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依据
2020-11-09陈勇鸣
陈勇鸣
[摘 要]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在3%左右。这样中国是否进入了低速增长期,并非如此。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但发展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关键詞]2020年;中国经济;基本面
尽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经济增长具体目标,但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实际上已经包含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最近几年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200万左右,今年疫情发生,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消费创造一部分就业岗位,但是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得靠经济增长拉动,因此今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在3%左右。这样中国进入了低速增长期?并非如此。今年4月14日IMF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3%,预计中国增长1.2%,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到9.2%。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有八大依据:
第一,中国已进入疫情控制的稳定期,欧美国家还处在疫情的高峰期。中国疫情防控有体制优势。中国是有效战疫,欧美是有限战疫。病毒无国界,疫情有国度。中国大规模隔离和全国驰援是一场“遭遇战”,欧洲抗疫更像一场“持久战”。欧洲的抗疫策略,是治疗重症,停止轻症检测,目标全民建立免疫。美国开始是“遭遇战”,随后不得不演变为“持久战”。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主党派座谈会上总结中国战“疫”成果指出,我们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第二,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在进行金融去杠杆、供给侧改革,化解相关风险。全球股市上涨过程中,A股一直在调整,A股抗跌性会更强些。新冠疫情会不会引发中国金融危机?不会。从银行看,截至今年4月底,广义货币M2为209万亿元,贷款余额162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1.91%,不良贷款余额2.6万亿元,第二季度呆坏账如上升1%,呆坏账4万亿元左右。2020年4月,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202万亿元。从债券市场看,今年4月底,政府债务余额约40万亿元,公司债券约30万亿元。政府债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可能会出现兑付稍微延期。公司债券是商业信用,有抵押与担保。从股市看,截至2019年底,中国经济99万亿元,股市市值59万亿元,美国经济21.3万亿美元,股市市值42万亿美元。从整体看,中国股市泡沫已被挤得很小了,投资价值逐步凸显。而且中国股市在融资中占比还很低,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中国股市没有出现太大的让人感到震惊的下跌。不像美国股市连续出现四次熔断。从房地产看,中央调控非常严格,资金严格控制流向房地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外汇看,我国贸易是顺差的,外资在流入中国。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采取负利率,中国是正利率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也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2.9%,中国GDP增速6.1%。
IMF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3%,今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出现自大萧条以来的首次同步衰退,分别为负6.1%和负1.0%。扣除中国,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负2.2%。预计中国增长1.2%,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9.2%。中国是全球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之一,成为国际资本良好的避风港。为对冲经济下探,今年各省区市都公布投资计划,截至3月10日,有25个省区市公布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50万亿元。这是否意味着“2.0版的四万亿刺激”?情况不一样。首先总投资规模50万亿元,是各省上报项目,分阶段实施,其中今年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有些项目能不能实施,还需要国家发改委来批准。其次,此“50万亿元”并非2008年的“中央4万亿元+地方18万亿元”。
2009年M2增速是27.7%,GDP增速是8.7%,当年的真实通胀是19%。2019年GDP增速6.1%,M2增速8.7%,通货膨胀是2.6%。2020年4月M2 同比增长11.1%。再次,此次投资主要围绕新基建,是以“定向投放”为主。当然,要正确处理“过度刺激”与“扩张不足”的关系,确保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第四,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大规模内需市场,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约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6.24万亿美元。预计今年中国消费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而基于中国市场的恢复,也有利于吸收外资进入。中国也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消费市场,全球500强企业里,至少有450家涉及中国市场。
第五,城市化趋势没有停止,尤其今年进入都市圈的阶段。主要是指新一轮城镇化新增的城镇人口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大城市群,未来这些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巨大需求。中央提出加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巨大投资红利。新基建能对冲疫情对今年经济的影响,同时又能调整经济结构。新基建是围绕未来数字化生产生活和商业创新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字基建和对传统基建的数字化改造,范畴涵盖“数字基建+公共服务基建”。其“新”主要体现在新领域、新区域、新主体、新内涵、新模式上。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作用。
第六,中国拥有全球最全的制造业体系,中国制造业占全球近1/3。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由于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商品,其中间品在全部进口中的占比平均达21.7%,中国已是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过去20年中,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由初级制造国升级到先进制造和服务国。《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显示,上海、苏州进入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前十名,列第二和第八。宁波、南京、合肥、无锡、杭州进入世界前50强。当然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有一系列短板。如材料工业、航空制造业、医药工业、数控机床和信息装备产业及芯片产业我们还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
第七,改革有巨大空间,改革红利还在。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提出了七个关键领域的改革举措。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弥补了市场不足。疫情结束后,政府要归位。企业是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市场经济关键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混合经济关键是公平地对待民营经济,对民营企业不要讲“优惠”,要讲平等,平等的市场准入、平等的政府采购、平等的招投标和平等的产业支持政策等。法治经济关键讲法制,讲规则,让人们有信心。
第八,人力资源和人口红利还存在。今年874万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使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政策引导得好,874万大学生是经济发展的人才红利,他们是未来5-10年的工程师,发展经济的骨干力量。2019年12月2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機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扩大招聘乡镇教师医生,招聘乡镇电子政府网络主管,支持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到中西部拓展市场,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高附加值农业都需要大量人才。
总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发展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快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健康不是免费的,需要大量、持续和稳定的投入。过去40年间,中国卫生费用年均增长超过同期名义GDP年均涨幅2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195.9亿元,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升至6.6%。世卫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医疗费达7.5万亿美元,约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10%。政府财政要把原有投向基础设施的钱,更多地转移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领域里面来,把基层医疗短板补上,把独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补上。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短板补上,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行稳致远,更好地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 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