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里的缘分
——记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指挥部总工程师卢智强

2020-11-09邓光玥

建筑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法轨道交通重庆

文 / 邓光玥

2018 年12 月,中建五局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指挥部的《卢氏拱盖法诞生记》情景剧在长沙演出。这部情景剧的内容源自重庆九号线卢智强 “三创” 工作室的工法创新,作为九号线的选送案例参加竞演,最终摘得三等奖的名次。

这次演出在掌声与镁光灯中落下帷幕,剧组人员谢幕时,站在中间的正是本剧的主角——卢智强总工程师,而扮演者也正是他本人。尽管排练多次,进入不擅长领域的他,还是显得有些生涩,大约只有在隧道这个话题面前,他才显得游刃有余。

隧道是一个有趣的领域

进入大学,卢智强有些 “特立独行” 地选择了当时对很多人来说概念都有些模糊的 “隧道与地下工程” 专业。彼时,工程类中大火的是与铁路更贴近的专业,在国家的飞速发展中,铁路无疑是打开经济网络的一把重要钥匙。但当他看到这个专业名字的时候,他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似乎这几个字产生了某种默契。在当时的他看来 “深奥”“新奇” 和 “有趣” 的隧道,冥冥之中已经约定好了和他的缘分。

时间回到1987 年,一群刚刚走出校园的实习生来到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大秦铁路,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感想。却有这样一个人,痴痴地站在军都山隧道前,为现场工程师介绍的 “浅埋暗挖法” 着迷——卢智强终于见到了这种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法的运用。自1984 年听说王梦恕是新中国隧道建设专家,浅埋暗挖法的开创者。在此试验成功后,他便日思夜想要亲眼看看,今天见到了,他更在心里肯定了,“隧道,就是它了!”

卢智强由此对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兴趣更加浓厚,在他看来,相比桥梁的稳定,隧道因为地质的不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挑战,更是让他燃烧热血与斗志的广阔天地,他要投身到国家的交通建设事业,在隧道的世界闯出一片天地来。

而他也的确做到了,从国内最长铁路隧道秦岭隧道,到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双线公路隧道武汉长江隧道,施工难度国内外罕见的圆梁山隧道,再到重庆九号线,他的隧道岁月留下了太多太多难忘的痕迹。

工程最终是要干出来的

大约是和图纸打交道久了,做工程的人总有些不善言辞。问到他如何评价自己,卢智强说自己 “老派”,还有一些 “职业病”。然而这些 “职业病”,正是这个行业需要的敏感、专注、执着和踏实。

卢智强回想起自己从1990 年进入隧道工程领域的近30 年时间里,地质的不确定性、施工环境的不断变化,让他对地质的敏感性与日俱增。他来到一处,便想到这里的地质条件、想到可能出现各种状况,地质条件的千变万化让他在心里推演成百上千遍,预判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演现场解决方案哪一个才最合适。毛主席曾有名句 “与地斗其乐无穷”,对于卢智强来说 “与艰苦的地下地质条件作斗争”,这样的挑战让他 “苦中作乐”。

“渗水!” 还有200 米就要完工的圆梁山隧道里,这个词却成了所有工程师、劳务队挥之不去的梦魇。前面的十几公里都闯出来了,这200 米要耗多久!卢智强慨叹老天爷的玩笑,慨叹圆梁山的 “不近人情”,慨叹好事多磨——最后,还是要带着项目全体硬着头皮 “上”!这一上,又是两年!频发的自然灾害,施工过程甚至还伴随着抢险救灾;随时可能出现的渗水,让他们只能抽一段水,施工一段;恶劣潮湿的施工环境,淋着水施工,蹚着水施工……但是好在最终胜利的还是他们,他们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地质的变化,带来的是更多未知的挑战,不过在卢智强看来,这些挑战正是他当初选择这个行业的初心,不停地进步,不停地探索,隧道的世界永远如此有趣新奇。

“快的时候一个月400 米,慢的时候一天才20 公分……” 说起曾经参加过的那些工程,当时的困难和焦虑如今说来只是寥寥几句,轻描淡写地略过。糟糕的野外施工条件,落后的技术设备造成的瓶颈,长达三四年的工期,巨大的履约压力,这些考验他咬着牙扛过来了。这些难耐的寂寞与孤独,在他对隧道的投入与专注面前不值一提。当他说起曾经,那些沉重岁月的一页不过是轻轻翻过。

若有后辈问起卢智强怎么啃下隧道施工这块 “硬骨头”,他不善言辞,也不会提出什么大道理,唯有一句“工程最终是要干出来的”,那些完美履约的工程就是最好的答案。他想到这些年遇见过的许多同行、前辈或者后辈,能把工作干得最漂亮的,终究还是那些专注投入的人。干工程很难,面临的苦难好似翻越重重高山;干工程也很简单,和隧道和设备打交道,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地干,再加那么一点对 “一定要把工程干好” 的执着。

时势造英雄,地质成就工法

21 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的确是这样,2000 年后,中国开始大范围修建轨道交通,一时间地铁建设乘上火箭飞速发展。重庆也开始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作为中建股份承建的单体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重庆九号线备受关注。中建股份委托中建五局成立指挥部,隧道施工经验丰富的卢智强作为总工程师接下了这道难题。

重庆,张之洞曾这样吟咏这座山城:“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山水之都美名远扬,然而对于隧道施工来说,这并不算是一片 “沃土”。这里的复杂地质和起伏地势,哪一个都是轨道交通建设的 “拦路虎”。相比房建等施工领域,隧道施工对地质地貌有更高要求,初设往往仅能到达概念层面,实际完成需要依靠专业知识与施工经验。都说 “时势造英雄”,重庆这片地形地质“不那么安分” 的土地,也促成了卢氏拱盖法的诞生。

卢智强接下九号线总工程师的重担,面对超大断面的施工,带领技术团队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过程之难可以写一篇九号线上的 “蜀道难”。重庆九号线成立之初,中建股份即派驻技术中心科技团队到九号线,助力九号线的科技创新工作。在九号线这样创新氛围浓厚的工作环境中,卢智强带领 “三创” 工作室团队,充分运用自己以往的施工经验,借鉴前人已有的拱盖法施工技术,探索新的拱盖法在九号线运用的可能性。

新工法的开创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卢智强再一次面对巨大的压力。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带领团队仔细研究重庆的地质条件,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鏖战,他们反复比较论证,提出计划又推翻,又复盘重来,一遍遍计算和设计终于勾勒出“卢氏拱盖法”的轮廓。随着专家论证会的成功召开,新生的工法终于完成了从图纸到运用的华丽转身。

如今,卢氏拱盖法在九号线全线推广运用,而卢智强仍将继续他的隧道施工之旅。在这条路上,他感恩那些年的隧道 “赠予” 他的 “职业病”,他感恩那些攻坚克难的日子让他 “苦中作乐”,他感恩隧道与他的缘分,让他正确地选择了一生无悔的事业。

猜你喜欢

工法轨道交通重庆
重庆客APP
预制内隔墙板板优点及工艺工法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MJS工法与冻结法结合加固区温度场研究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