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
2020-11-09马海涛
马海涛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然后为减少影响,就此提出几项改进措施,望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同时顺利进行税收征纳工作,最终令事业单位获得稳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税收征纳;影响
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对市场进行调节的主要手段是税收征纳。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税收制度也在不断进行规范与完善,但财务会计规范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与当前的税法制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国家税收征纳的工作效率不理想。鉴于税收征纳过程中受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的影响,对其进行完善与调整是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
(一)收支确认方式上的影响
我国税法规定了权责发生制是纳税人计算收入支出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是以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为主要原则,二者相比,后者的灵活性更强,在核算单位业务时,单位往往仅遵循收付实现制,导致财务会计在进行核算工作时无法与我国税法规定一致。
(二)费用扣除上的影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规定,核算成本费用时,若变动空间较大,就需要对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严格限制,令计算达到标准化。而我国税法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的职工工会福利费、经费、教育费等都要进行技术扣除,但在原本有关费用中直接列支计算税收时不应将其扣除。这实质上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形成了一致的扣费标准,但事业单位在实际财务会计活动中并没有按照这一方法进行。例如,事业单位中有员工福利,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后,这部分资金不应再次在应税所得额中扣除,可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实际核算时都会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员工的福利费进行扣除。
(三)资产处理上的影响
我国制定了税法标准,以供事业单位对各项资产进行规范性处理,计价折扣和摊销。在进行资产处理时,事业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各项资产的处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法之间存在较多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导致税收征纳难以符合国家标准。例如,税法将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建筑、机械运输工具、生产运营相关设备定义为固定资产,但如果不属于生产运营的首要设备,且价值在2 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达到2年,也可以当做固定资产进行财务计算。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是将固定资产定义为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且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的资产,含建筑、专用设备等。由于税法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处理单位资产上有所差异,所以难以确保征税纳税工作的统一性。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影响的措施
(一)增强事业单位财会制度与税法的一致性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更高,因此需修正财会规范中的条款,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税收征纳水平获得提升。基于此,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规范进行调整时,应以实际情况和税务为核心,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经验,令财务会计规范能够与税务工作保持一致,以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例如,我国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存在差别,调整财务管理规范时需针对不同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若项目规模较大,则应采取应计制进行规范化调整,以单位实际收到的资金确定本期收入、债权、债务。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
优化内部财务预算控制机制可令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对此,事业单位要对财务预算项目进行细化,对于刚性控制预算,需对预算进行计划,以便对其进行约束,从而有效进行内部控制。另外,对会计的审计功能进行强化也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管理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以培养财务人员的监督意识,并提升其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水平。通过内外部监督,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于内部监督,可开通人员反馈通道,而外部监督则需内部领导、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形成三级审计监督模式,设立审计小组,请专家每月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查,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减少由于内部控制力度不强而产生的问题。
(三)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财务会计管理内容的宣传力度,可使财会人员的素质获得提高,同时还能增加其与其他部门人员的联系,使其他部门人员对财务会计规范工作的认识有所增加,以便于日后工作的配合。事业单位可将传统的宣传方法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以使宣传范围扩大。例如,利用单位内的报刊和公告栏,将财务会计规范、税收征纳的相关知识张贴出来,或制作成刊物,以供工作人员能够随时翻阅,潜移默化地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的认知,促使其自觉地配合财务人员的工作。此外,利用网上办公平台進行宣传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单位可在平台上增加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容模块,增强宣传的新颖性,吸引员工的注意力,但要注意对平台上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最新资讯。
(四)完善人才培养和招聘制度
财会工作人员数字化水平高低是影响财务规范能否落实的因素之一,但事业单位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缺失,需完善人才培养、招聘制度,使其更具规范化。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更新财会人员的思想意识。目前大部分财会人员对规范的应用性不强、工作职责不清晰,主要是因为其对税收征纳及财务会计规范的重视程度不深,对此,事业单位应注重提升工作人员对财务会计规范的认识,使其明白单位能否持续稳定发展与财会工作的规范性息息相关。在人才招聘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性不大,所以单位对招聘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其中可能存在裙带关系、个人推荐等情况,导致人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情况。对此,事业单位应严格把控招聘工作,对应聘者的专业素质、经验等进行明确要求,以使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得以增强。
三、结语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会对税收征纳产生直接影响,在明确影响的前提下,为确保税收征纳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应对财会制度进行优化,促使其与税法保持一致,从而提高财务、税收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华夏.浅谈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8):56-57.
[2]李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J].纳税,2019,13(25):25.
[3]耿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7(34):153-154.
[4]刘兴毅.刍议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6):45-46.
[5]赵琳.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7(2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