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盯形势 创新方式 以精益理念引领阅兵装备保障模式

2020-11-08孙万国王辉肖见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5期
关键词:装备保障模式

孙万国 王辉 肖见明

【摘  要】着眼阅兵装备训练和保障特点规律,梳理借鉴传统阅兵装备保障成功经验,突出保障工作关键环节和重点步骤,结合军队编制体制改革新形势,探索构建联合指挥、混合编组、战建联动、精准实施的阅兵装备保障体系新路子,引入精益管理理念,提出建立“九化一融合”保障方法模式。

【关键词】阅兵;装备保障;模式

纵观从建国以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16次阅兵活动看,武器装备展示始终是焦点,完成装备保障任务始终是难点。特别是军队改革以来,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装备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研究阅兵装备保障问题,把握阅兵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和能力要求,采取灵活的保障方式方法,对阅兵活动的安全、顺利、圆满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着眼形势新变化,厘清阅兵装备保障特点规律

首都天安门地区阅兵活动,举世瞩目,标准要求高、政治敏感性强。做好国庆阅兵装备保障,必须针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多、种类型号全、训练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遵循科学预测、快捷高效、精确保障的原则,按照“零失误、零差措、零故障”的目标要求,实施聚焦重点、军地一体的联合保障。

(一)受阅装备数量种类多,装备保障难度大。为向世界全面展示我国军队建设成果,历次阅兵装备方队规模逐渐增大、型号种类逐渐增多,客观上带来阅兵装备保障任务繁重,无论是装备保养整治、故障诊断排除和器材筹措供给,还是合练、预演和正式阅兵中的保障力量编成、装备技术检查、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故障装备应急抢救抢修,都面临巨大考验。

(二)受阅装备型号规格新,保障规律探索难。历次阅兵都集中展示我国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成就,部分受阅装备还未正式列编服役,甚至未出厂定型。为此,无论是装备生产厂家,还是部队各级装备保障力量,都极度缺少可借鉴的保障和管理方法,对受阅装备的故障部位判断、故障机理探索、维护标准要求、器材储供方式和精细管理等方面的保障经验掌握不足。

(三)受阅装备科技含量高,技术保障要求精。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受阅装备的信息化含量普遍提升,无论是应用于作战的武器系统,还是影响装备行动的发动机、电气部分、操控系统、行动装置等方面,都采用了最新科技成果,对装备技术保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级装备保障力量既要充分借鉴平时的保障经验,还需在短时间内针对装备科技含量高、结构关联紧密的特点,学会运用先进保障手段提高精确保障能力。

(四)受阅装备使用频度大,实时保障要求高。阅兵装备训练周期长、模式固定,且受阅装备数量有限,可替换装备少,故障装备必须在第一时间恢复。与其他军事行动相比,受阅装备长时间在低转速大扭矩下工作,发动机早期磨损严重;装备起动频繁,易造成启动齿轮、启动电动机损坏;起步、停车和单侧转向频繁,使离合器经常在半分离状态下工作,易造成摩擦片翘曲、断裂和一侧转向机构磨损,装备实时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二、坚持保障高标准,把握阅兵装备保障关键环节

阅兵是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性活动,必须树牢“万无一失”的标准要求,把好装备选调、技术保障措施实施、装备安全防控、应急情况处置等重点环节任务落实。

(一)严格遴选受阅装备。按照“军种为主、建制遴选,技况优良、整装完好”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训练摩托小时和行驶里程消耗储备的基础上,择优选取外观整洁规范统一、底盘部件运转灵活、上装部件稳固可靠、指控通信灵敏顺畅、电(气、液)路运行稳定、三防系统安全可靠、其他部件性能良好的装备,把好装备选调第一关。

(二)制定落实“不抛锚”措施。围绕装备“不停车、不熄火、不失控”这个核心,按照“科学预测、精细维护、突出关键、问题归零”的思路,结合受阅装备使用情况,周密制定“油路防堵塞、电路防断路、管路防泄漏、操纵防失灵、制动防抱死、履带防断裂、轮胎防爆胎、姿态防失锁、装备防失火、通讯防中断”技术措施,完善加装、改装、解除、铅封、警示、标识、固定、更换、清洁技术手段,确保在人员操控上防失误、在装备性能上防隐患。

(三)严把装备安全防控。严格装备场、弹药武器库管理,制定防火、防盗、防袭击、防破坏、防雷击、防泄密等应急预案,全力抓好经常性安全防范和季节性事故预防工作,坚决守住装备安全底线;合练预演和正式阅兵等重要时节,逐一核查受阅轻武器击针拆除、炮塔锁紧固定,导弹、火炮击发装置等特殊部件安全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不留丝毫安全隐患。

(四)注重抓好应急准备。充分预想最复杂、最困难情况,立足“有备无患、多案准备”,周密制定应急情况处置预案,采取修补救结合、以救为主的方法,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绕车补车、拖救抢救等针对性训练,结合合练预演组织现地指挥推演和综合演练,确保遇有情况有效应对。

三、释放改革新效能,构建阅兵装备保障体系支撑

深刻把握习主席关于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新思想,积极适应装备保障由自我保障向联合保障、由粗放保障向精确保障转变新要求,探索创新阅兵装备保障新路子。

(一)军种融入、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在阅兵装备保障组织模式上,成立“阅兵联指装备保障组—阅兵方队(梯队)装备保障组—保障部(分)队”三级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其中,阅兵聯指装备保障组、方指装备保障组分别以战区联参部战勤局、战区陆军保障部为主体构成,各军兵种、武警部队、武汉基地装备部门派人参加,阅兵联指重在统一指挥、筹划指导,方队(梯队)指挥部重在分域组织、检查验收,保障部(分)队重在具体实施、末端落实。

