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金钥匙”打开脱贫致富“连环锁”
2020-11-06曾媛董莎莎
曾媛 董莎莎
3年前,20多岁的郭用安走进郑夕明的办公室,并递给他一份自荐材料:“我想回老家养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翻开郭用安的自荐材料,“西南大学毕业,大进镇人,父母养过牛”等信息被郑夕明迅速捕捉到。
作为重庆市委组织部选派的开州区大进镇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驻镇工作队队长,郑夕明刚到大进镇不满一周,没承想就收到这样一份惊喜。
“这是找上门的人才,我们要把他留好、用好。”送走郭用安后,郑夕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但这个找上门的人才在当时也让很多人心里打了个问号:作为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大进镇,留得住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郭用安吗?
3年后,郭用安入了党,并成为大进镇的养牛大户、致富带头人,还带领着几十户村民发展养牛产业。
和郭用安一样,3年时间里,大进镇脱贫攻坚战同样硕果累累——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和乡村旅游“3+1”扶贫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1754户6769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600余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稳定增收致富。
硕果背后,发生了什么?
“我们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头雁培育、‘三培两带 、组织引领、支部联建等行动,建强战斗堡垒,给大进镇培育了一支稳固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郑夕明说。
3年来,驻镇工作队紧握党建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脱贫致富“连环锁”。
“头雁培育”,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村
“关坪村新修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路灯全部架好了,晚上走到哪里都有亮光”,“新修了人饮水池,还硬化了近20公里的道路”……
谈起关坪村这一年的变化,村民脸上满是喜悦,而这一切,都源于何振华的回归。
“何书记以前就是我们的村主任,2014年他辞职了,现在终于又把他盼回来了。”村民感叹道。
何振华的回归,源于大进镇党委书记张太雷的3次电话。
2019年6月之前,张太雷与何振华通过两次电话,想要邀请何振华回村发展,但两次都被婉拒。
彼时的何振华正在外做着建材生意,收入可观。而关坪村正面临人才短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村集体经济发展欠佳等困境。
进入6月,仍不放弃的张太雷第三次拨通了何振华的电话。
“关坪村需要你,我们一起把村里好好打造一下。”张太雷在电话里再次对何振华说。
“要攻克贫中之贫,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尤其是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大进镇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驻镇工作队副队长薛奉军说,“到镇里后,我们第一项工作就是会同大进镇党委狠抓人才工作。”
“何振华有经验、有能力,如果能把这只‘头雁引回来,他在关坪村一定会大有作为。”抱着这样的信念,张太雷打电话、约面谈、话战友情,甚至还请相熟的同事前去相劝。
终于,这第三次通话,张太雷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张书记,我回来和你们一起建设家乡!”何振华在电话那端笃定地说。
何振华没有让大家失望,在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大家一起奋斗,使关坪村的发展实现了全新的飞跃,干群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局面。
“你们说话算数,我们现在都相信你们。”曾经来村委会提过意见的村民唐成才如今对村干部称赞有加。
同样让村民改观的,还有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郑代发。
“茶园发展受阻,由你出面解决;合作社需要负责人,你先顶着;村民家的狗见你就叫,你得多去。”眼见郑代发在村里不敢说话、说不上话,红旗村第一书记王栋决定逼他一把,把他推到前排。
在红旗村,时常可以看到王栋和郑代发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唱白脸”的王栋总是站在“唱红脸”的郑代发后面,做他的“参谋”。
“培养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就得对他进行传、帮、带。要让支部书记的人和心都扎入到村里,通过他的干劲去感染、带领群众。”王栋说道。
如今,大进镇“头雁培育”行动效果明显:1名企业負责人回村担任支部书记,21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5名,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人难选、无人选”的难题。
“三培两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最近一两年,长城村村民韩家松多了两个新身份:一个是中共预备党员,另一个是长城村综治专干。
“2019年,我们决定调整村‘两委干部结构,增加年轻干部,已被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的韩家松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长城村第一书记刘成国介绍,“韩家松是长城村团支部书记,他开办的木材加工厂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经过考察培养,2019年10月,韩家松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而后成为综治专干。
面对组织的信任,韩家松充满了干劲,主动牵头长城村辣椒产业的发展。
2019年12月,长城村开始规划流转土地种植辣椒。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韩家松带头承包了55亩辣椒基地,并成立了家庭农场,还牵头负责村集体65亩辣椒种植地的管护工作。
