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也要继续耕耘

2020-11-06津端英子津端修一

新华月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英子女士事情

津端英子 津端修一

在杂木林环绕的小木屋里,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过着简单优雅的生活,他们捡拾落叶,劈柴做饭,尽管连换气扇也没有,却过得怡然自得。这是《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中给我们呈现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在2015年6月2日结束,因为在这一天,修一先生在午睡中与世长辞,享年90岁。接下来,89岁的英子女士人生中第一次开始一个人生活。此刻,时间仿佛停滞,春、夏、秋、冬四季的流转只是毫无意义的更迭。

最终,“食也,命也”的哲学,以及修一先生的“凡事靠自己”这句话,将英子女士从虚空中挽救了回来。时间的齿轮再次启动了。于是,就有了这本最终篇章《永远的小春日和之人生无悔》。

新的一天开始了

“一直以来,修一说什么我就听什么。所以,他走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无所适从。”

就连做饭也是以修一的口味为主,做好后,我跟着一起吃。修一就是我的指南针,这个指南针没有了,我的生活也乱套了。

“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做饭失去了兴趣也没了心思,所以,也提不起劲儿。无论吃什么,都味同嚼蜡。”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不仅饭的种类减少了,而且做的量也少了。

“最后,导致饭量减少了,慢慢地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一个人真是不行啊。”

“修一先生去世后,您觉得寂寞么?”

“不是寂寞,而是无尽的虚空。不光田里的活儿提不起一点劲儿,就连每天固定的工作量也只能勉强做一点。我的工作就是为修一做出可口的食物,听他说一句‘好吃,我就心满意足了。如今,他却不在了。大概因为这个,我才会陷入这无边无尽的虚空吧。因为,我再也无事可做,无事想做了。”

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我照顾的人去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做什么。

“还要给修一供饭呢,这个念头支撑着我挺过了最难熬的时期。尽管如此,饭量还是明显减少了。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修一说的话:英子啊,可不能过分依赖别人,凡事都要自己做。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在这个过程中终究能学到本事。于是,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好,那就行动起来吧!”

由于长时间疏于管理,田地里早已成了野草的天下,再次打理起来还是比较费事的。幸亏女婿的外甥得空来帮忙除除草,英子女士的女儿也帮忙制作了新的提示牌。借助他人的力量,一切逐渐恢复了原貌。于是,英子女士也积极乐观起来,干劲也逐渐涌现。

修一先生生前,《英子的无价之宝》这本书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彼时,这本书的采访、记录等方面的制作已经到了尾声,每天访客不断。这种紧张有序的工作,成了英子女士的精神支撑。不过,英子女士最重要的精神来源依然是给他人做出美食,听到别人对美味的赞美。

在丰饶的土地上栽种作物,然后用制作的美味款待客人,这就是英子女士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曾因为岁月流逝而发生过丝毫改变。现在,修一先生给英子女士的嘱托重新唤醒了她的信仰。

坚持每天都做少许工作

多大算老?我80岁的时候才开始在田里种柿树苗。当我对修一说:要在88岁的时候吃上柿子时,还被他打趣道:“英子,你这么说是自己能活到88岁喽。脸皮还挺厚的嘛!”想不到前年就吃上啦!所以,根本不存在人老了来不及这种事儿。

老年人不要总想着让人照料,而应该想法帮助忙碌的年轻人。为此,日常生活中不能过度依赖拐杖、栏杆等物品。

我们家之前还曾讨论过拆掉台阶,建成缓坡的形式。考虑到一旦这样做的话,可能导致身体机能退化,就及时打住了。修一总是告诫我:要善于利用现有物品,不过度依赖外力。所以在我们家要处处留心安全。

无论是楼梯还是田地,走的时候都要注意安全。也许正因为此,我才有现在的健康,可以打理田地吧。

英子女士习惯睡前考虑下第二天做事的流程,比如:锄草、翻土施肥、播种、三餐的准备、厨房的整理等等。“早饭得好好吃呢;午饭简单些,不行来个乌冬面;栗子开始落了,得赶快捡呢。这看似简单的日复一日,每天却都要做很多不同的工作。”

