亦推动的十分积极,自创建以来一直以学术文化为发展龙头,实行都市休闲与地域文化双管齐下的工作策略,出版的《游览新西湖》一书首印便超过了5万册,在当时的全国非文化新书销量排行榜中占据第五位。根据各种针对性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统计情况,表明地方出版社发挥了构建“地方文化大厦”的重要职能,身体力行的推行着“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工作引领方针。
(二)地域文化选题资源有待完善
根据1842种地域文化类图书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中民生风情类、文学类、学术类、综合类、风景名胜类分别占比为12.16%、13.08%、13.84%、15.64%、19.06%、19.06%、19.33%,省下较为比例集中在教育、科技、宗教以及艺术等方面,特别是艺术类仅有3.85%,教育、科技、宗教类总和仅占3.04%。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地域文化图书出版选题资源尚需不断优化。而且,随着近几年旅游业尤其是“自助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给地域文化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针对性的出版一些对口的地域文化书籍,无疑将颠覆传统出版业认知,让地域文化出版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
(三)地域文化精品图书尚未实现“走出去”目标
根据目前搜集的统计数据,1842种地域文化图书中仅有区区11种作品完成了英文出版,只有1种德文出版作品。其中,五洲传播出版社作为重点扶持的“走出去”图书出口企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对其投入了大量支持,目的就是为了将中国地域特色文化图书传播出去,凭借“一带一路”的市场优势与经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该出版社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了“魅力新疆系列丛书”,已经将许多极具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图书翻译成英文版推广到海外,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更加全面了解到新疆文化,不仅壮大了出版社自身实力,同时也带动了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真正实现了“走出去”这一伟大目标的出版社少之又少,白白浪费了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各级图书出版社还需要在未来投入更多精力,思考如何早日实现地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国门的目标。
三、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的科学优化路径
(一)深度挖掘出版资源,加强地域文化出版意识
从编辑主体方面进行工作优化,要重新整合图书出版社的有效资源与人才力量,将我国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挖掘。当然,若想更加深入的挖掘中国地域文化资源,这就需要相关图书编辑人员敢于深入民间,融入基层生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工作中辛勤采集资料。有时候,甚至要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山区进行野外调查,工作虽然艰辛,但是各级部门一定要发挥主人翁意识,有选择性地整理地域文化资源,在工作中施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旨在弘扬地域文化遗产,形成崇高的民族自觉意识。举例而言,南京出版社曾经就以“南京学”为侧重点,开展了许多以“贮存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南京传世名著”评选活动,整合了社会多方面力量,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极具南京地域特色的图书出版资源整合策略。
(二)凸显自身品牌优势,策划出版地域文化精品图书
聚焦地域文化的内核精神,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特点,将我国多年来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摸清,融合文化事件、乡土文学、历史名人、工匠工艺、地方旅游等为主体的优质地方元素,保持独立视角来完成图书出版、选题策划,逐步实现从局部到全面的优化路径,打造成垂直化的地域文化优势矩阵。其次,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做好调研工作,力争将所有出版图书打造得更加精品,针对不同范围凸显出地域性品牌,例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赣南文化、湖湘文化等等,一旦品牌内涵确立,后续的工作就会推进的愈发顺畅,出版品质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创设多元化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模式
1.积极寻求政府资助,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
考虑到有些地域文化资源会受到开发时间长、挖掘难度大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出版社应该积极寻求政府帮助,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举例而言,已经出版的《湖湘文库》就是在多家出版单位以及政府资金资助之下孵化出的精品图书。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地域文化的推广工作都高度重视,有了政府部门的帮助势必可以更加完善的发挥出版社的文化职能。
2.与各级高校开展深入合作
关于与各级高校开展的合作事项,首先,要对周边地区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深入调研,出版社可以专门成立一个“专项合作小组”,让小组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结合,之后再与专业对口的一些高校寻求合作。其次,可以与高校展开地域文化出版编辑人才的定向培养合作模式,让学校与出版社形成一种“教育战线同盟”,确保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工作,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的教育负担,同时还给出版社自身夯实了人才团队。另外,类似地方歌舞、手工艺、地方戏曲类的文化资源开发,一定要让具备对应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有效开发,要确保出版图书的专业性。
3.利用社会公益组织力量,实现地域文化针对性传播
由于社会上其实有很多社会公益组织都非常关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推广,那么出版社完全可以与此类社会公益组织型号达成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地域文化的针对性传播。这样不仅能够减轻资源整合难度,同时还降低了出版社独立开发资源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能逐步树立社会公众的民族文化自信,與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强强联盟,共同担负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民族使命。例如天地出版社打造的《人文成都》以及九州出版社的《我在宝岛长大》,便与对应的网络平台达成了合作,在工作中融入了大数据优势,实现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同步发售,很好地完成了地域文化针对性传播。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未来图书出版行业势必会向着愈发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身为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理应紧跟时代潮流,将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图书推广出去,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从而推动中国地域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周国清,陈暖.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现状与优化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5):75-80.DOI:10.3969/j.issn.1672-0040.2018.05.014.
[2]杨路平.《朝阳通史》 (三卷本)——丰富朝阳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部鸿篇巨著[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封3.
[3]李智新.黑龙江省地域文化图书出版品牌建设思考[J].赤子, 2019,(19):75.
[4]李晓萍.高校图书馆加强地域文化文献建设的意义——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