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连盆地伊和高勒地区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020-11-09林效宾李西得刘武生许强

铀矿地质 2020年5期
关键词:二连水化学层间

林效宾,李西得,刘武生,许强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二连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之一,已发现的巴彦乌拉—塞汉高毕—齐哈日格图大规模铀成矿带上的勘探成果不断突破,先后发现了多个古河谷型砂岩铀矿床[1-5],研究发现该成矿带向东北部延伸的伊和高勒地区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3,6]。伊和高勒地区地形系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均为内陆水系。该区主要矿产为煤和石油,相应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而铀矿地质工作相对薄弱。本文主要通过1∶25 万铀矿水化学区调,结合地下水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概略分析了伊和高勒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该区铀矿勘探评价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东部,所属次级构造主要包括沙那凹陷东部、阿北凹陷及阿南凹陷北部,北临巴音宝力格隆起,南接苏尼特隆起(图1)。地层以白垩系充填为主,从下至上可划分为阿尔善组、腾格尔组、赛汉组、二连组,其中赛汉组和二连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赛汉组上段岩性为紫红色、灰色砂岩、泥岩、页岩,粉砂岩夹薄层泥灰岩;下段为灰色砂岩、泥岩、煤。二连组上段为灰色、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砖红色砂岩、泥岩,见星点状黄铁矿和植物化石,岩石疏松;下段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岩、粉砂岩质泥岩。赛汉组上段砂体发育,北部砂体厚度大于南部,具有“泥-砂-泥”结构,有利于砂岩型铀成矿。在上白垩统二连组砂体中见有多处铀矿化(异常),均位于浅地表。

图1 研究区构造位置图(据李洪军等,2010[7]修改)Fig.1 Structural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2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1 地下水赋存条件、类别与含水岩组划分

伊和高勒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严格受构造体系的控制。依据含水介质及其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可将工作区划分为4 种不同地下水类型,即基岩裂隙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白垩系裂隙孔隙层间水,第四系孔隙潜水[8]。各地下水类型分布区内的不同地带因受到岩性、地貌、古地理以及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富水程度也各不相同。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研究区外的北部及南部的古生代和中生代隆起区,含水介质为古生界碎屑岩以及各期次的岩浆岩,其富水程度主要受构造条件的控制,而出露形式则主要受到地貌条件的直接影响;玄武岩孔洞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北西-南东向张扭性断裂之中,气孔构造发育良好,节理裂隙,特别是原生柱状节理也相当发育,为大气降水渗入和凝结水的补给及其赋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其富水性一般较好;白垩系裂隙孔隙层间水分布于中部的各凹陷内,主要为二连组、赛汉组含水层,分布稳定,厚度大,水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意义,其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岩相古地理条件的控制;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马尼听郭勒、哈勒金郭勒、伊和高勒等较大枝状沟谷中,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含砾砂土层,接受降水入渗和上游河流补给,自河道上游至下游含水层颗粒变细,厚度变薄,富水性逐渐减弱。

2.2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该区地下水的补-径-排主要受构造体系与地貌条件的控制。西北部及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区,为地下水的补给区;中部的中生代凹陷,为地下水的径流区;而研究区东部毛敦梗高勒河一带则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图2)。

在补给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凝结水渗入,在凹陷边缘以泉或河流的形式排泄进入中部凹陷含水层进行补给。河流补给主要以马尼听郭勒、伊和高勒(河)为主,尤其马尼听郭勒受导水的北西西向张性断裂所控制,对承压含水层的补给最为明显,同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层间氧化带的展布均受其影响。伊和高勒(河)对区内地层的补给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下游则以排泄为主。

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地貌及含水层岩性控制,整体为自西北向东南径流,在凹陷边缘及中部砂体发育地段,发育有较深的潜水或层间氧化带。

地下水排泄主要以径流、蒸发排泄为主。在区内东南部,地下水主要以径流排泄于邻区,或通过泉、断裂的形式排泄于毛敦梗高勒等河流;亦有部分水体在中南部湖泊集中分布区,以蒸发的形式进行排泄。

3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图2 伊和高勒地区地下水水动力图Fig.2 Groundwater hydrodynamic map of Yihegaole area