(二)三军一体、军地一体的联合编组。阅兵训练大批装备集中,场地、设施、人员有限,必须实行联合保障。在力量编组上,抽组成立装备保障专家组、装备技术保障大队、工厂技术服务队和队属装备保障队四类保障实体。从经验上来看,装备保障专家组、工厂技术服务队从相关部队和军工集团抽组,阅兵联指统筹管理使用,对受阅部队实施技术指导和支援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大队由阅兵方指抽组和管理使用,重点对受阅故障装备实施应急抢救抢修,管理阅兵装备场地设施设备;队属装备保障队由相关任务部队抽组使用,对受阅装备进行技况检查和维修保养。

(三)通专分离、战建联动的保障机制。按照军改后的职能分工和保障关系,阅兵装备保障按指挥链路下达保障任务和提报需求,按军兵种现行保障渠道下达保障计划和组织保障。在维修场地、设施设备等保障资源分配上,由阅兵联指装备保障组统筹计划、整合资源,不搞“大而全、小而全”,探索走开装备保障资源统筹使用、通用装备保障由优势兵种统一组织、专用装备保障由各军兵种建制负责的保障路子。

(四)精确感知、精准调控的保障手段。针对阅兵装备保障任务重、抢修时间紧的特点,借鉴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研发阅兵综合信息系统和受阅装备管理系统,实施摩托小时、技术状况、物资器材全方位、全过程状态监控;采取摩托小时限额倒推方法,严控受阅装备摩托小时和行驶里程,确保装备处于最佳使用期;广泛应用电气综合检测设备、装备油液监测系统、磁力探伤仪、工业内窥镜等先进手段,提升装备检测、故障判断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四、围绕装备零失误,创新阅兵装备保障方法模式

针对阅兵装备保障特点,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以任务管理为核心,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制度流程、完善技术标准、优化资源配置等,引入精益管理理念,创新建立“九化一融合”保障体系。

(一)组织管理制度化。围绕阅兵保障中心任务,把握阅兵装备保障特点规律,建立健全《阅兵装备使用管理规定》《阅兵装备场区管理规定》《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管理规定》等一整套工作管理、现场作业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决策程序管理等内容的规章制度,形成一系列支撑任务实施的工作流程,使阅兵装备管理、修理、供应、训练、抢修、抢救等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序开展。

(二)技术服务标准化。突出装备日常维护保养,以好用、实用、管用为目标,针对不同形式、不同阶段的技术保障工作,区分各型装备日常保养、集中整治、应急处置和合练预演四大类,编制差异化技术检查标准和工作流程,提升装备保养整治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工作任务流程化。根据阅兵装备训练、保养和合练预演计划,建立从任务输入、方案制定、计划安排到工作落实的四级业务流程体系,着力在事前预防上下功夫,用“流程化保障”代替“粗放式保障”模式,确保装备在受阅前消除隐患、问题归零。

(四)技术标准可视化。实施装备保障维护可视化管理,將复杂的技术标准、操作程序、管理要求表单化,并配置实景图;把检查标准、工作计划、工作要求张贴在保障工作现场、悬挂在保障装备车头,合练预演和正式阅兵前分别由方队领导、装备巡修队、驾驶员逐级签字确认,确保责任到人。

(五)保障现场精细化。引入“5S”管理理念,把精益生产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应用到保障现场管理,做到保障人员穿戴整齐、持证上岗、规范服务,保障备件、工具、工装设备、仪器定制管理放置规范、使用有序,保障现场时时清理、整齐清洁、干净有序,事前培训、事后总结,推行防错工作方法。

(六)保障信息共享化。对装备技术保障工作任务、技术标准、工作流程、问题处理、完成情况等信息进行归类处理,各类装备保障组之间及时沟通、无缝对接、信息共享,互相学习经验教训,全面掌握任务要求,提高分析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能力效率,做到快速决策、及时保障。

(七)保障力量协同化。在技术保障力量运用上,注重前后方相互协同,发动保障分队各自在科研、生产、物资供应等各方资源力量,形成一盘棋、成系统的全方位保障网络。前方现场保障人员负责处置现场出现的故障、隐患,后方组织核心力量研究攻关,及时提供技术支撑和备件保障,确保现场故障及时排除、问题原因快速归零、潜在隐患有效控制。

(八)保障服务预先化。强化各级“一切为了阅兵、一切保障阅兵”的思想认识,在全力做好装备排故、维护的同时,前移保障关口,逐台建立装备“健康”档案,加强预警预判,掌握保障主动权。整合各方队装备保障力量,会同阅兵装备保障专家组开展装备技术状态分析、评估工作。

(九)保障培训常态化。发挥工厂服务队技术优势,围绕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工作流程、现场管理等,制定系列培训计划,开展操作使用、检查保养、吊舱整治等常态化培训,一方面提升保障人员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部队培养一批装备保障骨干人才。

(十)“一融合”即军地融合。以保障装备万无一失为共同目标,通过深化军地融合,促进部队形成建制保障能力。实践证明,实施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是任务所需、大势所趋,军地各级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才能按计划、按标准、按要求完成各项装备保障任务;只有构建军地一体、上下联动的装备保障模式,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创新联合保障体制机制,才能更好适应部队履行使命任务需要。

猜你喜欢

装备保障模式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军用机器人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我军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途径探析
RFID技术在军事器材仓储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