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非编的使用需求与硬件解析
2020-11-10贾观佑
贾观佑
摘 要:移动非编工作站,适用于外场记者进行新闻、赛事报道,能够在现场进行剪辑素材、制作成片的工作并传回电视台。外场的非编制作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而移动制片的性质,使得移动非编工作站对硬件有更多的需求。本文第一部分对移动非编的使用需求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分析工作站硬件对移动非编制作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非编;外场制作;视频渲染
中图分类号:J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02
新闻、赛事报道普遍需要记者在外场工作,距离电视台较远,有时甚至前往异地进行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素材由于大部分内容并不使用,假如将素材全部回传再剪辑的话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此外,现场记者对现场情况更了解,能够更好地制作成片。鉴于上述两点分析,在现场进行成片制作后回传是较为现实可行的方案。
移动非编工作站的配置可以参考台式非编工作站,两者的功能都是视频剪辑制作,对硬件的需求也大致相同。但是,台式非编工作站与移动非编工作站的根本区别在于,台式机工作站有稳定的工作环境,机箱空间往往较大;而笔记本工作站则需要经常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办公,为满足便携性要求,容纳设备的空间只有薄薄的一层。因此,台式工作站相较于移动工作站,在硬件性能、散热、电源功率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而笔记本为了满足便携需求,对硬件重新设计、改造,整合进较小的空间内,这就影响了笔记本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性能。但是,在外场工作的特殊条件下,移动非编工作站又是必不可少的,是外场工作的最优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在选择移动非编工作站的配置时,可以借鉴台式工作站的配置要求;同时针对移动办公的特点,对硬件进行针对性的取舍,尽可能地在便携移动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一、移动非编的使用需求
在外场工作中,移动非编的工作流程分为素材导入——剪辑制作——成片导出——成片回传四个主要步骤。其中素材由索尼摄像机录制在蓝光带或SxS存储卡上,通过读取器转移到移动非编上。摄像机录制的素材具体格式如下:分辨率为1920x1080,帧率为50i,码率为50mbps,封装格式为mxf,编码格式为mpeg2。在剪辑过程中只需最基本的切割、淡入淡出,没有复杂的字幕或者转场特效;成片的分辨率和帧率不改变,码率变为10mbps,封装格式不限,编码格式只需满足能够导入电视台的非编系统即可,如h264、mp4等。回傳成片主要通过电视台的ftp服务器传输,邮件发送作为备份手段。与电视台内的非编系统相比,移动非编虽然在硬件性能上有所下降,但在制作要求方面也简化了很多(码率标准下降,无须字幕与特效等)。
二、移动非编的硬件解析
随着电脑硬件水平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的硬件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笔记本厂商不再一味地堆硬件堆性能,开始推出差异化的功能性笔记本产品,使得移动非编工作站的选择有了更多的余地。在选择工作站时,对于整体的电脑配置或具体进行的某一个工作流程,都遵循着“木桶定律”,即工作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那部分硬件。因此,在了解移动非编工作流程后,熟悉各个硬件对工作流程中的影响,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从而在性能上没有明显的短板的前提下,满足移动非编的工作需求。
(一)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CPU的性能高低,直接影响到成片合成的速度,以及时间线预览等功能。CPU对非编制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PU计算速度与CPU数据交互性能上。
CPU的计算能力涉及诸多方面。CPU的主频指的是CPU每秒可以执行多少个时钟周期,主频数值为一个区间,代表了普通主频和动态加速主频,数值越高则速度越快。处理器的核心数指把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核心)集成到单个CPU上。超线程(Hyper-Threading)可以使一个CPU核心执行多个控制流程。具有超线程的单个物理CPU内核在操作系统中显示为两个逻辑CPU。多核与超线程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视频渲染速度,主流的6核12线程的CPU就能够进行流畅的非编制作,而8核16线程以上的CPU对视频编辑的性能提升就不大了。
数据交互性能又称I/O性能,指的是每秒传输数据的量,和内存容量、三级缓存有关,内存容量越大、三级缓存越大,数据交互性能就越好,与内存、硬盘每秒交互的数据量就越大,数据吞吐能力就越强。一般笔记本的CPU相较于同型号的台式机CPU,三级缓存都有大幅缩小,因此选择时需要格外关注三级缓存的容量,避免其成为性能“瓶颈”。