地下水水化学样品均采自区内农牧井,井深3~230 m,含水层位以白垩系为主,样品采集主要参照《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EJ/T 276—1998)、《地浸砂岩型铀矿水文地质勘查规范》(EJ/T 1194—2005)、《1∶250000 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区域评价规范》(EJ/T 1160—2002)、《水的放射性组分检测取样规程》(EJ/T 956—95)等规范。所有样品的温度、pH 值、Eh 值、电导率、溶解氧等均现场测定,所用仪器型号为Eureka 第二代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美国Eureka 公司);水中氡气浓度为地下水样品采集密封后返回驻地当天进行测定,所用仪器型号为FD216 环境氡测量仪(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测试方法和依据见 《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EJ/T 605—91);水中硫化物、Fe3+、Fe2+浓度为地下水样品分别加入相应试剂并密封后返回驻地当天进行测定,所用仪器为DR3900 台式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公司);铀含量送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进行测定,所用仪器为NexION300D 等离子体质谱仪(美国PerkinElmer 公司),测试方法和依据见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锂等39 个元素》(DZ/T 0064.80—1993);水质简分析送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和依据见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滴定法测定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DZ/T 0064.49—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离子色谱法测定氯离子、氟离子、溴离子、硝酸根和硫酸根》(DZ/T 0064.51—199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 5750.6—2006) 等规范。

3.2 水质参数变化特征

区内水质参数的变化主要受到地层岩性、古地理沉积环境以及地貌和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与控制,亦是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综合反映。

地下水pH 值: 变化范围为7.12~10.87,总体表现为凹陷中心低,两侧较高的趋势。

地下水Eh 值: 变化范围为-196~153 mv,整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在径流区上游,受马尼听郭勒和伊和高勒等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的Eh 值则相对较高,普遍大于60 mv;沿地下水径流方向,Eh 值逐渐降低;至排泄区,在中南部的阿拉诺尔、东南部等地区,Eh 值降至-60 mv 以下。在872 矿化点东南侧,因地下水径流缓慢,氧化还原作用较弱,Eh 值亦较低。另外,受构造控制,在中部玄武岩条带两侧地下水Eh 值较低,呈两条南北向的低值条带(<0 mv)。

地下水电导率: 地下水电导率值大小直接反应矿化度的高低,水样点电导率最小值仅为116 μs/cm,最大值为11 ms/cm。径流区上游,受马尼听郭勒和伊和高勒等地表水的直接补给,地下水的电导率普遍小于1 ms/cm;沿地下水径流方向,随着水岩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逐渐增高;至排泄区,蒸发浓缩作用增强,在中南部的阿拉诺尔、东南部等地区,电导率增至2 ms/cm之上;在额尔登高毕凸起地区,地下水径流相对缓慢,电导率亦较高,在1~2 ms/cm之间。

地下水溶解氧: 地下水溶解氧为地下水氧化还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地下水Eh值变化特征相似,其主要受控于地下水的补-径-排体系: 径流区上游,受马尼听郭勒和伊和高勒等地表水的直接补给,地下水溶解氧明显偏高,普遍大于7 mg/l;在中部径流区地下水中的氧气逐渐消耗,溶解氧最低降至1 mg/l;至南部的阿拉诺尔、东南部等排泄区,地下水溶解氧又重新增至4 mg/l 之上。

地下水硫化物: 地下水硫化物(包括H2S、HS-、S2-等)的浓度高低与构造、微生物作用等密切相关。在氧化还原过渡带,水中硫酸根离子在脱硫酸盐细菌及有机质的作用下可被还原为H2S,因此现有铀矿床的地下水中大多数都含有大量的H2S 等气体成分,因此硫化物含量可作为评价铀成矿远景区的一个重要水化指标。本区地下水中硫化物浓度为0~531 μg/L,大部分小于10 μg/L,高值区(大于30 μg/L)呈3 条北东向的条带展布,主要位于872 矿化点南部、额尔登高毕凸起北部、阿拉诺尔-801 矿化点等地区。

地下水Fe3+/Fe2+: Fe 含量与含水层岩性关系密切,在靠近玄武岩发育的地区铁离子普遍偏高,最高可达10 mg/L。地下水Fe3+/Fe2+比值与地下水氧化还原能力有关,因此可以利用地下水Fe3+/Fe2+比值的变化来间接指示地下水的径流及氧化还原方向。与地下水中Eh 值、DO 值等水化学参数变化相同,其主要受控于地下水的补-径-排体系。在马尼听郭勒、伊和高勒接受河流补给的地区地下水Fe3+/Fe2+比值明显偏高,大于15;径流区,尤其各凹陷中心部位Fe3+/Fe2+比值普遍小于1;在阿拉诺尔、东南部等排泄区,Fe3+/Fe2+比值最高,升至20 左右。

