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血压管理手册
2020-11-06小卡
小卡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达1000万,还有约1.3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而情绪、饮食、运动、身体状况等,时时刻刻都会影响我们的血压,因此,家庭血压管理是血压维稳的重要一步。
测量篇 管理血压,从家庭自测血压开始
我们的心脏每天会跳动约10万次,每次跳动都会产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医院测量一次血压真的能够代表我们血压的真实状态吗?显然不能,情绪、饮食、运动、身体状况等都会影响我们的血压,家庭血压自测十分必要。作为诊室血压的补充,家庭血压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治高血压,也能够让患者更积极地管理血压。
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血压计
高血压会逐渐伤害你的血管壁、心脏和肾脏,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脏疾病等问题。但高血压本身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感受到什么时候血压升高了,只能通过量血压得知。不过,只靠偶尔去体检中心或者医院量一次血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血压几乎随时都在变化。我们的血压通常在早上最高,晚上最低。除此之外,压力、吸烟、饮食、运动、感冒、疼痛、噪音、药物,甚至对话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血压。例如,有的人有“白大衣紧张症”,一看到医生就紧张,在医院里测量的血压要远远高于平时的血压。还有的患者正好相反,平时血压高,但恰好在诊室里测的血压正常,是所谓的“隐匿性高血压”。在这些情况中,医院所测得的血压并不能说明问题,患者在家时,反复多次在接近日常生活状态下测量的血压,反而更有助于医生的诊断。
家庭血压的测量除了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甄别高血压类型以外,还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应。通过对比患者服药后一段时间的血压变化,医生可以得知药物控制血压的效果。也有患者因为每天测量自己的血压而更加积极地控制血压,更自觉地服药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减肥和运动。还有的疾病必须要严密地监控血压,例如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有可能造成先兆子痫,这对母亲和胎儿都很危险,所以通过家庭血压测量严密监控孕妇的血压特别重要。
可以说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血压计,不仅能够帮助患有高血压的家庭成员更合理地进行血压管理,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该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
如何选择家庭血压计?
家庭血压计的种类有很多,但各有利弊:腕式血压计在寒冷地区使用不用脱衣服,但是使用方法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很多培训;手指式血压计使用方便,但是测量结果差异大;汞住柱式血压计还需要使用听诊器,而且一旦摔破会造成汞污染。
因此,《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首先推荐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它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很好,测量方法也非常易于掌握。
血压测量小测验
你决定开始自己的家庭血压管理计划了吗?你对血压测量又有多少了解呢?不如来一个小测验吧!
1血压测量有几种形式?
答案:3种
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诊室血压测定由医务人员完成,但可能出现明显的白大衣紧张症或者漏诊隐匿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则是患者随身佩戴便携式血压计,以测昼夜24小时内每隔一定时间的血压,虽然什么都不用患者做,但这种测量方法十分昂贵,使用的比例极少。家庭血压则是患者自己在家使用家庭血压计测量,需要自己定时测量,很多家庭都能够负担,而且越来越多国家的健康指南都建议,在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的时候参考家庭血压测量数据。现在还有一些智能家庭血压计,不仅能够提醒患者测量血压还能够自动记录数据,十分方便。
2一次血压测量的数据都包括哪些?
答案:舒张压和收缩压
家庭使用的电子血压计的第一个读数一般为收缩压,代表心脏收缩时血压的最高值,第二个读数为舒张压,代表心脏放松时血压的最低值。因为最早的血压计为汞柱的,所以血压计量的单位一直都是使用mm Hg(毫米汞柱)。在记录的时候,一般写作(收缩压/舒张压)mm Hg。如果家庭血压≥135/85 mm Hg,可以确诊为高血压,<130/80 mm Hg时,为正常血压。由于患者面对医生多少有些紧张,所以诊室血压的高血压标准则较高,≥140/90 mm Hg才算高血压。
3没高血压患者的家庭不需要家庭血压计?
