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体筒裙结构设计相关因素分析

2020-11-07王瑞芹臧莉静

国际纺织导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面料结构设计人体

王瑞芹 臧莉静 李 鹏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中国)

筒裙穿着于女性腰节以下部位,是女性服装中较古老的一种服装款式(图1)。

a) 着装图

贴体筒裙因裙身的放松量较小及其外部轮廓特征,又称紧身裙。由腰至臀部贴合人体体表,自臀部到裙下摆呈直筒状或略收紧状态,是半身裙中最基本的款式。穿着筒裙可赋予女性一种干练又不失优雅感的形象,因此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商务工作中,筒裙都备受女性的欢迎。本文作者经多年的教学及生产实践发现,进行贴体筒裙结构设计时,关键在对其功能性需求、腰臀差、款式及面料等因素的综合处理的掌握。

1 贴体筒裙的功能性

为实现筒裙由腰至臀部贴合人体体表的效果,必须充分了解人体从腰到臀部再到整个下肢在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变化。如,下蹲、坐立与盘腿等合起双腿的动作;行走、跑步、弯腰、上下台阶及上车等打开双腿的动作;进食前后腰腹的形态变化等。

分析图2不难发现,越是合体的服装,越应具体研究分析受人体动作影响的腰、臀及摆围的尺寸变化,以及行走时最小范围的步幅。因此在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时,必须首要考虑其功能性,才能进一步完成规格系列设置等后续工作。日常设计应用中,因工作繁重,通常是根据前人的经验,主要通过估算直接进行服装规格设计,这种做法并无充分的理论依据,在贴体筒裙的造型把握上易产生偏差,且易导致重新试样,费时废料,增加了企业成本。本文对人体下半身与裙装非常紧密的日常动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试验梳理出相关数据。研究旨在为服装结构设计人员正确进行贴体型筒裙的规格设计提供依据。

图2 下肢的日常动作[1]

针对站立、坐立、下蹲、进食前后及上衣下摆塞入裙腰中等日常动作下人体的围度变化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同劳动强度的8名受试者,在进食午餐前后,分别测量其静态站立、下蹲和坐立等动作时的腰围(W)与臀围(H),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进餐后人体腰围尺寸通常会扩张约2 cm,臀围尺寸会扩张约3 cm(表1和表2)。

表2 进餐前后人体静态站立、下蹲和坐立时臀围尺寸的变化 单位:cm

表1 进餐前后人体腰围尺寸的变化 单位:cm

实践表明,即使上述测试数据非常准确,也只能作为版型研究的基础数据,不能直接应用这些数据确定筒裙的成衣规格,因为服装纸样或最终的成衣是穿着在人体上的,而人体由骨骼、脂肪及皮肤等组成。脂肪富有弹性,皮肤也会随着日常动作而产生拉伸。此外,每个人的身体承受力(能承受的紧迫感、压迫感或勒紧感)、穿着习惯及对美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兼顾静态和动态的着装效果。基于此,必须兼顾生理和审美需求两个层面,确定成衣规格。由多年的实践经验可知,采用无弹性的面料制作贴体筒裙时,腰围的放松量通常以约1 cm较适宜,臀围的放松量以约4 cm较适宜。将此数据作为最小放松量,在贴体筒裙的设计应用中以此为基数,考虑穿着者年龄、个人审美需求、面料性能及穿着目的等因素进行增减,可归纳出贴体筒裙的成衣规格。本文以号型为165/68A的贴体筒裙规格设计为例(表3),进一步分析其结构设计。

表3 贴体筒裙号型规格设计参考尺寸 单位:cm

2 贴体筒裙结构设计方法

分析贴体筒裙结构设计方法可知,其核心在于腰围、臀围的尺寸差(简称腰臀差)的处理及摆围的设计。由于人体下肢体形存在差异,如,腰臀差有大有小,腿型也有笔直和略呈○型的差异。因此,本文将筒裙分成臀部上下两个区域进行研究,其中臀部以上主要探讨腰臀差的处理方法,臀部以下主要探讨摆围的设计方法。图3为贴体筒裙标准体的结构设计图。

图3 贴体筒裙结构设计图

2.1 腰臀差的处理

确定贴体筒裙的成品规格后,其设计的关键在于腰臀差处理。为实现裙子从腰到臀贴合人体体表,常规设计方式是通过收省塑造出由腰至臀部的立体感。这种处理方法需主要掌握两方面技能:一是省位的确定;二是省量的分配。对于省位的确定,可将臀围尺寸分成三等分来确定(图3)。所确定的省位从正面、背面和侧面3个角度观察,都能给人一种均衡感,契合黄金分割比例。省量的分配主要是根据腰臀差的大小确定,前片可以设一个或两个腹凸省、后片设一个或两个臀凸省和侧缝省。