3.3 水化学类型变化特征

伊和高勒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变化,与水质参数的控制因素一致,比较明显地反映了区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与运动规律,具有干旱荒漠草原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碎屑岩的水化学特征。由于测区内潜水与层间水补给、赋存等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同时两者在补排关系上又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因此,潜水与层间水的水化学特征,即具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潜水水化学特征: 潜水主要指分布于西北部的基岩裂隙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和枝状沟谷中的全新统孔隙潜水。低山区基岩裂隙水组成岩性为古生界碎屑岩和各期次的岩浆岩,由于各种类型的节理裂隙相当发育,且地形坡度大,地下水径流条件好,所以水质普遍较好,水化学类型比较简单,多为HCO3—Ca·Na 型水,少量HCO3—Ca·Na·Mg型和HCO3·Cl—Na·Mg 型水,矿化度均小于2 g/L。丘陵区基岩裂隙水含水介质主要为侏罗纪地层,由于该地层中含有大量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铁锰结核及硫磺等矿物成分,且丘陵地形起伏较小,地下水径流条件差,其化学类型多为HCO3·SO4—Na·Mg 型水或HCO3·SO4—Na·Ca 型水,矿化度一般大 于1 g/L,部分高达2~4 g/L。玄武岩孔洞裂隙水由于接受上游和两侧地下水的补给,其水化学类型也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深层比浅层受玄武岩本身矿物成分的影响较大,因此,其水化学类型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浅层水主要为HCO3—Na·Mg 型水 或HCO3—Na·Mg·Ca 型 水,而深层则为HCO3·Cl—Na·Mg 型水,矿化度均小于2 g/L。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枝状沟谷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双重补给,同时,又受到较强烈的垂直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自上游往下游水化学类型由好变坏,矿化度由低变高,表现出了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在阿拉诺尔附近受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水化学类型变为Cl—Na 型水。

层间水水化学特征: 受上游基岩裂隙水、以及不同岩相带含水岩性及地下水径流速度的影响,其水化学特征表现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带性。马尼听郭勒西南侧的广大地区,由于接受古生界和侏罗系基岩裂隙水的双重补给,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SO4—Na·Mg 型水或HCO3·SO4—Na·Ca 型水。又由于不同岩相带组成岩性不同,地下水径流速度也不同,地下水矿化度自上游至下游随之也有相应的变化。在马尼听郭勒东北侧的地区,由于受到侏罗系基岩裂隙水的影响,其水化学类型自上游往下游为HCO3·SO4—Mg·Ca 型或HCO3·SO4—Ca·Mg 型水,矿化度均小于2 g/L。由于伊和高勒河流的补给作用及地下水演化的变化,伊和高勒河流的补给区域,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Na 型水或HCO3·SO4—Na 型水。在阿北凹陷中部径流区,随着地下水的演化,地下水类型主要为SO4·HCO3—Na·Mg 型水或SO4·HCO3—Na·Ca 型水(图3)。

3.4 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参照 《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EJ/T 276—1998)规范,对采自第四系、白垩系的116 件水化学样品的数据作为一个统计单元进行处理。水中铀含量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底数值和异常值下限的确定采用迭代法确定(以对数平均值加减3 倍的对数标准差作为上下界限,循环剔除区间外的数据),将最后计算得出的自然底数加1 倍、两倍、3 倍均方差(S)的含量值作为被统计铀元素的偏高值、增高值和异常值。水中氡气含量大致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图4),底数值和异常值下限的确定采用迭代法 (以对数平均值加减两倍的对数标准差作为上下界,循环剔除区间外的数据),将计算得出的底数值与标准差的1、2、3 次方之乘积分别定为偏高、增高、异常值下限(表1)。

图3 伊和高勒地区水文地球化学图Fig.3 Hydrogeochemical map of Yihegaole area

图4 伊和高勒地区地下水中氡气浓度对数正态分布图Fig.4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radon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in Yihegaole area

表1 伊和高勒地区水中铀、氡气底数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uranium and radon in water in Yihegaole areas

