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2020-11-06张晓露
张晓露
◆摘 要: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生拥有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将会对某区域的位置,特征,发展等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文章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教学流程设计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關键词:地理教学;区域认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课堂教学流程
本文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为例,设计教学流程,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1.美图欣赏,导入新课
课前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图片,例如江南水乡图,小桥流水图,油菜花地图,水稻田图,湖泊星罗图,渔夫捕鱼图等。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这个“鱼米之乡”在哪里呢?
2.充分读图,评价位置
展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到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鱼米之乡”的范围界线,从而准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接着,让学生从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两方面评价该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为了降低思考难度,应提示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描出长江干流和圈出黄海、东海,这样对于学生而言,认识该区域占有江海交汇的优越性,陆上和海上交通都很便利就简单多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学生应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便可以得知该区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自古就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案例分析,探究影响
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为了让学生认识该区域巨大的发展成就,将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①我国最大的城市群。②核心城市——上海市。③发达的交通。在学习本区发达的交通时,充分利用案例进行分析:初中生张予墨的一家。交通运输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学生在此部分学习中,不仅可以利用书本上提供的案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也进一步肯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巨大发展成就。
4.旅游观光,共谋发展
让学生读“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找出该区域的风景名胜,如明孝陵、苏州园林、乌镇、西塘与一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来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如果有学生去过这些风景名胜,就让学生来为大家介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资源,再让学生说一说家乡的文化特色、自然风光优势,以及目前旅游业发展状况,并且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做到了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教学。
5.思维导图,归纳总结
为了便于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系列知识的回顾与记忆,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总结。如下图1所示。
二、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几种方法
1.合理运用不同尺度的地图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应根据实际需要使用不同尺度的地图。例如,在以上教学流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江海交之地”,就要选择使用中国地图,在大尺度地图上,学生更能发现该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而要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河流、湖泊、城市等,就要选择使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因为小尺度地图的内容更加详细。
2.融入乡土地理的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时间有限,乡土地理难以开展,但教师可以在其他区域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的教学。例如,在以上教学流程中,学生由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转移到对自己家乡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善用表格比较差异
区域之间的差异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呢?如下图2所示,在表格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在比较区域差异时,使用表格效果更佳。
4.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区域特征
使用思维导图能够简化繁琐的文字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也能够反映出区域各要素间的联系。在上述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总结当堂课所学,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当堂所学更佳。
三、结语
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知水平。让我们一起投身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探索实践中,把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渗透进日常的教学过程,并且不断探索出更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骞.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