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新型工作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2020-11-09丁宇翔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

摘 要:当前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提高,离不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当前网络舆论环境形势和大学生思想状态,增加实践教育权重,让思政教育生活化;加强“微思政”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思想水平;增强网络舆论环境分析,创新“微思政”产品,让“微思政”新型工作思想和状态融入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明确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方针,使高校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微思政;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当今社会正大跨步地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然成为每个人形影不离的“伙伴”,“QQ”、“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软件成为了现代人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工作概念,“微思政”成为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微思政”是指在快速传播的网络环境下,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更加便捷、有效、灵活、平等的形式对学生在网络表达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有效解决和回应,潜移默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品质、情绪情感、心理健康等进行正确引导,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2]。目前,互联网平台已然成为了校园课堂转战的重要领域,各大网络课程软件,“钉钉”、“bilibili”、“腾讯会议”等,成为了联结学生和教师的有效桥梁,也成为获悉学生思想动态的助力器。面对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将如何正确合理看待网络舆论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做好在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目前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3]。因此,基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微思政”工作开展的现状,本文将对今后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路径进行分析。

一、“微思政”起步阶段,辅导教育转型期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传统思政教育的转型,这一新型的教育方式是适应当今大学生生活习惯和思想动态的有益转变。以往高校辅导员思想工作作为思政教育的直接手段,通常会通过召集会议,在一些重要节点,比如新生入学教育、班会或年级会议等,同样对学生的接纳程度和思想动态的掌握收效甚微。当今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作为刚离开家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外界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善于将网络社交媒体作为发表言论思想的媒介,加之国内外信息的不断充斥在网络上,高校成为了互联网的主要运用场所和领域。网络信息纷繁,更新速度快,来源多元化,言论更加自由,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思想载体。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脆弱,尤其是离开了家庭的庇护,独自进入大学这个小团体进行生活,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摩擦,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疏导负面情绪,纠正错误认知,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营造健康和谐校园环境的必经之路。因此,“微思政”作为传统课堂教育的衍生形式更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辅导员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消息,更新公众号等,让同学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也能及时表达观点。通过这种及时互动沟通的方式,辅导员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变化,进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辅导员多采用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发布新闻,接收评论等,正逐渐从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微”教育结合的阶段发展。从传统思政教育过度到微思政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可能还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仅是传统教育的一次简单演变,缺乏经验,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也是对长期存在的思政教育形式再思考和再教育过程。因此,面对当前起步阶段,高校辅导员“微思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均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和提高。

二、平台多元复杂,产品内容单一

“互联网+”时代对网络工作者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各网络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从起初的“校园网”时代到今天的“直播”兴起等,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选择多种多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展示和沟通交流。网络的开放性在带来国内外丰富多元的信息之外,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一些西方思想的歪曲,这些负面信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思想冲击,其中不乏不法分子的言论煽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的思想教育,需要在高校中系统、完整的进行[4]。这与碎片化的互联网教育似乎矛盾,实则不然,如何利用好碎片化的信息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化整为零,是利用“微平台”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需要发展、创新的工作途径。然而目前,关于“微思政”开展工作渠道主要集中在“微信群”和“公众号”等,以宣传教育为主,但内容形式较单一,不能更好的迎合当今学生的网络沟通需求,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网络舆论掌握滞后,教育监管机制不匹配

当前建構“微思政”平台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对于网络舆论环境的掌握,是当今校园思政工作的重要场地。“舆论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和政治武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新常态”[5]。然而,当前正值信息爆炸的时代,国内外信息不断充斥着网络,网络舆论的信息真假难辨,不乏一些刻意捏造、蓄意夸大的信息,而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缺乏独立判断信息的辨别能力,“谣言”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影响甚深,这就更加凸显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当前的高校辅导员多对网络舆情掌握较滞后,对大学生思想动态了解不够及时,无法及时纠正错误信息,让学生容易轻信,这也直接导致了辅导员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消息滞后。

在总结当前“微思政”在辅导员思政工作的现状后,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微思政”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领域,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就“微思政”在今后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可行性路径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一)增加实践教育权重,让思政教育生活化

理论终将服务于实践,实践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一直以来的重要部分,但也是欠缺之处。无论是传统思政教育还是“微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与理论教育应秉承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近年来,思政教育中增加了实践的考核,逐渐开始重视实践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但实践教育的比重仍较小。“微思政”的兴起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只是片面地将课堂“搬”至互联网上,实则不然,仅是转移课堂地点并不能体现出“微思政”方式的作用,反而会更快被淘汰。“微思政”本质上是借助“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在当前信息爆炸时代和大数据的浪潮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虽然形式是在互联网上,但内容需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增加思政实践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权重,让辅导员将思政教育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微平台”进行宣传和接收反馈。辅导员通过及时接纳实时信息,并进行修正,让思政教育生活化,走进学生生活,实现沟通交流无“时差”,才能真正将思政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

(二)加强“微思政”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思想水平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主体也逐渐从教师讲授为主体,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完善“微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和效果,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分不开,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水平也成为当前的主要突破口。增加辅导员“微思政”培训工作,不仅可以让习惯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师可以有机会接触新的知识和理念,还能让新入职的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征后,更有目的性、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思想辅导工作。只有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明确、理念更新之后,才能在校园中更加顺利地开展“微思政”工作。

(三)增强网络舆论环境分析,创新“微思政”产品

移动媒体已成为了当代人的生活必需品,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6],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监控和引导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大重点。信息更替速度快,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是互联网平台的一大特色,我们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中捕获来自全世界各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在上面学习新知识,了解世界的动态变换。网络平台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喜欢,他们时常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一些言论和宣泄情绪,这无疑是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分析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的一大挑战。同时,大学时代是个体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对于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的正面性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同时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对其的影响,是当今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环境分析和危机处理的必修课。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在当前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不断创新“微思政”产品[7],紧跟互联网时代的脚步和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我国培养栋梁之才。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高校辅导员“微思政”工作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合理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辅导员需要深刻思考和不断创新的伟大事业,这对培养我国新时代人才,实现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巫升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微思政”新型模式路径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4):68-70.

[2] 王斐斐.新媒体时代“微思政”模式探索[J].决策探索(下),2020(04):41.

[3] 徐丁玎,牛晶晶.新媒體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管理角色的嬗变与调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8):49-54,59.

[4] 占陈曦.“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27-28.

[5] 凡欣.网络舆论场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84-88.

[6] 程仕波,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2-26.

[7] 郑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优化——基于“微思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JSB628。

作者简介:丁宇翔(1991- ),男,江苏省南通市人,硕士,助教,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