2020年4月,长城村辣椒基地到了最忙碌的时候。每天早上5点半,韩家松准时起床,然后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带队,赶往辣椒基地栽植辣椒苗。
65岁的覃诗礼是辣椒基地的“得力干将”,主要负责除草、病虫害防护。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他就赚到了3000元的工资。
“10月份,辣椒上市,商户进行了保底回收,村集体经济和村民都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刘成国说。
韩家松作用的发挥,正是得益于大进镇党委创新实施的“三培两带”行动,即“把致富能手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致富能手、把带富能力强的党员致富能手培育成村干部,推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同样得到重点培育的还有回乡创业的党员刘列平。
2019年,云凤村村民刘列平决定回乡发展养殖业。
在驻镇工作队的支持下,生态养鸡场和人饮水池修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半年多来,刘列平免费送出3000余只鸡苗,带动100余户村民通过发展土鸡养殖增加收入,成为云凤村的致富带头人。
依托“三培两带”行动,大进镇新发展党员16名,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65名,发展“带富项目”45个,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效果明显。
组织引领,干群合力决胜产业
大进镇红旗村有适宜的产茶环境。
2017年,红旗村计划以“三变”改革的方式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希望让传统茶产业重获新生。
王栋信心满满地组织召开院坝会,不承想“一盆冷水”浇来。
“我不同意,以前村里发动我们种的大枣、蔬菜都失败了,这次我就不参与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村里辈分高、有威望的村民李忠顺。
“大家把土地折价入股,能获得股份和分红,这是大好事啊!”王栋向村民解释。
“我们不相信。”越来越多的村民提出了质疑。
在前期走访中,王栋了解到以前的村党支部是全镇后进党支部,曾经动员村民发展过茶叶、蔬菜等产业,但都以失败告终,村民也因此失去信心。
要发展,就要转变思想。
“那时,我们村一个月开五六十次院坝会,就是为了把大家的观念扭转过来。”王栋介绍。不仅如此,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村党支部还先后组织30余名群众代表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等地“取经”。
“外出考察后我发现,大进镇在气候、土壤等方面都很适合种茶。”感受到镇村干部的决心后,李忠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成为村里最积极的“说客”,并积极申请入党。
在村党支部不断发动与组织学习后,红旗村90%的村民都成了茶叶项目的参与者,通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红旗村顺利推进“三变”改革。
茶苗种上后,合作社提出以村民承包的方式管护茶园,并按照难易程度给村民支付每亩每年500—700元的管理费。
前期没人愿意,那就党员先上。
一个月后,村民看到党员把茶园打理得井井有条,收入也比以往高出一大截,纷纷提出承包茶园的申请。
“那我让出来。”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李忠顺再次第一个发言。
短短几天时间,李忠顺认领的300亩管护地就只剩下10亩。
“虽然我承包的土地少了,收入也少了,但是看到村民的转变,我很开心。就像王栋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激励我一样,我希望我也能成为好的榜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李忠顺说。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红旗村“三变”改革顺利实施,876户农户成为茶产业的股东,村集体经济有了租赁、经营、生产服务等多项稳定收入,村民可获得土地入股、集体经济分红等多重收益,小茶叶托起了脱贫致富的大梦想。
支部联建,结对帮扶聚焦资源
“现在好惬意哦,原来这一片各种杂物乱堆乱放,整治后,成了我们摆龙门阵、跳坝坝舞的休闲区域。”在云凤村公路边池塘上的亭子里,5位老人正悠闲地喝茶聊天,不时传来阵阵交谈声。
亭子对面,阳光普照下,一幢白墙砖房被周围的树影温柔地包裹着,风吹影动,无数碎金洒向门前那块平整干净的院坝。
“多亏市人社局工资福利处(市工资统发服务中心)协调相关单位为云凤村制订高標准的科学规划,并帮扶了公共休闲区域的建设。”云凤村党支部书记周世宏感激地说。
不到3个月,云凤村就完成了人居环境提升一期工程,包括69户人居环境提升和公共区域设施建设。
高效的背后,是市人社局工资福利处(市工资统发服务中心)党支部创新的 “党建+扶贫”结对帮扶模式。
“通过支部联建,让各项脱贫攻坚的政策和资源,更迅速、精准地落到最需要的地方。”市人社局工资福利处(市工资统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处长程卫民介绍。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为切实做好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市委组织部组织扶贫集团成员单位的23个党支部,与大进镇19个村(社区)党支部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以支部联建为载体,共抓支部建设,建强一线战斗堡垒。
通过支部联建,大进镇拥有了更强大的扶贫队伍和更充足的扶贫力量。
经过联建支部的会商,长城村发展起了稻田养鱼、养虾产业,还争取到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用于改造房屋,解决了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天保寨村党支部在联建支部的帮助下,联系市精神卫生中心给贫困户小孩进行治疗,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通过支部联建让农村基层党支部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素养,提高其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增强整体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有利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薛奉军说,“未来,大进镇将继续紧握党建这把‘金钥匙,不断开启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