工作区地处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年降雨量中等,蒸发量大,部分地区分布有玄武岩,地下水矿化度、Eh 值、铁离子含量等变化范围较大,受其影响地下水中铀含量变化范围也较大,最低铀浓度仅为0.021 μg/l,最高为244 μg/l,其分带性也较为明显,沙那凹陷东部、阿北凹陷中部地区整体偏高。地下水中氡气的浓度受控于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采集的样品最高浓度为407 Bq/l,其分带性及浓集中心与水中铀含量分布基本一致。通过统计,共发现水中铀异常点19 个、水中氡气异常点6 个,其中包括铀氡复合异常点5 个。地下水中铀、氡气浓度整体上分带明显,根据异常点分布、异常系数(铀或氡气浓度与自然底数比值)大小等放射性异常划分原则,全区共圈定出铀水异常晕(片)3 个(图5)、氡水异常晕(片)4 个(图6),其中3 个异常晕(片)为铀、氡复合异常,各异常晕(片)特征见表2。

图5 二连盆地伊和高勒地区铀水文地球化学图Fig.5 Hydrogeochemical map of uranium in Yihegaole area of Erlian Basin

图6 二连盆地伊和高勒地区氡水文地球化学图Fig.6 Hydrogeochemical map of radon in Yihegaole area of Erlian Basin

4 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4.1 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二连盆地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水文地质的演化,主要受盆地构造演化、古地形变迁和古气候演化的制约。伊和高勒地区地下水有着完善的补-径-排体系,蚀源区为低山丘陵,水力坡度大,风化强烈,构造裂隙发育,有利于铀的淋滤流失,地下水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径流。下白垩统赛汉组碎屑岩本身为泥岩、砂岩互层的地层组合,而且上覆二连组泥岩盖层,为承压水的赋存提供了基础条件。

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本区主要发育北西西向张扭性及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主要控制凹陷的发育,其导水性差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恰恰垂直于盆缘断裂的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多为导水断裂,对水文地质条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在找矿目的层沉积时,易沿断裂在蚀源区形成区域性大河谷为坳陷提供物源,是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河流相等有利铀成矿相带的源头;二是在成矿期,受构造活化后,可以成为导水通道,控制层间氧化带的发育。马尼听郭勒、伊和高勒郭勒均受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控制,为沙那凹陷和阿北凹陷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源。根据钻孔资料,推断本区赛汉组上段砂体在伊和高勒郭勒、马尼听郭勒出山口处发育有大的沉积垛体,砂体厚度及粒度向下游方向逐渐减小。

表2 伊和高勒地区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晕(片)统计简表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radioactive hydrochemistry abnormal halo (tablet) in Yihegaole areas

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末为二连盆地铀成矿的主要时代,铀矿床多形成于区域地层沉积的间断期。古近纪时期二连盆地处于差异升降阶段,整个盆地的古水文地质条件由渗出逐渐转为渗入为主,地下水淋滤作用增强,此时在伊和高勒地区,二连组、赛汉组含水层部分出露地表,在干旱的古气候环境下,持续接受含氧含铀水的渗入补给,发育了较深的氧化带并形成了铀矿化。

4.2 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基岩山区多为HCO3型水,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的环境利于蚀源区岩体中铀的溶解迁移,可为赋矿目的层提供丰富的铀源。进入盆内后,随着地下水持续的溶滤作用,地下水矿化度逐渐升高,地下水阴离子从HCO3型水逐渐转变为HCO3·SO4型或SO4·HCO3型水,之后的脱硫酸作用,又使水中硫酸根离子减少。相关研究表明当水化学环境发生改变时,铀元素开始卸载富集,铀矿床多产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发生转变的部位[9-10]。水质参数变化特征表明该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地下水氧化还原能力逐渐减弱,结合区域地形地貌、水动力、水化学等特征,在平面上可大致推断出潜水或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前锋线位置(图7),氧化带主体方向为从北西向南东延伸,与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一致,此外由于马尼听郭勒(北北西向断裂控制)、伊和高勒两条河流的补给,表现为北北西及北西西向两个主体的氧化带展布方向。虽然利用水质参数变化特征所推测的氧化前锋线不能完全反映深部砂体氧化还原特征,但在缺乏钻孔资料数据的情况下,对铀矿勘探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图7 二连盆地伊和高勒地区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图Fig.7 Prospect of uranium hydrochemistry in Yihegaole area of Erlian Basin