虽然晚上睡觉前只是進行了笼统的规划,第二天做起事来却能顺畅很多。一件件定量的工作都按计划完成后,心里也非常轻松舒畅。

“岁月不饶人呐,现在做事越来越迟缓,也越来越健忘啦!特别是有客人来的时候,如果不把流程事先规划好,工作就做不完。”

“久坐不动的话,肩膀不是该酸痛了嘛。我可不想变成这样,所以我把工作都分成小额的量。比如:田里一次只工作一个小时,织布也是一次只织一个小时。哪怕正在兴头上,到点了我也会停下来。”英子女士说道。

“任何事都不能攒到一起,一点一滴的解决非常重要。勤做家务不仅对大脑有益,而且还活动了手脚,对身体也好。”

英子女士总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做家务、去田里、写回信、购物。英子女士把这些工作分成了小额的量,每天都做一些,而不是一天之内全部解决掉。这就是英子女士的生活方式:简洁、清晰、明了。

过一段无悔的人生

讣告来的非常突然。据英子女士描述,修一先生走得非常安详,是“在午睡中与世长辞”。前几天又是取障子、换苇箔门,又是收梅子的,一直忙于夏季的各种事情。“因此,在他刚走后的那段时间里,我觉得他仿佛还在我身边,对于他离开这件事还没有什么实感。现在,偶尔也会惆怅地想到:哦,已经见不到他了啊。”

修一先生喜欢记录,他常把身边发生的事都记录下来。在身体很好的时候,他就已经写好了“愿骨灰撒入大海”的遗嘱。“还说,英子要是你的骨灰和我的骨灰混在一起,也撒入大海就好了。平时聊起来,他都会很自然地提到这个愿望。我也总是对他说,那你可要把这些都事先在本上写清楚喽!”

修一先生有一个袖珍日记本,里面都是空白页,他喜欢将每天发生的事情用“手绘+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只在上面记录快乐的事情。比如:吃过的食物、制作的物品、季节活动等。内容简洁而生动,每次翻阅都让人会心一笑。

“他是一个乐天派,总是喜欢开心的事情。下班回到家后,一见到孩子们就会说:有很开心的事情哟!吃完饭后会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地形的模型等。在外甥女花子6岁生日时,还给她做了一个玩偶之家作为生日礼物。为此,他非常认真地做了设计图。玩偶之家采用木质结构,其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制作好之后,他还特意用一层布盖在上面,来到花子面前之后才揭开,非常有仪式感的一幕。”

从大学退休后,修一先生在家呆的时间就多了起来。为了方便英子女士做农活,他将菜园里的土地做了划分,还根据功能不同将农田用具涂成了不同的颜色。此外,还承担了晾晒衣物的角色。

“必须快乐做事,是修一的人生格言。”

我从小家里人就很宠溺我,出嫁前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养成了凡事喜欢依赖别人的性格。

结婚后第一次有人告诉我,如果你一个人能做的事情,那就试着自己慢慢去做。这样一来你总能发现新的东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能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这个人就是我的先生。

我先生在日常生活中话不多。但是,在这60年间,他总是会劝我去读他写的稿件,或者是朋友写给他的信,以及双方间往来的信件,又或者每次演讲时他所写的演讲稿等。原本我见识有限,会做的事情更是少之又少。如今我不仅积极拥抱生活,而且可以轻松把事情做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先生。

明年我也90岁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还是会和以前一样注意每餐的饮食,尽量不给小辈带来麻烦。给自己定好每天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不去想年龄,也不和衰老较真,只是每天认认真真生活。

一个人生活这件事,只要自己不刻意去想还是可以过得很快乐。总之要讓自己动起来,时常鼓励和肯定自己。

近来,我有时会突然想起“老来难”这句话,而此前从不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和念头。即使如此,我还是决定今后只想快乐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而努力地活下去。

猜你喜欢

英子女士事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把事情写具体
巧计得绵羊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一级浪漫
喂猫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