2.1.1 腰臀差较大的情况

人体下半身的凸点分别为臀凸、胯凸和腹凸(图4)。若消费者腰臀差较大,进行省量分配时仅增大省量是不够的,需同时结合缝制工艺与面料性能进行设计。通常,结构设计时首先采取的是增大省量的方案;当腰臀差很大,单纯增大省量在制作工艺上存在困难时,在裙子后中心有分割线的情况下,可以在其后中心处设计一个中心省(图5);若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可进一步考虑适当加大腰围尺寸。

图4 人体下肢凸点[2]

图5 腰臀差较大时省的处理

2.1.2 腰臀差较小的情况

腰臀差较小的人体体型表现为臀凸、胯凸和腹凸相对较小。针对此类人体进行贴体筒裙结构设计时,通常首先采取减小省量的方案;当腰臀差很小,单纯减小省量在制作工艺上存在困难(每个省量控制为1.5~2.5 cm时在工艺上较易实现)时,可减少省的数量,在前、后片只设一个省道(图6);若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则可考虑只收侧缝省,这对扁平体型尤为适用。

图6 腰臀差较小省的处理

2.2 贴体筒裙摆围的设计

裙摆围度变化通常从裙长、面料性能和行走步幅这3方面考虑。行走步幅是裙子摆围设计的基础参数,行走步幅、裙长和摆围尺寸(图7)是贴体筒裙臀部以下结构设计考虑的重要参数。由于贴体筒裙属于直筒型或呈下摆收紧造型,为实现这种造型,同时不失裙子的功能性,最简单而直接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弹性面料制作,如采用针织面料或皮革类面料,以借助面料的弹性满足裙摆尺寸;二是在采用无弹机织面料时,加入不同形式的开衩或褶裥(图8)以满足裙摆量的不足。这样既可满足穿着者下肢的日常动作,又能较好地保持裙身造型。

图7 行走步幅、裙长与摆围

图8 加入开衩与褶裥设计的贴体筒裙

2.2.1 采用弹性面料时裙摆的结构设计

采用弹性面料制作贴体筒裙时,无须开衩设计就能满足穿着者的行走等动作。结构设计时,臀围的成品尺寸通常偏小设计,其放松量甚至为负值,腰臀差自然减小,同时减少省道的数量,甚至设计为无省道,还可将裙子直接设计为单片结构,以巧借面料的弹性实现贴体筒裙的结构设计(图9)。当然,尽管面料本身具有弹性,为满足设计师的款式设计要求,也可加入开衩等设计。

图9 有省、微弹面料贴体筒裙结构设计图

2.2.2 采用机织面料(无弹性)时裙摆的结构设计

采用机织无弹面料制作贴体筒裙时,在结构设计中宜加入开衩或褶裥,使裙子在穿着时既能很好地满足人体活动的要求,又可满足贴体筒裙的外观要求。常见的开衩或褶裥主要有4种:无重叠对开衩、有重叠搭合开衩、单倒褶设计及对褶设计(图10)。其中,无重叠对开衩和有重叠搭合开衩的结构设计方法完全相同,仅制作工艺的表现形式不同。开衩或褶裥位置可以设计在裙身后中心、裙子侧缝或裙片内部的设计线上。

a) 无重叠对开衩、有重叠搭合开衩设计

根据人体日常动作幅度,开衩或褶裥的最高点通常设计在膝关节以上18 cm处。为丰富贴体筒裙的款式变化,满足顾客追求变化、个性的审美需求,在进行贴体筒裙款式设计时,可围绕面料的性能及开衩或褶裥的变化进行重点设计。

总体而言,将前文所述原理及方法融会贯通,则可掌握贴体筒裙设计的根本。此外,以贴体筒裙的结构设计方法为基础,通过加入开衩、褶裥、设计线、腰省转移、纸样切展等技法,还可得到其他扩型样式的半身裙纸样。

3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贴体筒裙的结构设计方法,通过试验,整理出满足裙子功能性的最小放松量,从而使贴体筒裙的成品规格设置有据可依。基于此,并对腰臀差处理、服装面料、成品尺寸和裙摆围度的综合协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可为服装结构设计工作者在进行裙装设计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面料结构设计人体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