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伊和高勒地区地下水中铀、氡气含量本底均较高。在以往二连盆地铀矿床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现代水文地质条件对古水文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且现已发现的铀矿床受现代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影响,铀矿体的上部或周边有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显示[11-13]。现今伊和高勒地区内存在的放射性水化学异常特征指示着该区铀矿找矿潜力较好,铀矿勘探可依据异常晕 (片)位置为参考,在凹陷北缘赛汉组上段或下段冲积扇三角洲相中,以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为主;在凹陷中部以寻找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为主。

4.3 不利找矿因素

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更新世时,马尼特坳陷东部在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形成的古河谷、古河道内充填了玄武岩沉积[14],使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发生了改变。原马尼听郭勒河道被后期发育的玄武岩分为东西两部分,致使现今地下水向东南及西南两个方向发生分流。上已述及,二连盆地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末期,而该区玄武岩岩体喷发时段为更新世,对铀成矿作用不会产生影响,但因其对原沉积体系、地形地貌、地下水补-径-排体系等存在破坏改造作用,故仍对铀矿勘探产生了不利影响。

4.4 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放射性水化学等特征,按照异常规模大小、强度、分带性,与已知铀矿床类比是否具有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作为划分依据,初步圈定出1 个Ⅰ类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两个Ⅱ类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1个Ⅲ类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图7)。各远景预测区(片)特征如下:

ⅠY-1 号伊和高勒苏木北部铀矿水化学远景预测区 (片): 位于沙那凹陷东北部,倾向南西的斜坡带上,赛汉组砂体较发育,普遍发育潜水氧化作用,在北部发育层间氧化作用,推断在东部发育残留还原带。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型和SO4·HCO3型为主,内有1 个复合铀-氡水化学异常晕(片),区内见有矿化孔1 个。铀矿找矿以寻找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为方向。

ⅡY-1 号872 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位于阿北凹陷中北部,倾向南东的斜坡带上。下部赛汉组砂体发育。根据水化学参数推断预测区(片)南部,即地下水径流方向的下游存在有残留还原带,推测沿还原过渡带可能发育与872 矿化点相类似的铀成矿环境,且东部层间氧化规模及深度可能好于西部。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型和SO4·HCO3型为主,内有1 个氡水化学异常晕 (片),水中氡气浓度最高达407 Bq/l。西北处有矿化点(872)1处、工业孔1 个。以872 铀矿化点为基点,该区可以向东北方向在斜坡带上寻找赛汉组上段或下段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

ⅡY-2 号哈珠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位于阿北凹陷与阿南凹陷中部交界部位,下部发育赛汉组砂体,地下水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径流。根据水化学参数推断该异常片南部地区发育层间氧化过渡带。水化学类型以HCO3、HCO3·SO4型和SO4·HCO3型为主,内有1 个复合铀-氡水化学异常晕(片),水中铀、氡异常值较高。

ⅢY-1 号801 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位于阿北凹陷中南部,下部发育赛汉组砂体,地下水径流方向自西北向东南。根据水化学参数推断,异常区内可能发育氧化还原过渡带。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型和SO4·HCO3型为主,内有1 个复合铀-氡水化学异常晕(片),铀、氡异常值均不高,西部地表见有矿化点(801)1 处。

5 结论

1) 通过对伊和高勒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概略分析,将研究区内地下水划分为4 种类型,地下水动力条件受控于构造、地貌等条件,整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径流。

2) 伊和高勒地区地下水水质参数、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受地层岩性、古地理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与控制,与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密切相关。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HCO3·SO4型→SO4·HCO3型→Cl·SO4型演化。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圈定出水中铀异常晕(片)3 个、水中氡气异常晕(片)4 个,其中3 个异常晕(片)为铀-氡复合异常。

3) 通过对伊和高勒地区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析,初步圈定出4片铀水化学远景预测区(片),认为在研究区北缘以赛汉组上段或下段为找矿目的层位,找矿类型以斜坡带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为主;在凹陷中部以赛汉组上段为主要找矿目的层,找矿类型以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为主。

猜你喜欢

二连水化学层间
沥青路面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秦皇岛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柴达木盆地南里滩地区卤水钾矿水文地质与水化学特征及其开采前景分析
基于双向精控动态加载系统的路面层间联结性能测试仪开发
层间组合隔震结构随机动力可靠度分析
一只羊腿
筠连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及意义
复合式路面层间最大剪应力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