答案:错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但知晓率极低,很多高血压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这跟家庭血压计的缺乏有关。我國《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建议,血压正常者,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还没有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但是水平较高(≥130/80mm Hg),那就需要增加测量次数,每月、至少每季度测量一次血压。像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一样,家庭用的电子血压计也应该是必备的家电之一。
4量血压的时候,量右手还是左手?
答案:最好两手都量
如果把心血管看做一条管道,它所需要承受的最大压力是我们需要担心的,所以两只手都要量,而其中高的血压就是治疗的目标。一般来说,我们两只手的血压差异在5~10 mm Hg,选高的那一边作为测定值。如果两只手的血压差超过20 mm Hg,就有可能存在主动脉剥离、主动脉瓣膜出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窄缩等问题。除了两只手血压有差距,收缩压和舒张压还会因为生理状况不同有所变动,有的变动属于正常范围之内,而有的变动可能需要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存在很多用药误区,比如“擅自停药”“频繁换药”“老担心副作用”“服药时间不对”等,这些误区不仅让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让病情恶化。
药疗篇 降压,当心用药误区!
误区一:血压稳定后可以自行停药?
真相: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
即使血压降至正常值也不能停药,否则容易回到治疗前的水平。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引发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血压越高以及高血压持续的时间越长,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很多患者往往在治疗期间感到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就自作主张擅自停药或间断服药,其实这样的服药方法很危险,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使血压得不到长期稳定控制,而诱发心、脑、肾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服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只能说明此时选用的降压药和服用的剂量基本合适,使血压得到控制,并不能说明高血压病已得到治愈,或心、脑、肾血管受累发生的病变已恢复正常,所以仍应坚持治疗。正确做法是:待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或剂量,力争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二:血压升高了,可以多吃一片降压药?
真相:降压最重要的是平稳
有些老年患者记性不好,经常忘记吃药,待血压上升后,就多吃一片让血压快速下降;有些病人把降压药当成止疼药、止咳药这样的“对症药”,出现头晕、头痛才会吃药;还有的患者刚刚服用两三天,发现血压下降不明显,就立即加大一倍剂量。这些做法很危险,都是错误的。降压讲究的是平稳、有效,尤其是平稳更为重要,因为血压的波动往往是引发脑卒中的诱因。如一味地追求降压效果,而忽视血压的平稳,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应根据遗嘱按时按量的服药,不要自己改变药量。
误区三: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真相:别老盯着副作用,副作用可能变疗效
降压药的确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如服用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但没必要在服用降压药过程中容易走向极端,例如,有的患者一旦遇到不良反应,即对服药降压失去信心,转而停止服药,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控制。还有的老年人对说明书上的副作用特别上心,排斥吃降压药,或改服其他所谓“没有副作用”的中药。其实,副作用只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况做出的“特别提示”,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有时候药用得好,副作用也能成为治疗作用。比如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能会使心率增快,引起心悸等副作用。但如果患者用药前心率过缓,则副作用可能转化为正作用。
误区四:同病同药,人用我也用?
真相:降压药种类多,针对性也不同
许多家庭的老两口都患有高血压,都在吃降压药,有人认为同样的病,吃药也就“不分你我”了。事实上,目前的降压药有6大类50多种,它们的药效各不相同,不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相关疾病、遗传基因也存在差异,这些就决定了不同患者间治疗上明显的个体差异,医学上称之为“个体化”。因此,认为“老张有效老李也有效”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可能是危险的。例如,一位患有高血压合并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老先生,他的老伴也患有高血压,医生给他老伴开的是β受体阻滞剂,他认为“都是降压药,谁吃都一样”,于是便自行服用,结果引起了老太太的哮喘发作。由此可见,应该服什么药,怎么服,要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
误区五:睡前服用降压药效果更好?
