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的思政育人实践探索

2020-11-09刘鹏陈曙光叶昌李海斌杨现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基础课课程思政

刘鹏 陈曙光 叶昌 李海斌 杨现锋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该文针对理工类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割裂的问题,在材料类专业基础课中推行思政协同育人改革,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生动案例中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建立起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思政教育素材库,探索出思政教育与材料类专业教学的融合路径。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促使学生增强了家国情怀、坚定了“四个自信”、锤炼了实干作风,实现知识、能力、品格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课程思政;材料类专业;基础课;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02[收稿日期] 2020-04-21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已成为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1-3]。课程育人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各类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功能协同效应。众所周知,理工类基础课程主要传授专业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工程实践能力,往往会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意识和品格修养的培育,因而普遍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本研究在材料类专业基础课中推行思政协同育人改革,将思政教育与材料学科的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并且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金课”,构建基于专业课程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

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價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学生的品格塑造、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形成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面向新时代的课程思政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4-6]。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统一起来,教学工作始终局限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单一维度;有些教师尽管具有开展思政教育的意识,但教育的形式生硬、内容空洞,与课程知识点缺乏关联,这种空泛的说教实质上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启迪与共鸣[7]。

由此可见,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局出发,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应该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提高课程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和时代意义,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使课程思政达到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的思政育人实践

理工类基础课是学生储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渠道。笔者以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聚合物流变学、材料表面与界面等理论性强、覆盖面广的材料类基础课为例,探索在专业基础课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带动课程思政改革

教师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必须要从完善个人师德修养做起。教师具备坚守本分、潜心治学的职业操守,拥有淡泊名利、甘当人梯的精神境界,其作用远胜于空洞的说教,必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的消极影响,将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真理的认同与追求之上。本专业以“思政协同育人”特色党支部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育“四有”好老师。近年来,在专业基础课教师中涌现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人、校级“优秀教学贡献奖”获得者2人,这些师德典型凭借言传与身教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四个引路人”。

(二)通过教学资源建设丰富课程思政案例

材料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笔者立足材料类基础课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性格、志趣、认知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案例,建立起对应各章节知识点的思政教育素材库,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确保达到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提升课程思政成效

思政课教师直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旗帜鲜明地开展显性教育;专业课教师通过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将价值与信仰潜隐性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境界的洗礼。作为材料类基础课教师,笔者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生动案例中挖掘德育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比如,材料科学基础课引用《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著作记载的陶瓷、钢铁等材料的生产技术,使学生感受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材料工程基础课介绍新材料技术对我国航空、国防、能源、通信、电子等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奋斗历程,激励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这些思政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满足学生对个人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任课教师摒弃了生硬刻板的政治说教,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活泼的课堂组织,将蕴含在案例中的思想价值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思政教育既能“触及灵魂”,又能“润物无声”,让学生听得进、记得牢。

四、结语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需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于材料类专业而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材料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发挥好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的育人优势,以师德师风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提高思政协同育人的成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张鲲.高校“课程思政”的时代命题与建设路向[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63-166.

[2]王守成.浅谈如何在艺术类专业思政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J]. 教育现代化,2017(47):282-283.

[3]孟卓.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8-10.

[4]台红蕊.初探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成效[J]. 科教文汇,2019(445):41-42.

[5]于庆峰,乔俊飞,张俊友,等.关于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J].才智,2019(6):165-166.

[6]朱强,谢丽萍,朱阳生.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97):67-70.

[7]陈宁华,鲍雨欣,程晓敢,等.新时代地学野外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8(4):28-31.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基础课课程思政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