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园本食育特色课程建构与实施

2020-11-09王莉锦

家长·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食育

王莉锦

【摘   要】食育,是将食物作为教育媒介或载体,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完整的人格。本文探索以幼儿为主、教师和家长为辅的食育课程实施路径,围绕食育与健康、食育与环保、食育与劳动、食育与感恩、食育与礼仪等内容,将食育环境创设、食育课程推进、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家园合作有机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中,创建了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园本化食育特色课程。

【关键词】食育;生活体验;园本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7-0081-02

【Abstract】Food education is to use food as an educational medium or carrier to enhance children's physical fitness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lete personal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food education courses with children as the mainstay and teachers and parents as supplements,it focuses on food education and health, food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od education and labor, food education and gratitude, food education and etiquette, etc,environmental creation, promotion of food education courses, children's self-health management, and home cooperation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kindergarten food education courses, creating a kindergarten-based food education special course based on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

【Key Words】Food education; Life experience; Garden-based courses

一、食之行,体劳动之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他们对食物的感受也更多来自亲身实践,小班《稻米的故事》课程是这样开始的。

午餐时对米饭“闻起来香、吃起来甜”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的调查探索:大米是怎么来的?大米除了做米饭,还能做什么?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一片黄灿灿的稻田,瞧一瞧、摸一摸、闻一闻,实地感受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在动手尝试稻米脱壳的游戏中理解了大米的来之不易,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意;在做一做美食中,感受到妈妈们为了让爱挑食的小朋友健康成长,搭配不同营养的食材时的煞费苦心。

二、食之色,谱健康之道

食材中蕴含了大量潜在的知识,这是幼儿不容易直接获得的。《蔬菜营养多》课程以种植园地及清潭菜场的现有资源入手,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比较等方式了解各类蔬菜的营养价值,改变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同时也教会幼儿一日三餐如何合理选择食物,培养科学选择食物与合理搭配膳食的能力。

三、食之用,蕴环保之意

食材种类还特别多,同一类别下也能细分出很多品种,每种食材的颜色、形状、营养、使用都是不一样的,如何能物尽其用,不产生浪费呢?《豆豆总动员》课程以豆子大探索、豆子的生长、好吃的豆子、豆豆玩游戏等线索开展探究,让幼儿玩中学、学中吃。

那么多种食材都想尝一尝,可肚子也吃不下怎么办?《热腾腾的火锅》课程以其独特的饮食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的“忠实粉丝”,上至火锅历史、下至火锅配菜无不让幼儿和家长侃侃而谈,尤其是能吃多少放多少的“光盘”理念让幼儿践行了珍惜粮食的优秀品质。

四、食之情,怀感恩之心

大自然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的馈赠,那就是食物。因为它,我们才得以生存。《土豆变变变》课程引导幼儿了解果蔬、家常菜等背后的自然故事,指出它们是如何种下去、发芽和开花结果的,人又是食用了哪一部分,接受了大自然怎样的生命馈赠等,从而让幼儿从小就拥有正确的食物观和生态观。幼儿既是食物的制作者、使用者,也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肢体的发育和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得到促进。

五、食之礼,知文化之异

对于饮食文化极为丰富的我国来说,家庭与地域之间的饮食传统也是各具特色的。《好吃的冰糖葫芦》课程从食物来源、典故等出发,幼儿尝试自制独特的糖葫芦,经历计划、准备、操作、调整、再尝试后初具雏形,感叹中华人民的智慧。又如《甜蜜蜜的糖果》课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追随古老的传说故事,在亲子互动制作中里体验像蜜一样的美好时光,让幼儿关注了解传统文化,逐步熟悉我国的饮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神,随着一道道美食,进入幼儿的心田。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国内外文化不断碰撞,幼儿接触到的食物越来越多。《小面食 大创意——食在有意思》课程在幼儿尝试制作各种各样面食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外面食制作方式、制作理念等方面的区别,如意大利面与蔬菜面、葱油饼等。同时也了解世界各国的餐桌礼仪,体会不同文明中共同的文化精神,如对他人的尊重、感恩等。这是让幼儿从小养成文明习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好方式。

以食育理念点灯,照亮探索健康饮食之路;以品格教育渗透,整合了一日生活“五育”发展路径。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园本化食育特色课程,架构了小中大年龄段三大课程目标体系,小班重点“饮食习惯”培养,中班注重“饮食礼仪”养成,大班围绕“饮食文化”探寻,从点到面班班推进,生成系列课程内容。在推进实施中采取四个一策略,即每周一节食育课程,每月一次食育课程交流,每月一次微信课程推送,每学期一次食育成果汇报。通过课程的建立,携手家庭和社区资源,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我们坚信“食育”这棵植根于幼教土壤的生命之树,将来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 张秋萍.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08).

[2]何香.幼儿园体验式食育课程的探索[J].中外交流,2019(16).

(责编  黄 艳)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食育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不仅是生理营养,食育更给予婴幼儿心灵之养分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食育进校园之浅见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美术教学探析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