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
2020-11-06李中华
李中华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是战“疫”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必须大力弘扬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爱人利物之谓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不惜一切代价,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从刚刚出生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所有的生命都得到了全力庇佑。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激励我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要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举国同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也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饱经风霜而屹立不倒,久经磨难而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力量支撑。在同疫情进行殊死较量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近代社会,中华民族曾犹如一盘散沙,饱受列强欺凌。这种一盘散沙的状态是现代国家观念缺失的后果,这种集体意识的匮乏也加剧了列强瓜分甚至吞并中国的野心。直到1937年,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全民族抗战才成为中国人的共识,中国人才第一次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如果说1937年是全民族抗战,那么2020年就是全民族抗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医务工作者、军人、警察、社区干部、志愿者、建筑工人、新闻工作者……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疫情肆虐时,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奋战在抗疫一线,不仅医治病患身体上的伤痛,更疗愈病患受伤的心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党员冲锋在前,舍我其谁,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武汉和湖北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疫情发生后,我们党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一次又一次向世界證明了什么是“中国效率”和“中国速度”。在全国人民都为武汉打气,相约来年春天共赏樱花之时,武汉的病患也毫不气馁,乐观地表示“等我病好了就去捐献血浆”。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战疫时光,英雄们的事迹让我感动,英雄们的品格永远值得我去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抗疫的故事作为给学生授课的鲜活案例,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感受这种举国同心、患难与共的抗疫精神。
舍生忘死。“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抗疫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高尚品格。110年前,东北鼠疫肆虐,年仅31岁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赶赴哈尔滨,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首例尸体解剖,通过建立防疫队伍、制作并分发“伍氏口罩”、实施病患隔离等措施,短短三个月内全面控制了疫情,并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时空流转,精神永恒。110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危机关头,伍连德当年创办的这所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教职员工再一次冲锋在前,他们用行动传承伍连德精神,展现了医者之风。他们临危不惧,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黑龙江本地的疫情防控,到驰援武汉救治患者,再到境外来黑人员的隔离筛查,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医护人员的全力护佑,充分展现了龙江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面对可怕的病毒,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千里驰援,全力奋战,对抗新冠,与时间赛跑,从疫魔手里抢救生命,决心打赢这场战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初心为民的高贵品质。
尊重科学。“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始终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积极汲取先贤的智慧,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诊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还是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这其中都闪耀着科学精神的光芒。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始终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抗疫成就。
命运与共。“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指出了在抗疫过程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战疫以来,中国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向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同时,中国始终秉承着“天下一家”的观念,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据统计,从2020年3月15日到9月6日,我国总计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此次疫情深刻表明,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同时,在此次疫情期间,相信全体中国人民都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及在国际援助和疫苗使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宝贵价值,进一步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