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花椒蚜虫田间防治对产量相关影响

2020-11-06陈艳云张琦琪朱德琴林云任苗郭立新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9期
关键词:蚜虫花椒产量

陈艳云 张琦琪 朱德琴 林云 任苗 郭立新

摘要:选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苦参碱4种药剂,在田间进行花椒蚜虫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蚜虫发生期参试各药剂连续3次处理,防治效用均有效。其中5%阿维菌素1000倍液和0.5%苦参碱800倍液、1000倍液连续3次处理后,虫口数量下降为0,防治效果显著。为降低蚜虫抗药性,可在田间防治花椒蚜虫时4种药剂轮换进行使用。通过试验证明在试验药品浓度的中位数时,防治次数与花椒产量成正相关。在喷施处理3次以上时,随着喷雾处理次数增加,增产效果趋于稳定。说明在花椒蚜虫生长期喷雾处理3次,防治效果好,农药残留小,经济成本低。

关键词:花椒;蚜虫;田间防治;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S573

文献标志码:A

花椒(Zanchaxylum bunganum Maxim.)属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温喜光耐干旱,在气候干热、光照充足产地品质最佳,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1℃-17℃,7月平均气温20℃以上,年降水量400-800mm,最低气温不低于-15℃的地区生长。土壤要求深厚肥沃疏松,微酸性至微碱性,pH值在5.5-8.0的砂壤土或壤土。花椒作为陇南主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近年来由于其价格坚挺,经济效益明显,深受群众喜爱。但在栽培生产中花椒受病虫害影响较大,其中蚜虫是花椒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每年开年后危害花椒的第一类害虫。以成蚜和若蚜为害,吸食嫩芽、嫩叶的汁液,造成叶背卷曲或皱缩,对花椒的产量形成直接影响。在生产中如何合理有效的防控蚜虫危害是花椒产区种植户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选用4种农药,观测其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目的在于总结出供试农药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以便于在生产中指导产区种植户生产操作。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的花椒树为12年生的盛果期树,参试药剂为(1)啶虫脒,乳油,5%有效成分,江苏大丰益农有限责任公司;(2)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阿维菌素,乳油,5%有效成分,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4)苦参碱,水剂,0.5%有效成分,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地点及方法

试验地点在武都区马街镇官化村,地处白龙江支流北峪河河谷半山区,海拔1550m,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沟谷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410mm,相对湿度61%;无霜期平均为260d。土壤为山地棕壤,自然含水率3.5%,pH值7.7。花椒园建成于2007年7月,品种为陇南大红袍实生苗,树龄10a,定植密度为株行距3mx4m。在4月上旬至巾旬喷施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苦参碱,设5个处理,喷施浓度为啶虫脒、吡虫啉为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阿维菌素为1000倍液、2000倍液、3000倍液、苦参碱为800倍液、900倍液、1000倍液,喷施清水(CK);产量试验浓度采用试用药品浓度的中位数,即啶虫脒、吡虫啉为1500倍液,阿维菌素为2000倍液,苦参碱为900倍液,喷施清水(CK),设6个处理,3次重复。在晴朗天气的早晨8:30-9:30时采用叶面喷雾。

1.2.2调查方法

(1)药剂防治试验

在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在调查株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其一个枝条,并进行标记,连续喷施试验药剂3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5d。统计蚜虫活虫数,取其平均数整数计。

(2)产量相关性试验

选取24株试验树,采用不同试验药品,分别喷施1次、2次、3次、4次、5次,时间间隔为5d。整个生产季采用相同田间管理,在7月2日进行采收,次日自然晾晒,称重,取其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田间防治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所列,从表巾可以看出,随着防治次数增加虫口数量逐级递减,而虫口减退率在增加,说明各浓度药剂效用均有效。处理区的虫口减退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的虫口减退数量,说明各浓度药剂均对蚜虫数量控制显著有效。

再对试验数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数据分析(表2),以CK清水4.2%(4.20)防效为检验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双尾)小于0.05,差异极显著,说明各浓度药剂效用均显著有效。

2.2不同防治次数对产量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供试药剂浓度是试验的中位数时,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产量也在增加,增产效果明显。但喷施药剂次数达到3次后,增产趋势趋于平缓,此后,防治费用增加,同时农药残留风险上升,也就是说,喷施3次成本最小,效益最大。

3结论与建议

通过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花椒蚜虫发生期,蚜虫的防治比较容易,所选四种药剂都能有效地控制虫害,并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5%阿维菌素1000倍液和0.5%苦参碱800倍液、1000倍液连续3次处理后,虫口数量下降为0,防治效果显著。为降低蚜虫抗药性,可在田间防治花椒蚜虫时4种药剂轮换进行使用。同时在试验药品浓度的中位数时,防治次数与花椒产量成正相关。在喷施处理3次以上时,随着喷雾处理次数增加,增产效果趋于稳定。说明在花椒蚜虫生长期喷雾处理3次,防治效果好,农药残留小,经济成本低。

参考文献:

[1]向占群,樊琴.贵州都匀花椒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新技术[J].植物医生,2019(2):75-77.

[2]张亚莉,曹永红,尚贤毅,等.甘肃陇南市花椒棉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3):51-54.

[3]肖银波,祝玮,曾全,等.几种药剂对花椒棉蚜防治试验[J].四川林业科技,2019(2):88-90.

[4]张建民,王石磊,刘超.花椒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20):120,125.

[5]马丽,程凤至.几种杀虫剂对花椒树上棉蚜的毒力测定[J].陕西农业科学,2014(4):33-34.

[6]银航,窦雪绒,张云霞,等.球孢白僵菌、保幼激素联用防治花椒蚜虫[J].山西林业科技,2019(11):57-61.

[7]宫庆涛,耿军,武海斌,等.3种果树蚜虫有效防治药剂及剂量筛选[J].植物保护,2016(5):225-229.

收稿日期:2020-06-20

基金项目:陇南市2018年以奖代补资金(项目编号:2018-02);陇南市列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6-04);甘肃省GEF项目产出专項研究(项目编号:GS-GEF/OP12-03)。

作者简介:陈艳云(1971-),女,汉族,甘肃成县人,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良种推广。

通讯作者:郭立新(1970-),男,汉族,甘肃成县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及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蚜虫花椒产量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花椒铺就致富路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如何识别假花椒?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临夏花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