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探究式学习指导的四个环节

2020-11-08郭春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5期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一般有四个环节。一、引导提问 驱动探究;二、引导猜想 初步探究;三、指导设计 理性探究;四、指导实验 规范探究。

【关键词】指导探究;四个环节;课程教材

正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过程一般有四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学生实验。教师要抓住这四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一 引导提问 驱动探究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科学探究要从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思维活跃的表现。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一般从问题开始。而要探究的问题一般不是直白的告诉学生,问题往往隐含在一定的情境中。如果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很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突出探究的重点,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思路和启发,让探究有地放失,不至于偏离教学目标,教师会专门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进行问题探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容易发现問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的开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方法很多,当下运用最多、最流行的当属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导提问。

教学六年级科学上册15课《庞贝城的毁灭》,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庞贝城被火山喷发毁灭的情景。学生看到炙热的岩浆,如滚滚洪流,所到之处融化岩石啪啪作响,燃烧草木,浓烟滚滚,房屋被掩埋,城市被吞没。在这样震撼的情境里,学生感受到地球内部巨大的力量和运动情况。提出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有多大?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火山喷发?火山喷发能预报吗等问题。问题在情境中生成,探究有兴趣、有激情、有推动力。

二 引导猜想 初步探究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和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对问题进行猜想,这些猜想往往很多,有时甚至很杂乱,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等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属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可采用请能解答的同学即时解答或通过简要复习等当场解决;对于时间不允许、非本课堂必须解决、通过查资料可以解决的问题则放在课后查资料解决;对超出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的问题告诉学生随着年级的提升、知识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就会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漫无边际的问题教师要尽快将学生的提问引导到本课程要探究的重点上来。对于提出的重点问题,教师一般不能立马进行对错评判,而是告诉学生通过后续的实验探究,来验证猜想猜想是否正确。

三 指导设计 理性探究

在探究实验开始之前,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方案是在学生对问题已有大量感知、一定认知、一定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理性的思考过程。在六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昼夜交替》一课的昼夜成因探究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昼夜交替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实验的器材:电灯、地球仪。

实验的方法:

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

3、地球只自转不公转。

4、地球自转同时也公转。

这些设计代表学生对问题认知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反映着学生对问题认知的现状和基础,通过看学生设计方案,老师可以确定对学生探究的指导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思路,作出充分的预设。通过制定方案有利于打开思路、独立思考;有利于相互学习、修正完善;有利于发现新知、拓展创新;有利于发散思维、多样探究。

设计方案环节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程序性、严谨性、规范性、科学性。如果没有完善的实验方案、实验就会缺少理性,就会出现无序、混乱、随意、盲目的现象,不但达不到实验的目的,还很容易发生不可预测的安全事故。

四 指导实验 规范探究

学生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但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放任不管,任由学生完全独立进行,而是要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和问题的易难程度,对自主探究的学生进行指导,确保探究有效、高效进行。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指导实验准备

看实验准备是否充分。材料选择是否合理。摆放是否有序。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要进行安全提醒和监管,对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操作行为及时进行控制、处置。

2,指导合理分组

按优、中、差合理配置实验小组成员,关键是选好小组长,小组长是教师平时教学中发现选定的,经过了老师的重点指导和培养,在同学眼中是有威望、有能力、可信赖的,是实验小组负责人。小组长负责发放器材、小组分工、回收器材,带领小组成员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处置不了的问题及时报告老师。

3,指导规范操作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巡回指导。指导按顺序、按操作规范实验;指导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填好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运用观察、类比、分类、归纳、推理寻找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4,引导达成共识

在探究过程中,不同小组成员对实验的观察结果和结论有时会存在异议,经学生交流,仍不能达成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一课,学生在讨论麦哲伦环球航海能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的这一问题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麦哲伦从出发地出发又回到出发地,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有学生说麦哲伦不走球形的路线也能回到出发地。并且双方分别画出了圆形和矩形的路线图。学生的争论很激烈,各不相让。老师首先肯定学生的观点都有道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麦哲伦航海资料。资料告诉我们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西航行。引导学生分析,“一路向西是什么意思”,“一路向西”,就是朝一个方向、一直航行。并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演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麦哲伦船队航海线路是环绕地球一周的,从而达成了一致,形成了共识。

注:本课列举的课例均为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郭春生,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湖北省枣阳市人,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