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装备维修专业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构想
2020-11-09冯任闫开琦
冯任 闫开琦
为响应习主席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培养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对特种装备维修专业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种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特种装备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员了解特种车电气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熟悉工作原理、掌握使用与维修等方面的操作技能。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结合现代化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构想。
一、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
特种装备维修专业基本组成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课程是特种车维修学员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特别是随着部队车辆的更新换代,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设备课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对特种装备专业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士官学员的特点,从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特种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构想。通过对特种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士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使特种车辆电气教学能更好地服务基层部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二、电气专业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重构知识体系
为打破特种装备电气教学的传统模式,适应士官的岗位任职能力,构建与本专业学生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以特种装备为依托,从2个方面构建教学改革体系。
(1)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壁垒,舍弃与特种装备教学无关的内容,突出专业性,使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用有所成。
(2)打通《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特种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特种车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与《特种车电气设备维护与保养》等课程之间的界限。例如,将电工与电子基础课程中与特种车电气相关的内容分解到各个电气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中,将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融入到每一部分的电气学习中,将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内容作为电气课程中最后的能力提升部分,从而使授课内容有机融合。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理论讲授时无实装依托,导致知识点分层,学时不知用途,用时不懂原理的现象发生,影响最终希望学员达成的效果。
(二)调整电气教学内容
现阶段的教育课程当中,部分课程存在理论知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特种装备专业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中,有的理论知识没有针对特种车辆中特有的电气设备,导致学员学习之后无法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弱化了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我们应针对特种车辆这一特定的环境进行教学,把握好相关的电气知识,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对专业车辆深入了解。
同时,教学過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在传统课程安排上,一般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大专班学员来说是比较实用的,因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内容安排合理,但对于预选士官学员来说,由于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缺乏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受到装备器材及实习场地的限制,理论讲授也不能完全展开,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员能把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到特种车辆当中。
因此,调整电气教学的内容势在必行,在现阶段教育改革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训专业技能过硬的特种装备学员做好准备。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当前对于特种车辆电气设备与维修这一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员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员可以选用在实战过程中真实发生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以该案例发生的原因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引入,一步一步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的问题。学习本课程后,有些学员会出现分析电路头头是道,但对于设计电路、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等方面往往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在课堂中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学有所成,发挥能力。
可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四)改变教学评价体系
在特种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以往电气课程的教学缺乏全程跟踪,其考核只注重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授课教员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评价理念,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紧密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侧重并行。首先,在考核评价期间,可以首先对学员的理论进行考核,进一步考察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利用专业实习等综合考核方式解决问题为考验,给学员合理的结业评价,在此期间,需要认真记录每一阶段的考核成绩,提升评价效果。其次,可以针对学员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例如对于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特种车辆常用电气设备的维护措施等,明确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并针对不同的创新情况将分值进行合理分配,在统一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创新教学管理的内容与形式,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优化教育改的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