真相:早上服药更有效,更安全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压过高,防止发生并发症。而当入睡后,因“生物钟”的控制,加上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有专家观察发现,当人入睡后血压可下降20%,且以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如果病人在临睡前服了降压药,2小时也正是降压药的高效期,这样两种作用重叠,就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供血不足,甚至诱发脑血栓或心肌梗死。血压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每天上午的6:00~12:00之间,故临床主张将降压药安排在晨间服用,以控制高血压的峰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除已知当时血压过高外,一般应避免睡前服降压药。如每天多次服用降压药,应将每天末次服药的时间安排在睡前3~4小时。
误区六:频繁换药可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真相:疗效好的药应该长期使用
有些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长年稳定,未见不良反应,但顾虑长期用一种药物会有副作用,或者会出现“耐药”,或听说×××药效果特别好,于是便更换药物。其实,这是一大误区。用了一种降压药,疗效满意,没有不良反应,就不应该调换。只有在用了该药后,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医生才会给你换药。如果是降压效果不理想,血压未降到正常,但是没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剂量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剂量。如果剂量已达足量,不能再增加,就要加另一种降压药,二药合用。如果有不良反应,且无法耐受,那就必须停用,改用其他类降压药。
运动篇 高血压患者安全运动指南
控制血压除了减少盐的摄入量和吃降压药之外,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多运动,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帮自己恢复健康的身心。
哪些运动适合自己?
如果高血压患者以前不常运动的话,可以有多种不错的选择,例如与家人一起远足、在附近的泳池游泳、加入运动俱乐部参与团队运动,或者尝试练习瑜伽、请一个私人教练进行力量训练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帮患者控制血压,更有可能帮患者发现一种自己所热爱的活动。而且,迈出第一步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
运动要循序渐进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及运动委员会的建议,每周最少应该锻炼150分钟。刚开始进行某项运动的人,每次锻炼10~15分钟即可;之后每隔2~4周将运动时间延长5分钟。就这样慢慢延长时间,达到每天锻炼30~60分钟、一周锻炼3~5天的水平即可。健康情况不佳的人一开始运动时时间应该短些,然后慢慢延长。总之,患者应该选择自己感觉有意义的运动,必须是自己愿意排到行程表中经常从事的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
有氧运动:喜欢什么做什么
有氧运动可将患者的收缩压(即血压读数中前面那个数值)降低5点,并将舒张压降低3点(即血压读数中后面那个数值)。散步、游泳、骑车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应该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选择。不过,所有能使心跳加速一些的活动都对血压控制有益,例如去户外遛狗、在跑步机上运动、跟着“跳舞毯”跳跳舞等。也可以多选几种,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行。
力量训练要适度
力量训练也可以降低血压,但是举重时千万要注意不能过度,重量的选择要适当。举重训练的风险较大,最好事先向专业人员请教,而且在举重过程中不可屏住呼吸。专家告诫说,举重训练要选择重量低的档位,然后通过多次重复举重来达到锻炼效果,而且在肌肉用力时要呼气。这样做的原因是:血压在人运动的过程中会自然上升,如果屏住呼吸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血压会继续上升。对于本来就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肯定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食疗篇 怎样吃,血压更稳定?
1由于高盐烹饪的特点导致我国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偏高,所以要注意低钠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合理控制盐摄入量,每日钠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3克。
2注意低脂饮食,少油饮食,避免摄入过多脂肪。
3由于高血压对心脏有影响,可多食用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香蕉、蘋果等水果保护心脏,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避免对心脏造成影响。
4可以尝试DASH饮食法。“饮食途径阻止高血压”(DASH)饮食法旨在降低高血压。美国韦克福里斯特医学院一项研究显示,坚持这种饮食法可能使75岁以下人群心力衰竭风险降低近一半。DASH饮食法提倡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鱼、禽肉和植物油,限制饱和脂肪、全脂乳制品、红肉、盐和糖分摄取,杜绝酒精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