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产业关联分析
2020-11-09许程程杨亨莉
许程程 杨亨莉
摘要: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对我国科技服务业(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种技术水平)间的产业关联进行分析,得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双向关联的结论。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消耗大于制造业对于科技服务业的消耗;科技服务业在与三种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中表现与高端技术制造业关联最强且增强趋势较为明显;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间的关联有待提高,特别是制造业对于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消耗;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
关键词:制造业;科技服务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3-0056-06
0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通过创新来驱动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发挥好科学技术对于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驱动作用[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服务业作为产业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对于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与转化、优化与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产业关联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文献综述
1.1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产业关联研究方面的应用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编制了最初的投入产出表。Guitton H等[2]运用列昂惕夫逆矩阵得到产业间的前向和后向关联程度。六十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正式开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并逐渐利用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有效地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进程。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学术界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产业关联的成果日益丰富。
王岳平等[3]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和内在机理等进行了分析。杨红磊等[4]从产业关联角度出发,采用投入產出法定量研究了电力产业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刘红等[5]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江苏省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关联融合度进行研究。房俊峰[6]从产业关联视角对我国环保业进行研究时采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许和连等[7]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湖南省会展业的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王红杰等[8]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研究。崔建刚等[9]基于扶贫角度,编制了苏陕、浙川、沪滇三区域投入产出表,并对区域间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产业关联研究。
1.2 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研究
孟庆敏等[10]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对区域内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间互动创新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邓良等[11]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沈蕾等[12]运用专利系数法,测算了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度。钱龙[13]在分析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时,利用了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量化计算。陈如洁等[14]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影响模型,对区域差异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已有众多学者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产业关联问题进行研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但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产业关联进行研究方面尚存在不足。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整理合并后将制造业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种技术水平,具体类别参考李贤珠[15]和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如表1所示。
科技服务业由投入产出表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组成,如图1所示。
2.2 研究方法
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是产业关联的主要研究内容。前向关联是指某个产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供给与其下游产业建立的经济和技术投入联系;后向关联是指某个产业与其上游产业间的消耗关系。
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内容,投入产出表内含多种平衡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能够反映某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直接关联和完全关联。
(1)直接消耗系数: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和间接消耗的i产品的全部数量。
对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各行业进行整理合并后,计算出相应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再根据表1分类计算,得到制造业各具体产业产出在该技术层次总产出中所占比例为权重,最后加权计算得到科技服务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与高端、中端、低端制造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3 产业关联分析
3.1 2017年静态分析
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综合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和表3结果可知,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双向关联(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且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的完全后向关联最强,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制造业的前向关联和直接向后关联除外,其余直接(完全)消耗系数均表现为与高端技术制造业强于与中端技术制造业强于与低端技术制造业。这说明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与高端前沿科技紧密相关,符合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中关于大力加强高端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理念。
从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关联来看,各技术水平制造业对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消耗均小于综合技术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制造业间的前向关联系数均为0,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主要进行基础型研究和试验发展,而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可由现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即综合技术服务业所解决;也可能是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2011年在小类条目、名称和范围上有所调整,其消耗关系被弱化;还有可能是统计误差因素。
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来看,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于中端制造业的完全消耗小于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他则大于综合技术服务业,表明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制造业的关联度强于综合技术服务业。
3.2 2002~2017年动态分析
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动态变化如表4所示,综合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动态变化如表5所示。
制造业和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关联在2002、2007和2012年表现为高端技术制造业强于中端技术制造业,强于低端技术制造业,且消耗系数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说明制造业对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消耗越来越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大。但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中制造业对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消耗为0,这一极端变化引发我们深思;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制造业的关联除2012年与中端技术制造业的完全关联外,均与高端技术制造业关联最强,但随时间推移消耗系数波动较大。整体来看,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的直接和完全关联在2012年表现均弱于2002年,2017年虽然有所提高但直接关联仍弱于2002年,与中端技术制造业的直接关联表现为逐年递减趋势。
制造业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关联在2002年表现为中端技术制造业强于高端技术制造业;其他年份均表现为高端技术制造业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关联强于中端技术制造业,强于低端技术制造业;2017年高端制造业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关联相对2012年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均表现为与高端技术制造业关联最强,且随时间推移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但与中端技术制造业的直接关联在2017年骤降甚至低于2002年。整体来看,综合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双向关联呈现逐渐增强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存在双向关联,且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消耗大于制造业对于科技服务业的消耗。科技服务业在与三种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中表现与高端技术制造业关联最强且增强趋势较为明显。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间的关联,特别是制造业对于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消耗有待提高。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则有待提高,科技服务业对于中端技术制造业的拉动作用表现差强人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分析结果对于解决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科学技术对于制造行业的驱动作用:(1)制定详细的科技创新规划应用于制造业,做到稳扎稳打,前进的每一步都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做支撑;(2)培养科技人才队伍,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制造业对于科技服务业的消耗以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3)明确创造与制造的法律概念界定,加强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4)加大关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对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紧密的行业进行扶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并对有所成果的科技型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5)搭建国际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吸收国外前沿精华,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5):135-138.
[2] Guitton H,Rasmussen P N.Studies in Inter-sectoral Relations[J].Economica,1956,8(6):15-17.
[3] 王岳平,葛岳靜.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2):61-68.
[4] 杨红磊,徐鸥洋,王金丽,等.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电力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5,30(4):113-118.
[5] 刘红,张岚.江苏农业与旅游业产业关联融合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4):152-156.
[6] 房俊峰.我国环保业的结构、关联与发展——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生态经济,2016,32(8):196-199.
[7] 许和连,金友森,张琴韵.湖南省会展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灰色关联理论的实证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4):55-62.
[8] 王红杰,鲍超,郭嘉颖.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8,35(3):336-344.
[9] 崔建刚,孙宁华.产业关联、结对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对江浙沪及其帮扶地区的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问题,2019(3):87-94,103.
[10] 孟庆敏,梅强.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机理研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5):38-42.
[11] 邓良,许抄军,胡武.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现状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11):70-74.
[12] 沈蕾,靳礼伟.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8):67-70.
[13] 钱龙.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4):82-89.
[14] 陈如洁,张鹏,杨艳君.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9(7):96-106.
[15] 李贤珠.中韩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比较分析——以两国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10(10):81-86,89.
[责任编辑:许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