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份小麦新品系的若干品质性状分析
2020-11-09崔文礼陈瑞瑞汪辉
崔文礼 陈瑞瑞 汪辉
摘要:为了明确部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系的子粒品质性状,并为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以及从中发掘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选用14份小麦育种高代稳定品系,利用近红外分析仪测定了其子粒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沉降值都较低,但一些品系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都较高。通过比较分析,可加强对C1、C2和C9品系的选育。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系;品质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7-002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7.0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ome new wheat lin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special wheat and the extraction of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quality traits, 14 wheat breeding high-generation stable lines were selected, and some quality traits were determined by near-infrared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dimentation values of 14 wheat strains were all low, but some strains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high quality strong gluten wheat, with higher bulk density, higher protein content and higher wet gluten content. By comparison, the selection of C1, C2 and C9 lines can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new wheat lines; quality characters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加工食品种类最多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储备粮食之一。中国小麦常年播种面积为2 400万~2 600万hm2,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安徽省是中国南北麦区的过渡区,其主产麦区地处北纬33°左右,生产上可供选择的小麦品种较多,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安徽小麦单产与总产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具有优良遗传基础的骨干亲本种质资源的育成以及品种的更新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4]。在对优质强筋小麦的快速检测方面,有研究认为应用DA720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可以大大提高效率[5-7]。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14份供试小麦育种高代稳定品系的若干品质性状,以期从中筛选出优异种质,为安徽省麦区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以及从中发掘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4份小麦新品系由安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系课题组提供,均为综合性状较好的高代稳定品系,对照品种为扬麦25(因供试材料亲本多含扬麦系列)。材料于2017—2018年度种植于安徽农业大学大杨店试验基地,行长2 m,行间距30 cm,株距10 cm,单粒单窝点播,每个品系播种5行,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
1.2 试验方法
在储藏6个月后,使用Perten 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测定各供试材料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硬度等性状。
1.3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DPS等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质性状分析
对14份小麦新品系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1.1 硬度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硬度平均为69.21%,变异系数为9.19%,变化范围为51.67%~79.00% ,其中有12个小麦新品系的子粒硬度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占供试品系的85.71%。
2.1.2 容重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容重平均为813.00 g/L,变异系数为2.24%,变化范围为765.33~831.67 g/L,其中有6个小麦新品系的容重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占供试品系的42.86%。
2.1.3 蛋白质含量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5.09%,变异系数为5.83%,变化范围为13.49%~16.78%,所有新品系的子粒蛋白质含量都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
2.1.4 湿面筋含量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2.23%,变异系数为5.93%,变化范围为28.66%~35.70%,所有新品系的子粒湿面筋含量都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
2.1.5 沉降值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沉降值平均为27.30 mL,变异系数为14.14%,变化范围为19.03~32.83 mL,所有新品系的子粒沉降值都比對照品种扬麦25高。
2.1.6 吸水率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吸水率平均为61.49%,变异系数为4.55%,变化范围为55.10%~66.67%,其中有13个新品系的子粒吸水率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占供试品系的92.86%。
2.1.7 稳定时间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稳定时间平均为7.94 min,变异系数为14.99%,变化范围为5.10~9.67 min,其中有10个新品系的子粒稳定时间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占供试品系的71.43%。
2.1.8 形成时间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形成时间平均为3.67 min,变异系数为10.63%,变化范围为3.10~4.13 min,其中有13个新品系的子粒形成时间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占供试品系的92.86%,C11的形成时间与对照品种扬麦25相同。
2.1.9 出粉率 所选育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出粉率平均为69.13%,变异系数为2.71%,变化范围为64.57%~71.53%,其中有8个新品系的子粒出粉率比对照品种扬麦25高,占供试品系的57.14%。
2.2 聚类分析
采用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对参试的14份小麦新品系的子粒各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品质性状含量指标的接近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可将14份小麦新品系大致分为4类:Ⅰ类包含C1、C9、C13、C2、C4、C7和C12;Ⅱ类包含C3、C5、C6和C10;Ⅲ类包含C8;Ⅳ类包含C11和C14。
3 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中国正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小麦生产也向优质、高产稳产和多抗方向发展,这就对小麦种质资源在品质性状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系)进行比较和利用就十分重要[8-12]。从本试验的14份供试材料分析,Ⅰ类中编号为C1、C2和C9的一些品系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都较高,可继续加强研究,但沉降值不高,由此可见,新品系的部分品质性状已得到改善,但要实现多种优良的品质性状聚合到同一个品系中尚需进一步的选育。
参考文献:
[1] 胡承霖.安徽麦作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宋佳静,陈 杰,白 冬,等. 33份小麦新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6.
[3] 朱 昱,李金霞,罗 勇. 6份小麦新品系品质分析与评价[J].新疆农垦科技,2017(7):11-13.
[4] 崔文礼,郑文寅,张文明,等. 10个推广小麦品种的引种试验研究[J].种子,2014(8):101-103.
[5] 沈业松,王 歆,顾正中,等. 296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2018,30(10):1617-1623.
[6] 高居荣,樊广华,李圣福,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小麦品质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42-44.
[7] 高居荣,韩秀兰,孙彩玲,等. DA7200近红外仪在小麦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1):173-176.
[8] 苏月琴,喇晓萍,魏添梅,等. 39个春小麦品系鉴定结果初报[J].农艺农技,2018(11):7-9.
[9] 景卫国,孙 灵,刘宏胜.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性状比较试验研究[J].甘肃农业,2016(19):26-29.
[10] 麻珊珊. 2013年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1] 刘丽华,庞斌双,刘阳娜,等.2009—2014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2):165-171.
[12] 华冠勋. 黄淮麦区冬小麦骨干亲本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