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

2020-11-06罗英中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赏析

罗英中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社会文明的建设工作愈来愈重视。而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重要研究学科,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自身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对其进行研究和赏析,能够有效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现代社会。其中,诗歌作为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学的精髓,是汉语言文学学者研究的核心重点。基于这样的影响力,对其的赏析工作一直都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值得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对此,本文首先叙述汉语言文学中诗歌赏析存在的问题,随后详细阐释在汉语言文学中进行古今诗歌赏析的正确方法。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古今诗歌;赏析

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在文化方面有着较大的成就,对于世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影响力,在我国,一直将汉语言文化作为核心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并不断思索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同汉语言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诗歌是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其研究,不光能够充分了解到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情况,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美感,能够逐渐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社会感悟能力。加之,当前时代对于精神文明需求极大,古今诗歌的研究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更为突出。而联想与想象是进行诗歌意境创设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古今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对于认识和理解诗歌有着积极影响。对此,相关研究人员应该以此为突破点,提高诗歌赏析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汉语言文学中诗歌赏析存在的问题

(一)文史知识较为匮乏

诗歌赏析不仅仅涉及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解,还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基于此,文史知识可以说是进行诗歌赏析的关键基础,只有准确掌握相应朝代的文史知识,才能够保证对诗歌创作背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诗歌赏析的准确性。而如果相关研究工作人员缺乏文史知识,就会导致在进行诗歌赏析工作时,无法准确理解诗歌文章所叙述的历史事件,不能够对诗歌内容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和年代有强烈的敏感度。例如,在进行韦庄《金陵园》诗歌赏析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史知识,就会对诗人表达的悲伤之情理解混淆,会误以为其是自叹不如,又或者会以为是因为没有社会成就而伤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其核心原因就是由于赏析者对于文史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正确的赏析角度应该从作者出发,通过作者为晚唐诗人,以及诗歌传达的社会衰败而进行赏析[1]。

(二)无法全面把握诗歌中的诗意

在进行诗歌赏析时,一定要注重分析的全面性,保证在赏析过程中能够完整地理解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而当前,大部分赏析人员对于诗歌的赏析都不够全面,没有细致地感受到诗人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所要表达的诗歌内涵和情况,整体的赏析工作不够细致。这样的赏析工作是不够优秀的,是无法达到预期的赏析效果和标准的。对此,相关赏析人员应该注重赏析方法的选择,不能够一味地依赖于同一种赏析方法进行赏析,可以通过多个方法进行更为细致的理解。其次,还应该扩大诗歌的储備量,可以将赏析的诗歌同其他诗歌进行对比,从而通过诗歌之间的相同点进行赏析补充,利于提高赏析的全面性。

(三)不够深入

诗歌赏析不能够流于表面,不能够仅仅将赏析工作落实于文字理解之上,应该加强赏析的深度。先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找出诗歌的形式、韵调,总结其自身具有的形式美。随后,深入对诗歌情感、诗人的表达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突出诗歌自身的美学价值。但是,在实际的诗歌赏析工作中,大部分赏析人员不能够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度赏析,只是进行片面的理解,停留在诗歌的表面。例如,在进行高蟾《金陵晚望》诗歌的赏析工作时,有部分赏析人员通过诗歌文字仅仅理解到诗人因为金陵城的景色而感到凄凉之感,仅仅读出触景生情的感觉。很少有赏析人员能够读出诗人是透过金陵城的景色而表达对晚唐现状的感叹,突出晚唐现状的惨状。如果不进行深度的诗歌赏析,是无法充分理解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不能够真正认识到诗歌的内在美学价值[2]。

二、汉语言文学中进行古今诗歌赏析的正确方法

(一)注重诗眼的寻找

诗歌同小说一般,虽然文学体裁不一样,但是其自身具有突出、精彩之处。而在诗歌之中,最为精彩的地方就是诗歌的“诗眼”。基于此,诗歌赏析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诗歌“诗眼”的研究工作,力图通过研究“诗眼”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加之,诗歌的创作距离我们当前的时代过于久远,在进行诗歌赏析工作时,大部分赏析工作人员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对于诗歌赏析存在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而无论怎么研究,都需要找到诗歌中的“诗眼”,从而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二)注重诗歌画面的再现和联想

诗歌是一种文字的艺术,创作诗歌常常被人称为文学上的绘画。诗人在创作诗歌过程中,常常会以语言作为色彩颜料,为读者进行诗歌内容的描绘,从而带领读者走入到所描绘的诗歌世界之中,感受到其中的各种色彩和魅力。对此,在进行诗歌赏析时,一定要注重诗歌内容的重现和联想,通过对诗歌画面的重现,能够充分加深对于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景物以及事件的了解。例如,在进行古诗《山行》的赏析时,诗歌整体的语言用字较为考究,仅仅运用28个字进行诗歌创作,但是对于诗歌内容的描写却极为详细和逼真,能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若借助联想方式进行诗歌画面的再现,就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清新的画面:石径盘旋环绕,水流伴随而下,在树荫之中能够看到缕缕上升的白烟,充分感受到诗歌之中的意境美[3]。

(三)注重赏析角度的把握

在对汉语言的古今诗歌进行赏析时,既要保证赏析的全面性,还要突出诗歌的个性化特点,实现准确赏析。对此,相关赏析人员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工作,并根据诗歌的特点,选择几个角度进行主要赏析工作。而赏析的角度总体来说是十分广阔的,其不仅包括语言方面,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还包括内容角度,如诗歌意境、诗歌主体思想、诗人的情感表达。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诗歌来说,尤其是古诗词,其主要有节奏鲜明、格式规范强的特点。此外,还有的诗歌主要是以意境优美、画面表达较为深刻为其自身的优势。对此,赏析工作人员应该以诗歌进行个性化分析,不断寻找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正确把握诗歌的欣赏角度[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发展几千年的重要文学内容,对其的研究工作是极为繁复的。而诗歌作为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对其的赏析一直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值得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而要想提高赏析质量和效果,就需要积极注重赏析的角度、对诗歌“诗眼”的寻找以及诗歌画面的再现,从而进一步深化诗歌赏析深度。

参考文献

[1]赵名哲.浅议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J].神州,2018(23):215.

[2]张春雷.浅谈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J].青年文学家,2018(9X):110.

[3]叶子妍.浅析汉语言文学在诗词赏析中的韵味[J].报刊荟萃,2017(12):173.

[4]闫婷.浅谈汉语言文学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J].青春岁月,2017(32):216–217.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赏析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