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冰莹:两度从军再从文的“新花木兰”

2020-11-09

北广人物 2020年40期
关键词:从军战地女兵

话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位名字接近、年代相近的女作家,一位叫谢冰心,一位叫谢冰莹。

谢冰莹(1906—2000),原名谢鸣岗,字风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2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与谢婉莹(冰心)、苏雪林、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一道,跻身中国现代女作家行列。与其他女作家相比,她的人生历程显得尤其特别,与中国现代军事的联系最为紧密,她是中国现代军事意义上的第一位女兵,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兵作家,堪称能文能武的“新花木兰”。

病中完成《一个女兵的自传》写作

谢冰莹首次从军,始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经过短期训练,便开往北伐前线参战。其《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平女师大毕业后,谢冰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于1931年赴日本留学。但几经周折,竟在日本被捕入狱,不但求学未果,还饱受酷刑摧残;后经柳亚子等友人营救,方才脱身回国。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她毅然投入抗战洪流,她自行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此刻,她再一次从军,为抗战而从军。

为“新花木兰”先北伐又抗战的从军义举所感动,上海《立报》与北平《世界日报》对其曾各有一次专访。第一次是在1937年10月,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不久,第二次是在1946年8月,抗战胜利之后不久,话题当然都离不开“新花木兰”的抗战生活。

其中,上海《立报》的专访,约1500字,配发了一幅谢冰莹着军装执旗帜的照片,图文并茂地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新花木兰”的人格肖像。报道中提及,虽然她从日本侥幸脱险,保全了性命,可因为在狱中受刑过重,身心备受摧残,脑部也发生了病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归国后,谢冰莹坚持在广西南宁中学教书,还主编《南宁妇女周刊》,终因病体不支,不得不回湖南去休养。1936年,她在湖南休养期间,仍勉力完成了《湖南的风土》《一个女兵的自传》两部书稿的写作。因为写作的辛苦,再加上四月间丧母的刺激,她神经日渐衰弱,还患上了胃病、鼻炎、心脏病,这使她在暑假的时候,不得不到南岳肺痨病疗养院治疗了一月。

直到治疗完毕,回到长沙,谢冰莹听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她思前想后,想到她这一身病痛完全是由日本人所赐,便下了牺牲一切赴前线抗敌的决心。就这样,一位曾经从军痛击军阀、祈望国家统一的北伐女兵,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又化身为奋起还击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抗战女兵。对于当年的女性读者,谢冰莹接下来的讲述,恐怕更能打动她们的内心。谢冰莹称,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成立,是她本着只有抗战才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唯一出路,只有参加这样的抗战,中国妇女才能得到解放这一信念而发动的。她说:“北伐后,妇女的活动被到厨房去的口号封锁过,以致妇运会曾一度消沉,但是今后的妇女要从家庭中打出一条血路来,这便要看妇女们是否能到前线去,和武装同志共同抗敌了。”

1946年8月11日、12日,北平《世界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连载题为“谢冰莹谈抗战生活”专访报道。报道首先提及了谢冰莹在台儿庄战役期间,两次身患“险症”而最终脱险的惊险历程。原来,因文笔出众又善于沟通,台儿庄战役之际,李宗仁曾请谢冰莹暂时出任随军记者。可就在此时,因盲肠炎发作,不得不卧病在床了。当时战地没有手术设备,不能医治。就连战地医生也只是说:“只有看着你死。”谢冰莹回忆称,当时“她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动也不敢动。连喝牛乳,都要用管子送到嘴里。那时她心里难过万分。那知养了一个来月,竟全好了。”

凭着幸运,谢冰莹在台儿庄战地上,侥幸“自愈”了盲肠炎。可后来,回到重庆割治时,又发现了肠梗阻的危险。还是凭着幸运,仍然“自愈”了。经历了盲肠炎与肠梗阻的两次奇迹般的“自愈”之后,谢冰莹一路艰险走来,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战后复员的生活与家庭生计如何重新筹划,自己的写作生涯又如何规划等等,一系列近期与远期的个人问题,接踵而至,并不比一位抗战女兵的战地生活轻松多少,甚至还要更为复杂与艰难。如果说在前线的抗战生活,主要内容就是与敌军和病魔的殊死较量,而抗战胜利之后的家庭生活,主要内容则是为养家糊口的生计问题全力以赴。当然,从女战士、女作家到家庭妇女的角色转变,谢冰莹仍以一贯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去坦然面对,并竭尽全力。

“新花木兰”一生作品频出

1949年之后,谢冰莹在台湾任教,后又迁至美国旧金山以度晚年。2000年1月5日,谢冰莹在异国他乡溘然长逝,享年93岁。一段“新花木兰”的传奇,就此悄然落幕;但关于她的从军故事,关于她的抗战生活,还将长久流传下去,还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仅抗战期间完成的作品就有《從军日记》《在火线上》《军中随笔》《第五战区巡礼》《梅子姑娘》《冰莹抗战文选集》《姊妹》(短篇小说集)、《写给青年作家的信》(写作指导)、《在日本狱中》等。

作为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开拓者,谢冰莹继1936年出版《一个女兵的自传》之后,又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写成《女兵自传》中卷,并以《女兵十年》为书名出版;林语堂的两个女儿还将其译成英文,由林语堂亲自校正并作序,在美国的JohnDay公司出版,译名为《Girl R ebel》。其余作品,有的也相继被译成英、日、法、德等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均有出版。

2000年1月5日,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继谢冰心、萧乾、苏雪林等文坛名宿相继辞世后,蜚声文坛的“新花木兰”谢冰莹女士,在美国旧金山溘然长逝,享年93岁。人们按照她生前“如果我不幸地死在美国,就要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在金门大桥下,让太平洋的海水把我飘回去”的遗嘱,将其骨灰撒入江海,终于圆了一位“女兵”的还乡之梦。

据《世界日报》整理

猜你喜欢

从军战地女兵
这!就是女兵
送友人从军戏作
战地女豪杰
木兰从军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战地玫瑰”养成记
执法女兵走在第一线
迷彩女兵
战地歌声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