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城口县巴山钡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2020-11-10唐用洋王兴奇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矿层巴山矿床

唐用洋, 王兴奇, 代 宇

(1.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 400038;2.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移动服务分公司,重庆 400039)

钡矿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非金属矿产之一,一般赋存在毒重石、钡解石、重晶石等矿物中,为重庆市的优势矿种之一[1]。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区内钡矿资源丰富,是西部重要的绿色锰钡新材料产业基地,对发展钡基础材料、钡新材料、电子极钡材料等产业有积极作用。本文以重庆城口县巴山钡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可为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1 矿区地质背景

研究区地处秦岭大别成矿省—南秦岭Au-Pb-Zn-Fe-Hg-Sb-RM-REE-V-蓝石棉-重晶石成矿亚带—城口大巴山金银毒重石成矿带,区域以南华系至寒武系沉积浅变质岩为主,已发现矿产资源包括钡、铁矿、石煤、黄铁矿、钒、铜等。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①新元古界北屏组(Pt3b),为一套含砾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板岩等组合;②震旦系八字坪组(Zb),为一套碳酸盐建造,下部含黄铁矿;③下寒武统巴山组(∈1b),为一套硅质岩、含白云质泥质条纹硅质岩,是区域主要的钡矿赋存层位;④下寒武统鲁家坪组(∈1l),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岩性以板岩为主;⑤下寒武统箭竹坝组(∈1j),为一套碳酸盐建造;⑥中寒武统毛坝关组(∈2m),岩性主要为含粉砂质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等;⑦中寒武统八挂庙组(∈2b),岩性为砂质、粉砂质微晶灰岩和含白云质灰岩。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大别山新元古代—古生代造山带之北大巴山—南大别山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裂陷大陆边缘的大巴山推覆体内,以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逆冲断层为主,构造迹线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2]。此外,矿区紧闭褶皱发育,皱褶轴迹与断裂展布方向接近,且具有等间距分布的规律。矿区岩浆岩较为发育,以中基性的蚀变辉绿岩为主,形成时代以加里东期为主,伴随Cu、Pt、Pd、Zn、Pb、Sb、Mo、Ni等多金属矿化异常。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赋矿层位特征

巴山钡矿床属沉积型矿产,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巴山组二段(∈1b2),含矿岩系厚度56.30 m,矿体顶板为巴山组二段黑色薄层硅质板岩,底板为巴山组二段黑色薄层硅质板岩、炭硅质板岩。初步圈定矿体7条,总体上由三个矿层(B1、B2、B3)组成,各矿层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其中,以中含矿层B2最为稳定,故又将B2矿层细分为B2-1、B2-2、B2-3三个分层(表1)。

表1 重庆巴山钡矿床含矿岩系特征表

2.2 矿体特征

巴山钡矿初步圈定钡矿7条,编号分别为Ⅳ、Ⅶ、Ⅴ、Ⅵ、Ⅸ号矿体(南东矿段)和Ⅲ、Ⅲ′号矿体(北西矿段),本文着重讲述Ⅳ和Ⅶ号矿体的特征(图1)。

图1 巴山钡矿矿产地质简图

Ⅳ号矿体(主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巴山组二段中上部,呈似层状、层状顺层理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总体走向113°,倾向南西(倒转),倾角45°~89°,平均72°。矿体沿走向控制长度为2 010 m,受倾伏向斜控制明显,该矿体延伸深度50~700 m不等,矿体中部因地势较高,矿体延深约700 m。Ⅳ号矿体空间形态呈“C”字形,地表及浅部倒转,中深部直立,深部逐渐回归正常北倾,东段(李家湾)在+610 m标高已经出现回返北倾,西段(红庙子)在+610 m标高尚未恢复北倾,仍倒转倾向南西,倾角80余度,这与李家湾向斜向北西倾伏关系密切。李家湾向斜倾伏角9°~31°,深部与Ⅶ号矿体相连,整体三维空间形态呈向南西斜歪的“U”字形向斜,向斜向北西倾伏。

Ⅶ号矿体(主矿体)赋存于巴山组二段中上部,呈似层状、层状顺层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总体走向139°,倾向南西,倾角40°~75°,平均67°。地表控制长度约895 m,延伸深度200~670 m不等,矿体地表露头被F12断层错断为三个小矿段,分别为Ⅶ号矿体西段、Ⅶ号矿体中段及Ⅶ号矿体东段,各段产状较稳定,变化不大。

2.3 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巴山钡矿床的矿石类型较复杂,总体上可分为:①毒重石型,BaCO3含量≥20%;毒重石÷(毒重石+钡解石)≥75%;②钡解石型,BaCO3含量≥20%;钡解石÷(毒重石+钡解石)≥75%;③毒重石-钡解石混合型,BaCO3含量≥20%;毒重石÷(毒重石+钡解石)<75%或钡解石÷(毒重石+钡解石)<75%;④混合型钡矿,BaCO3含量≥20%和BaSO4≥30%;⑤重晶石型,BaCO3含量<20%,BaSO4≥30%。巴山钡矿床主要发育毒重石-钡解石混合型、毒重石型、钡解石型三种,混合型钡矿和重晶型不发育。