(二)显卡
显卡(Video card),是连接到主板的扩展卡,作用是将图形信息发送到视频显示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卡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拥有了更强的图形类数值计算的能力。GPU是典型的单指令多数据(SIMD)的体系结构,虽然其核心性能不及CPU那么强大,但在处理图形渲染所需的大规模并行数值计算上面,GPU比起CPU更有优势。当前主要的GPU硬件加速技术有NvidiaNVDEC,AMDAPP,DXVA等,通过调用GPU进行编解码过程中的计算任务,能够提升视频编解码速度。
素材编解码主要与CPU和显卡有关。编解码时,使用软件内置的编码引擎和程序代码调用CPU称为“软件编码”,使用GPU硬件进行编码的加速称为“硬件编码”,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实际的外场工作中,非编制作不使用字幕、动画等特效;同时,当前主要的GPU硬件加速技术都不支持解码mpeg2格式,在时间线预览过程中依然需要CPU进行解码;此外,硬件编码还需要非编软件的功能支持。综合上述情况以及散热和功耗续航的考虑,显卡在移动非编工作站上的作用较小,选择中高端CPU中集成的核芯显卡即可满足需求,而入门级独立显卡也是可行的选择。
(三)内存
内存的主要指标是内存容量与内存频率。对于外场非编制作而言,由于不需要字幕、特效等操作,在使用1080i的原素材进行剪辑时,16G容量的内存就能流畅操作,而内存频率对性能的影響不大,无须过多关注。
(四)硬盘
硬盘是存放导入素材的地方,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剪辑视频、导出成片时,CPU需要从硬盘调用素材,为保障素材加载和时间线编辑的流程,硬盘需要高速的I/O性能。
硬盘分为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在移动非编工作站上,更适合使用固态硬盘。外场的工作环境并不固定,在轿车、大巴上工作时,颠簸会导致机械硬盘的磁头发生移动,有损伤硬盘,丢失数据的风险。相比而言,固态硬盘的抗震、轻便特性,较之传统的机械硬盘,更加适合外场制作。
现在主流的固态硬盘接口有M.2接口与2.5英寸SATA接口。主流的通信协议是AHCI与NVMe。AHCI协议的理论最大速度为600MB/s,实际最大速度为560MB/s;而NVMe协议的性能则比AHCI协议高很多,以主板PCIeG3×16举例,单向最高128Gbps(即16GB/S),双向最高256Gbps(即32GB/S)。由于NVMe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快,空间占用小,现在已经逐渐取代SATA3固态硬盘,成为主流固态硬盘选择。
在具体的配置上,较好的方案是使用两块固态硬盘,第一块安装系统与非编软件,第二块专门用作素材存储。这样两块硬盘使用两根独立的系统总线传输数据,效率更高。此外,视频剪辑对于硬盘要求更高的是连续读写性能,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应型号硬盘的测评数据进行参考。
(五)USB
笔记本电脑的I/O性能主要考虑USB接口的传输性能。现在常用的USB接口,从传输协议上分为USB2.0、3.0、3.1、3.2;从接口类型上分为type-A、B、C。广泛使用的USB2.0的传输速率最高为480Mbps(即60Mbps);USB3.0最高5Gbps(即640MBps)。
电视台摄像机主要使用索尼蓝光盘作为存储介质,需要使用专门的读写器进行传输。PDW-U1接口为USB2.0,而较新的PDW-U2接口为USB3.0,传输速度更快。
(六)网卡
网卡影响成片回传时的速度。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配有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有线网卡多为千兆速率,而无线网卡根据不同的芯片规格,网速的支持速率从150Mbps到上千Mbps不等。有线网卡具有稳定,快速,抗干扰的优点;无线网卡虽然稳定性稍逊,但是无须使用网线,在外场工作的环境中更加灵活便捷。
无线网卡的支持频段分为2.4G以及5.0G两种。2.4G频率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信号好;缺点是延迟大,干扰严重,速率较慢。5.0G频率的优点是速度快、干扰小、延迟低;缺点是信号强度较差,易被墙体阻隔信号。在相同条件下使用5G频段可以提高文件传输速度。
三、结语
移动非编工作站自使用以来,在电视台外场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了解整个移动非编制作的操作与流程,对每位记者与技术人员都十分重要;而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工作站硬件的性能不断提高,根据关键的、对移动非编制作有较大影响的参数进行硬件选择,能够提高制片效率,更快更好地将新闻成片带给观众。
参考文献:
[1]徐俭.新一代非编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析[J].有线电视技术, 2008(03):17-20.
[2]周斌.浅谈多品牌非编协同编辑系统的设计[J].视听,2016(07): 19-22.
[3]陈喆.高清新闻非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J].现代电视技术,2018(11): 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