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案例探析

2020-11-09苏琴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脱贫攻坚

摘 要:脱贫攻坚是教育系统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对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高校具体资助育人的工作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分析脱贫攻坚背景下资助育人的创新方式,对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脱贫攻坚;资助育人;工作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他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1]。考上大学,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迈出脱贫的重要一步,那么高校如何把这一批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有真才实学,可以带领身后的家庭一同脱贫致富的有用之才,需要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环节上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工作模式,与时俱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重要版块,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阵地,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案例简介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W同学,女生,来自农村家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四口人,弟弟也在求学,父亲患有脑癌,母亲靠做搬运工等体力活独自承担家庭经济重担。该生学习成绩优异,与同学关系融洽,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贴补家用。在校期间,先后获得过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四次校奖学金,同时还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2018年我刚到学院担任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资助育人板块。当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评选工作陆续展开时,那时看到W同学的名字,是在学院推荐的国家奖学金候选人名单上。随后,第一次约见她,瘦小,十分有礼貌是对她的主要印象。由于我刚接手相关工作,对她的情况仅仅通过书面文字,了解有限的家庭背景等,当时只是觉得她学习成绩优秀,心智也比较成熟。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通过班主任和班干部,进一步了解到W同学的一些家庭状况。此后,我还推荐该生参加了助学征文活动,通过认真阅读她的文字,更进一步了解关于W同学的具体情况。

W同学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她的父母早年依靠做搬运工的工作来养活她和弟弟二人。据她的描述,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外出打工,也常常看着父母在炎炎烈日或是刺骨寒风中,用瘦弱的身躯将一捆捆木材、一袋袋大米面粉楼上楼下的扛上扛下,一年四季从未间断,而父母也从未有任何抱怨,拼命地干活,只是希望她跟弟弟能够早日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W同学将父母的辛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渐渐磨炼了她坚韧的意志,她励志好好学习,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这样就能够尽早帮助父母减轻生活的重担。但命运似乎总是要给他们更多的考验,就在前几年,W同学的父亲在搬运货物途中突然失控,险些酿成车祸,到医院做完检查后,才知道父亲患了严重的脑癌!全家如同遭受了晴天霹雳般的打击,父亲再不能负担家庭的重担,并且高额的治疗费用对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从那之后,只有W同学的母亲独自打拼,继续做着搬运工的活,勉强维持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我听到这里,心里不禁掀起波澜,一时不能将眼前这瘦小的女生跟这些苦难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W同学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努力,顺利考入了大学,她的弟弟也考入了本地的高职院校。但是,大学的学费又成了这个家里一笔重大的开销。这时,高校的资助政策仿佛及时雨,给W同学以及她的家庭雪中送炭。W的班主任姚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同时也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在了解W同学的情况后,积极为她争取相关的物质援助。同时,也许正是经历了家庭的不幸与磨难,W同学有着异于常人的坚韧的毅力,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用实力为自己争取到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另外,W同学还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她说,工作虽然辛苦,薪金也很微薄,但是成就感满满,她可以用兼职的工资来贴补家用了。

我们学院在了解该同学的情况后,在刚入学报到时便安排她通过学院绿色通道,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来减轻学费负担,随后又优先给予最高等级的国家助学金;在日常學习生活中,当时的辅导员潘老师与杜老师定期都会与W同学谈心,了解她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状态,鼓励该生克服暂时困难,学好本领,以知识改变家庭困境,每年还安排老师去家中慰问等。另外,我院还对W同学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和教育,该生在入学时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且在大三时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被W同学的事迹所感动,将她推荐给我院新媒体中心作为专访对象,希望能够对她刻苦学习并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经历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树立自己的理想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W同学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成绩优异,考取了无锡一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扎实坚韧的一步,作为母校的老师,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三、案例思考与建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W同学在她的文章里写到的一句话。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孩子,经历了本不该由她承担的困苦,作为老师,除了敬佩她的毅力和精神外,更应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来帮助她。

资助育人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高校资助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尤其是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以来,高校的资助教育工作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在这一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精准资助”已经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高校资助工作要建立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实情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分类”和“精准资助”。同时,资助育人工作还应该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给予困难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德育指导。针对这一案例,通过对W同学事迹或精神的正面宣传报道,可以起到广泛地教育和引导作用,激励更多学生尤其是有类似遭遇的困难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刻苦学习,筑牢自己的梦想基石!

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重要板块,国家对困难生的帮扶力度不断深化,资助模式也更加的成熟。当前,学校越来越关注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从关注“经济困难”逐渐转向“资助育人”,注重关注学生的成人成才。本案例将资助工作理念和育人理念充分结合,不仅“扶贫”,而且“扶志”,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典型,是构建“贫困生群体”奋发向上长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探索,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普适性。

四、结语

在新时代,尤其是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如何强化高校资助育人理念,進一步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1]。目前我们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例如育人观念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思想引领不足,受资助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依赖性,缺乏应有的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另外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显现不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缺少书本以外的素质拓展,使其在毕业从业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再如,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团队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有所欠缺,同时也缺少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等。另外,高校贫困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与实际需求有所差距,一是数量有限,其次岗位工作也多局限在普通的行政办公、整理文书等类型,缺少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针对以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作为资助育人的一线工作者,我们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1)完善制度,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全员参与就是指高校作为资助育人助力脱贫攻坚这项工作的关键力量,要调动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综合统筹规划资助育人工作的每一项环节,从学生入校前、学习中以及毕业进入社会后,各方面各环节做好衔接工作,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格局。

(2)转变思维模式,全方位育人。打破以往高校“重资助、轻育人”的传统工作方式,努力探索各类活动形式,注重对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提倡在学生中进行“朋辈教育”,树立优秀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缺乏信心或有一定心理困难的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强不息的品德。另外,高校还可以从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环节入手,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其今后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基础。

(3)利用新技术手段,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校园卡消费等情况进行初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便掌握学生经济活动状况,及时发现相对较贫困的学生,给予精准帮扶;另外,当下新媒体等高效便捷的宣传手段,也给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指的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型新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视媒体等[2],通过宽带局域网、互联网、卫星等渠道,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3]。高校,扩大资助信息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构建资助育人专项微信公众平台,将资助政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入剖析资助申请流程或注意事项,甚至还可以借鉴新媒体的手段逐步探索实现困难生认定的可量化途径,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媒体形式,具有“一对多”的传播优势,信息到达率和传播率都很高。另外,平台还可以构建例如“优秀典型引领”、“诚信感恩教育”、“心理疏导帮扶”等专栏内容,一改往日固化的资助政策宣讲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打造学生管理队伍来运营新媒体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独立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娟.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索[J].教育发展纵横,2019(225).

[2] 何光华.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新闻报道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报,2017(4).

[3] 刘俊冉.商建辉.牵手新媒体,引爆广告创意课堂[J].出版广角,2016(1).

作者简介:苏琴(1989- ),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