(1)条纹或条带状钡解石-毒重石混合型钡矿:灰、灰黑色,条纹、条带状构造,成分和结构较复杂,有交代结构,束状-放射状结构、隐晶-微晶结构,矿石主要由钡解石和毒重石组成,次为重晶石,少有铝硅钡石,并含有石英、炭质、黄铁矿等杂质。各条纹或条带具有不同的结构、成分和颜色,深色条带中的矿物结晶较小,由隐晶毒重石、粒状重晶石和石英等组成,富含炭质。浅色条带中的矿物结晶较大,以钡解石或板状重晶石为主,由少量毒重石和炭质组成。各条带界限不清楚,呈相互渐变过渡。该矿石主要见于B2-3矿层,矿石BaCO3含量为28.81%~83.48%,平均为51.28%。

(2)致密块状钡解石-毒重石混合型钡矿:深灰色,细-极粗晶不等粒结构、中粒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和残余条纹构造。矿石矿物主要由钡解石,次为毒重石,并含有少量菱碱土石和重晶石。钡解石结晶好,呈粒状或束状集合体,单晶粒度为0.1~1 mm为主,大者可达2~4 mm,多呈镶嵌状、齿状。该矿石中伴生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炭质、黄铁矿、辉铜矿、黝铜矿和方铅矿等,部分钡解石与菱碱土、石英和方解石共生于矿脉中。该矿石主要见于B2-2矿层,矿石BaCO3含量为24.24%~82.91%,平均为52.92%。

(3)致密-微层状毒重石矿石:浅灰、深灰色,矿石以毒重石和钡解石为主,常含有重晶石和铝硅钡石,伴生有石英、炭质、水云母和黄铁矿等杂质,矿石主要为细晶,中-粗晶不等粒结构,微层状、致密块状构造,该类型矿石在各类矿石中所占比例较小,呈零星或透镜状分布,多尖灭再现,极不稳定。矿石品位和厚度基本都不满足工业要求。该矿石主要见于B1、B2-1、B3矿层,矿石BaCO3含量为20.35%~83.27%,平均为45.08%。

此外,无论是矿物类型或自然类型,矿体不同层位之间无明显的自然界线,而是呈相对过渡渐变的特征。

3 矿床成因

巴山钡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下寒武统巴山组二段中上部,属于沉积型矿产,因此成矿时代为早寒武世[3],矿床经历了生物富集和沉积作用阶段、钡物质的析出和迁移阶段、毒重石(重晶石)富集成矿阶段三个大的阶段。

(1)生物富集和沉积作用阶段:在陆棚边缘的大陆剥蚀区域,陆源沉积作用相对较弱,但是该部位因海水中富营养流的上升作用极为明显,导致成为藻类和浮游生物的主要繁殖区域。大量的藻类及浮游生物吸收海水表层的Ba、P、C、Si等元素,死后随机沉入海底,使Ba、P、C、Si等元素在海底中初步富集。

(2)钡物质的析出和迁移阶段:当藻类及浮游生物死后随机沉入海底,进而腐烂分解出CH4、H2S、H2等物质,消耗了深海中大量的氧气,深海环境处于还原环境。在还原环境较强的部位和沉积速率较快的条件下,大量的富含Ba、P、C、Si等元素的有机质被保存下来,形成了规模较为稳定的有机质黑色碳质板岩、页岩等,初步富集成矿。同时,由于在强还原环境中,硫元素缺少SO42-离子而以[HS]-和S2-的形式存在,此时大量的有机物质分解降低了深海环境的pH值,H2CO3的二级分解受到抑制,深海中的大量碳酸盐矿物逐渐消解,BaSO4和BaCO3逐渐溶解,不利于Ba元素的沉积,Ba更易向沉积界面的水体中上移。

(3)富集成矿阶段:当大量Ba元素上移至沉积界面时,由于海水在上升洋流的带动下向上运移而趋近于氧化还原界面,此时随着pH的升高和海水压力的逐渐降低,海水中的CO32-和SO42-逐渐增加,与上移的Ba元素结合形成BaSO4和BaCO3,进而富集成矿。

4 结论

(1)巴山钡矿床主要赋存在下寒武统巴山组二段中上部,属于沉积型矿产,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区域含矿层位稳定,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2)巴山钡矿床主要发育毒重石-钡解石混合型、毒重石型、钡解石型三种矿石,混合型钡矿和重晶型矿石不发育。

(3)矿床的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生物富集作用使C、Si、P、Ba等元素初步富集,强还原环境对Ba元素的富集成矿有利。

猜你喜欢

矿层巴山矿床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矿层开采中的应用
巴山送红军
浅谈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在红土型镍矿建模中的应用
巴山背二哥
注水开采铀矿过程中矿层堵塞及解堵研究
巴山英雄熊国炳
浅析获各琦1号矿床深边部找矿思路及工作方法
广西桃花金矿找矿标志及找矿靶区研究
王饧儒摄影集《巴山魂铸铁路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