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互动 扮靓山地特色城镇群

2020-11-06杨子娇

当代党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纤夫羊角武隆

杨子娇

走城乡互动型高质量发展路子

——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优化城镇布局,打造山地城市,培育绿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形成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山地特色城镇群

9月底,仿佛是为了迎接中秋、国庆“双节”游客的到来,在连绵秋雨中,武隆区城乡道路两旁藏于枝头的桂花甜香扑鼻。同样恭候游客的,还有城乡的山水景致、古镇的民俗风情以及乡村农家乐的桑麻之趣。

这些,都得益于近年来武隆积极推动城乡互动,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才有了这样一幅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山地特色城镇新图景。

山水相融,山地城市富含美学意蕴

武隆的山,是空间的骨架;武隆的水,是时间的血脉。

漫步武隆城区街头,山水相依、城景交融,传统的带状城市布局在现代空间中进一步优化重组,诠释了山地城市独有的美学意蕴。

江岸边,新建的景观休闲步道沿江向远方延伸。人们或散步慢跑,或驻足观赏,用各自的方式享受着这座小城特有的美好时光。

来自四川的游客王晓娜手搭栏杆,请随行的朋友为她拍照留念,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武隆了。“前几年坐车路过一次,但对武隆城区并没有什么印象。这次要不是漫步街头,差一点又要错过美景。”王晓娜说。

武隆如何让游客不再“匆匆一瞥”,而愿意停车驻足的呢?

“这与武隆打造体验式交通和慢行系统是分不开的。”武隆区发改委副主任陈宏介绍,近年来,武隆在完善交通网络布局,打破山地阻礙的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城乡公共休憩区、景区人行绿道和观景平台等建设,既提升了城区形象,又完善了城区功能布局。

国庆期间,一家滨江酒店的前台被接踵而至的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酒店附近有超市吗?”一位来自广东的客人向前台工作人员问道。

“有,超市、饭馆、医院、商场一应俱全。”工作人员回答。

“原以为国庆期间客房会出现空余,但没想到大家来武隆旅游的热情只增不减,客房早已被订满。”酒店经理脸上笑开了花。

近些年,武隆致力于整体提升和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能力,陆续建成城区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设施,为星级酒店、民宿客栈、露营基地等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对此,家住武隆老城区,63岁的退休教师李春兰深有体会。

与不少当地居民一样,李春兰每天清晨都习惯到建成不久的凤山公园锻炼身体。风景优美的凤山公园,是集田园休闲、森林峡谷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也是武隆建设“山水园林旅游新城”的重点工程。

“政府不仅对我们的小区进行了修缮改造,老旧小区换了新颜,还修建了公园,让百姓在住得舒心的同时还能玩得开心。我们是这场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李春兰脸上满是笑容。

因地制宜,特色小镇演绎纤夫精神

“脚蹬石头手扒沙哎,嘿呦嘿呦;背上纤绳把船拉呀,嘿呦嘿呦……”

站在羊角古镇的主街上,听着高亢激昂的川江号子,目光所及是一栋栋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

以乌江纤夫文化为主题修建的羊角古镇,背靠仙女山、面朝白马山,远眺可见浩荡乌江。虽然这里才正式开放一年多,但其悠久的历史值得回味。

“羊角古镇原址位于千里乌江第一长滩——五里滩,那里乱石嶙峋、暗礁密布,古时上下货船在此卸货,是当时重要的水运码头,不仅商贾云集,也留下了乌江纤夫劳动的身影和川江号子。”羊角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高建新说。

如今,乌江畔再也看不到纤夫拉船的身影,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因当地危岩滑坡整体避险而搬迁,但同时也将古老的乌江文化和吃苦耐劳的纤夫精神带到了新的羊角古镇。

“自从搬到这里来,我们的生活大变了样。”说这话的,是古镇一家农家乐的老板杨小明。

今年50岁的杨小明是土生土长的羊角古镇人,“那时的生活和现在实在没法比”。

“那时候,我们住的是没有厕所的木质吊脚楼,卫生条件差,而且不安全。镇上基本都是土路,又陡又窄。我娶亲的时候是把媳妇背回去的,下山的时候两条腿直打颤!”杨小明的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如今搬到这里,我们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便利的交通条件还给我们带来了远方的游客,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旺季时,我这间农家乐月利润上万元没有问题。”杨小明继续说道。

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武隆按“城区副中心、旅游古镇”定位,高品质建设搬迁新址。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使羊角古镇成为仙女山、白马山两大景区连接点和城区发展的重要组团。

在羊角古镇,以纤夫、船锚、乌江人家生活劳作场景等为模板的雕塑随处可见,不仅增强了古镇的辨识度,也为游客们亲身体验拉纤、吼号子等传统民俗文化,感受坚韧不拔和团结向上的纤夫精神提供了实景支持。

“软硬”兼施,美丽乡村变化今非昔比

自羊角古镇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可抵达坐落在乌江北岸的羊角街道艳山红村。

正值傍晚,几位村民漫步在乡村道路上,沿途鲜花盛开,一盏盏路灯立于两侧。

此时,艳山红村驻村第一书记游四海恰好经过,村民远远望见便热情招呼:“游书记,才忙完吗?吃饭了没?”于是,游四海便驻足与村民聊聊家长里短,问问村内大情小事。

“艳山红村过去叫‘烂泥坝,后因红艳艳的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才因此改名为‘艳山红村。”游四海说,“但我刚来时,村里的景色可配不上这村名。”

游四海至今记得第一次来到艳山红村时的场景:进村的山路蜿蜒崎岖,垃圾污秽随处可见,房屋破旧,院落杂乱,而且村内只有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田地荒废,产业空虚;村民人心涣散,党员组织观念薄弱。

“这里不还是个‘烂泥坝嘛!”游四海很苦恼。

艳山红村要振兴,要先从思想上入手。

转变村民观念、凝聚村民力量,是游四海来到艳山红村做的第一件事。他带着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村民学习文明礼仪,学习烹饪、种养殖等技术;普及与妇女儿童、农民工权益相关的法律知识……久而久之,村民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变。

穷山村想要振兴,既要强化思想观念等“软件”,“硬件”设施也不能落下。

3年来,一组关于艳山红村的数据令人喜悦:新建村内道路36公里,危房改造56户,异地移民搬迁46户,新修花台13公里,新建生态公共厕所2座。

“你们进村时公路两边的那100多盏路灯,共花费30多万元,全是村民自发捐的。”艳山红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小强指着远处的路灯,骄傲地说,“这是村理事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8年,艳山红村形成了“村总理事会+分理事会+村民小组理事会”的三级自治体系,把村级大小事务交给村民自己处理。

“村民有了主人翁意识,想要脱贫致富的劲头就更足了。”杨小强道出艳山红村村级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的奥秘。

村容村貌是乡村的“颜面”。近年来,艳山红村还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村上下齐心共建美丽乡村。在卫生评比制度的作用下,村民逐渐养成了“早上起来扫屋抹桌,农具杂物摆放整齐”的良好生活习惯。

“回想起以前住的破房子、脏院子,跟现在真的没法比。”75岁的谢承华满意地看着自家院子。

如今,艳山红村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种满花草,院坝宽敞整洁,木柴都被劈成等长的小段,倚着院墙一层层堆好,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远处,乌江碧水奔腾不息,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纤夫羊角武隆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我爱家乡的羊角脆
骑行荷兰羊角村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羌山开遍羊角花
自然的遗产 世界的武隆
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